赵朴老信件手迹(组图)

2013年04月02日 09:48  新浪佛学 微博

  文/妙音紫竹

  赵朴初(作家、诗人、书法家、佛协会长)《精品信札一通三页,带原信封》

  作品说明:这一件东西带原信封,上款人是国家佛教协会副主席,成都爱道堂的住持隆莲法师。

  这一件东西终生保真,精品。

  赵朴初咏石、砚的诗词

  赵朴初喜欢石头。他曾用“片石”来作自己诗集的题名,并在“序”中说:“对于求索者的我来说,倘能在这漫漫修远的道路上做一片铺路的小石头,即使将被车轮碾碎,终究能起一点垫脚的作用,也还是可以欣幸的。”1990年9月回到故乡安徽太湖寺前镇,他设立了“拜石”奖学金,前后一共捐了50万元人民币,事隔两年,他又特为此写了一首《拜石赞》:“不可夺,石之坚;天能补,海能填。不可侮,石之怪;叱能起,射无碍。其精神,其意态;俨若思,观自在。友乎师,石可拜。”用石头的精神来激励同学们。短短的几行诗,一下用了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初平叱石、李广射石的典故,其中初平叱石的典故较为生僻,它出自《神仙传》,黄初平少时牧羊山中,兄往视,不见羊,但见白石,问之,初平叱石起,皆变为羊。这体现了朴老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赵朴初之喜欢石头,除了石头这些自身被拟人化的品性外,还有着对母亲的怀念。因为赵朴初母亲叫陈仲瑄,瑄即古代祭天用的璧,“仲瑄”与拜石词的结构一致,而且在含义上也近似,根据古代人用字的习惯,赵朴初的母亲就把这“拜石”题作了自己的字。赵朴初母亲性情善良,喜欢念佛,这一切都为他后来的人生方向埋下了“因子”。

  作为由石头打磨而来的镇纸,赵朴初自然喜欢,他的《镇纸铭》“知止有定,自重则威”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说《拜石赞》常常被人提及,但这首《镇纸铭》却少有人知,虽然字数更少,只有八个字,内容同样丰富,让人产生许多联想。抓住镇纸的特点采用拟人化的笔法作比。知止有定,知道自己应该停止在什么地方,就会有自己的确定的位置,再引申一下,知道什么是真理,然后可以知道再往前迈一步就可能成为谬误;知道自己无论在家中还是在社会上,无论是面对亲人还是面对其他人等,都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然后根据这一角色要求很好地实现它;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获得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拥有的,前者受之心安,面对后者,对别人拥有,会心如止水,也会拒绝抵制不当的占有,从而使自己产生修养上的定力;人生当然要追求,活到老学到老,但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所产生的知识越来越多,你要想全数掌握,根本不可能,谁是你的天赋所在,谁是你的兴趣点所在,只有遵从着它们的导引,你才能在广袤的知识原野上走出一条属于你的路。自重则威,自己看重自己尊重自己珍重自己才能产生威信产生威望产生威严,但如何使自己“重”呢,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在修养上在知识上充实自己。

  作为石头磨制出来的砚,赵朴初自然也喜欢,何况他还是大诗人、书法大师。赵朴初写下了大量的有关砚台的诗。可以说举凡中国的名砚,赵朴初都给予了题咏,有的还含有很动人的故事和很深刻的教诲。从现存诗歌来看,赵朴初最早题咏的是洮砚。洮砚产于甘南卓尼县,石质坚细莹润,以绿漪石最为名贵,即绿色中含有灰黑色条纹,形态万端,状如流水、风漪、云霞。宋神宗时即已闻名,被文人墨客称之为“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这砚是著名书画家应中逸送他的。1965年,应从甘肃带了一方新制的洮砚赠送赵朴初。赵朴初写诗志兴:“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故人万里意殷勤,胜我荒斋九年蓄。西北东南辟砚田,精工方欲夺前贤。看教墨海翻澜处,喷薄风雷震大千。”诗的第一联,是实写砚,首句化用黄庭坚诗:洮州绿石含风漪。从色泽、花纹的角度写砚的美妙,当然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暗含砚的悠远,次句从触觉的角度写砚的质地,当然也是从拟人的角度隐喻砚的品性。颔联写由此表现出的老朋友的感情和此砚在自己心目中的分量。颈联扩而大之。作者曾自注,广东端砚近年来亦恢复采制。从此注上看,洮砚也才恢复生产不久。但把它们连起来读,作者对这种传统名砚一一恢复生产感到由衷的喜悦。正是这种喜悦以及应送他名砚的激动,才使作者滋生最后一联所表现的写作豪情。全诗一气呵成,一联实,一联情,一联实,一联情,似回环,但又层层深入,意蕴层层扩大,充分体现了赵朴初的娴熟诗艺。

  1976年8月,一位朋友从青岛回京,给赵朴初送了一方鲁砚。鲁砚始于唐代,产于青州、绛州一带,以红丝砚最为名贵,同时也包括淄石砚和尼山砚等,但淄石砚虽出墨却损笔。朴老以诗记道:“吾友近自青岛归,为余屡道鲁砚好。今朝为致一方来,到眼渊渊青未了。抚之细滑如脂凝,呵之油然雨云腾。磨之随墨出乌漆,濯之出水见金星。刻制简朴出新意,异彼雕龙俗可憎。萧萧坐对如良友,不觉意兴秋潮生。昔者东坡评淄砚,谓其发墨而损笔。岂知鲁砚有绝伦?惜彼不见他山石。我愧手拙不善书,砚不负我我负渠。磨墨磨人君莫问,吟毫时赖一相濡。”前两联写砚的由来和给自己的总体感觉。“青未了”是化用杜诗的“齐鲁青未了”。后六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品评它,可从中揣摩出赵朴初一直在打量它欣赏它的神态。品评完了,也成了相知的朋友,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意兴好像秋潮一样汹涌而至。他联想到苏轼曾对鲁砚的评价:淄石号韫玉,砚发墨而损笔。由此砚,他否定了苏轼对鲁砚的观点,觉得苏轼太片面了,在惋惜苏轼不见他山石的感叹中,我们是不是也能感悟到赵朴初在对我们教诲着什么呢!在对一个东西或一种现象下判断之前,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他山石”呢。

  1977年4月,赵朴初去河南考察,参观了登封、巩县、辉县和红旗渠。离开辉县时,当时的新乡地委和辉县县委赠给朴老一方盘砚。盘砚又名天坛砚,始制于唐代开元年间,产于济源盘谷寺右侧深谷中。赵朴初结合自己的参观考察所得,写下了《盘砚歌》:“退之送友归盘谷,作歌赞叹盘谷好。廓其有容深而窈,如往而复曲而缭。歌盘之土歌盘泉,惟独不及盘石可以作砚田。温润如玉浮紫气,发墨不亚歙与端。雕琢亦复精而雅,俨然一幅风景画。注水俄现百泉池,扁舟容与云山下。盘之砚可以稼兮,可以游目而徜徉。主人嘉惠不能忘,携归吾斋案生光。勤吾耕兮弗敢荒,所冀果实收穰穰。磨墨濡笔作歌行,歌山河之壮丽兮日新月昌,歌吾民之勤劳兮事业无疆。歌新盘兮歌新乡。”关于盘谷,韩愈曾有散文《送李愿归盘谷序》传世,他对盘谷作了一番细致的描绘:“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于是赵朴初下笔就从韩愈对盘谷的描绘入手,既点出来历,又标明它的历史文化含量,更幽了古人一默,你把盘谷说得那么好,却偏偏没有说到盘谷的石头还可以作砚台,而且如今雕刻得那么精美,这里隐含着对时代进步和当地人民创造精神的赞扬。接下来六句描写和评价盘砚。在此基础上,朴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它可以让我好好笔耕,也可以让我欣赏从而游目骋怀。为了感谢主人的盛情,我不能有丝毫懈怠,一定要用它来写出优美的诗篇,“歌新盘兮歌新乡”,一语双关,既是实写,也是对“文革”结束后祖国山河正在悄悄发生的变化的赞美。

  1987年9月,赵朴初写了《潭柘紫石砚歌》:“少时曾得端州砚,注水濡毫生紫云。池边荷叶倾伞盖,一蟹攀附若有寻。今朝喜见潭柘紫,光润猪肝极相似。更惊巧手戏鲤鱼,莲叶田田宜作字。”潭柘紫石为我国优良矿石品种,产于北京门头沟潭柘寺山上,以此雕刻而成的砚台曾为明清两代极为珍贵的贡品。80年代恢复生产。赵朴初在此诗中用小时获得的端砚作比,很巧妙地衬托出自己得到此砚的喜悦心情。

  1990年9月,赵朴初到安徽,这是他自1950年回安徽赈水灾后第一次回家乡。9月22日,他乘缆车上黄山,第二天下山住在屯溪,第三天到歙县,参观了胡开文墨厂、陶行知故居和歙砚厂。他为一方雕刻着莲叶的砚台写下这样一首诗:“下墨顿生光滟滟,濡毫无损颖纤纤。不妨笔纵鱼儿戏,莲叶田田作砚田。”这首诗可谓一种情境的构造,洋溢着轻松愉悦的气氛。

  赵朴初还为修水砚、苴却砚、燕子石砚题诗或题联。1987年暮春,江西的同志赠送给他一方修水砚,修水砚又名赫砚,以自然的赫色为主体,并有翠绿色为之镶嵌,黄庭坚(号山谷,修水人)曾以此砚为礼品,广赠诸友。赵朴初撰联:“墨旧颖新,山谷诗书曾得助;云兴波涌,神州文笔看腾辉。”1997年10月3日,被佛教界尊称为“当代第一比丘尼”的隆莲法师赠他一方苴却砚。苴却砚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的悬崖峭壁上,此地古称“苴却”。苴却砚石品丰富,色泽绚丽,尤以鲜活碧翠、如珠似宝的石眼著称于砚界。赵朴初的苴却砚诗云:“苴却之石,磨而不磷。千眼观世,灼灼有神。天授砚田,供人笔耕。墨光九转,五色文成。不损毫末,灵苗日新。远承师惠,仰荷佛恩。裁笺濡笔,首写《心经》。”从砚品本身特点出发,将之比成千手观音,巧妙地赞颂了隆莲佛性。燕子石,又名蝙蝠石,它生成于距今五亿年的古生代寒武纪,泰山南麓大汶口和莱芜颜庄、高庄是燕子石储量最多的地区,石片色多深绿、浅绿,间有紫褐,虫化石色呈微黄,突出石面,形如蝙蝠,须翅翎羽皆栩栩如生,石质细腻,沉透如玉,叩有铜声,抚如凝脂。用这样的石质雕砚,自为上品。赵朴初的一联是:“良工巧遇回天手;燕子重来五亿年。”

  在朴老心中另有一方抽象的砚,那就是将砚的品质抽象出来,写下了一首很有风骨也很有启发意义的砚铭。“砚者,立言之一资也。作《言箴》以铭吾砚。”此为小序。箴,劝告、劝诫之意,言箴的箴同时是一种文体,即关于立言的劝诫的文章。“居下危言,居上慎言。言之不危,过失莫追。言之不慎,咳唾万命。下不敢言,上者之愆。上不慎言,下者之冤。”居下危言,此处的危言不是危言耸听的危言即夸大故意耸人听闻之辞,而是正直诚实之言。居下的人如果不说正直之言,就可能迷惑居上的人,使之产生错误的决策,就可能造成无法弥补后悔莫及的过失,从而也会让你的良心不安甚至遭受谴责。居上的人立言以及做出判断一定要谨慎,否则,很可能会让老百姓遭受重大损失。居下的人不敢说出正直之言,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到他们身上,或者说最终根源不在他们那里,那是居上的人的过失或罪过,那是他们不喜欢不愿听甚至压抑打击的结果。居上的不慎重说话不谨慎决策,那些老百姓和居下的人遭受的磨难只能是天大的冤屈。全诗很好懂,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此诗作于1967年,作者后来在为此诗作注时说它是“为江青‘文攻武卫’之谬说作”。敢在那时写出这样的言箴,不能不说明作者的清醒,也透着作者的凛凛风骨。“文革”的混乱与荒谬正是一种咳唾万命的漫天的下者之冤,也隐隐地流露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感,那些居下的危言又哪去了呢?造成这种现状是不是也有居下者一味顺从的因素呢,居下者也应该从其中看到教训吧,也应该有所自责吧!

  赵朴初和冰心、陈毅等人的友谊在咏砚的诗中也有鲜明的体现。1955年8月,郭沫若、廖承志、成仿吾、赵朴初和冰心等赴日本参加世界禁止原子弹、氢弹大会,冰心和赵朴初的交往和友谊是从这时开始的。冰心逝世时,赵朴初致挽联:“万口诵嘉言,爱就是一切;四方传妙笔,文可耀千秋。”在赵朴初85岁生日时,92岁的冰心赠送一方端砚、一碇贡墨示贺。赵朴初怀着激动心情写了首诗:“七年长我宜兄事,温温照人如冬日。贱辰远遣孙儿来,诲我不倦意恳至。雄心踏天割紫云,摩顶放踵师墨子。”冰心显然知道作为书法大师兼诗人的赵朴初非常看重砚石。“雄心踏天割紫云”,是借用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诗:“踏天磨刀割紫云。”这本是李贺对端州石工采石艰辛与制砚精妙的描写,赵朴初此一用典,一对应冰心所送之砚,二当然是表示自己要树立雄心,艰辛写出“巧如神”的诗篇与书法作品。“摩顶放踵师墨子”本是用《孟子·尽心上》中的话:“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子,在这里首先同样对应冰心所送之墨,引申一步是即指艺术和佛理上的追求。再看“墨子兼爱”这句本源,冰心一生都在说与行“爱就是一切”,因此此“墨子”的第二层含义当是指代冰心,表达的是作者的另一种心愿,就是不辞辛劳地向你学习,学习你的境界,学习你的一切。再看“兼爱”、“利天下”,这不同样也是自己作为佛教界代表人士的终生追求么!一位用砚与墨表达着祝贺与真情,另一位同样用砚与墨回复着追求与心声。

  佛家讲因缘,赵朴初和陈毅的友谊是从赵朴初给新四军输送健儿开始的。陈毅喜欢下围棋,赵朴初常在旁观看,对陈毅棋风棋道有所了解,曾于1952年写出《调寄清平乐》:“纹枰坐对,谁究棋中味?胜固欣然输可喜,落子古松流水。将军偶试豪情,当年百战风云。多少天人学业,从容席上座兵。”1963年9月,日本棋院授予陈毅名誉七段,在前去祝贺时,赵朴初依前调作了首词:“乾坤黑白,尽扫寻常格,奇正相生神莫测,一着风云变色。今朝隔海同欢,别张一帜登坛。两国千秋佳话,元戎七段荣衔。”1972年元月,陈毅去世。1973年8月,日本棋院追授陈毅八段,赵朴初再用前调写词:“廿年如梦,人去情偏重,清响楸枰棋子动,倾耳和风吹送。平生志业堪酬,风光更上层楼。弈道也关大计,人民亲谊千秋。”陈毅逝世后,张茜经过一年多的艰难整理,从陈毅300多篇诗词中选出了100多篇,编就了《陈毅诗词选集》(初稿)。临终前,她对儿子们说,把你们父亲用过的一方砚送给朴老作为纪念吧。1974年3月,遵照母亲的遗嘱,陈昊苏和陈丹淮兄弟俩来到赵朴初家,将砚台送给赵朴初,赵朴初接过砚台,泪流满面。兄弟俩走后,赵朴初仍沉浸在对陈毅对张茜的思念之中,他一遍遍地用手轻轻地抚摸着砚台,强烈感受到了陈毅对自己的信任,这砚台上分明凝聚着陈毅坚贞的忠心,渗透着陈毅高尚的品性,自己一定要向他学习,好好将此砚保留下去,使他的忠贞得到继承,使他的品性得到发扬。这一切逐渐聚成《仲弘同志遗砚铭》:“守其贞心,发其至性。此石堪师,传世无尽。”从砚石坚硬想到陈毅的坚贞,此石堪师,实际上也是表达着赵朴初对陈毅的崇敬,构成了赵朴初写砚诸多篇章中的别一种风格,见证着佛学大师和一代元戎之间真挚的友谊。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