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书心经

2015年07月20日 11:30  新浪佛学  收藏本文     
弘一大师墨宝弘一大师墨宝
弘一大师墨宝弘一大师墨宝
弘一大师墨宝弘一大师墨宝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艺术中国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 “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历经几十年 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 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心经》具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义理最为丰富的一部典籍。为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菁华,包含大乘和小乘佛法的思想结晶。通读《心经》,就等于读完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传到中国的《心经》译本前后有十一种,其中千余年来流传最广的就是本书所选、唐朝玄奘法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心经》与《金刚经》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极具影响。通过大师李叔同的讲解,读者可以领略《心经》的玄妙和智慧,彻悟人生,解脱烦恼。本书还附有李叔同手书经文的墨宝真迹,以及欧阳询、苏轼、赵孟頫、康熙手书《心经》的真迹,极具典藏价值。

  佛教由印度传来,在中国可谓已经发扬光大了,解放后,宗教未得到明显发展,但像李叔同这样的大师仍然做了不少经典解释工作.我们不能随便地否定佛教的作用,存在总是合理的。

  《心经》具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义理最为丰富的一部典籍。为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菁华,包含大乘和小乘佛法的思想结晶。如果将佛教看作一项文化成果,那么其中还是有很多可以汲取的养料的,这部书可以帮助大家了解这一佛教经典典籍.梁实秋,林语堂也曾评价“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此书还附有李叔同手书经文的墨宝真迹,以及欧阳询、苏轼、赵孟頫、康熙手书《心经》的真迹,有收藏价值。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被丰子恺称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的李叔同,1918年,披剃于杭州虎跑定慧寺,遁入空门,做了一个名“演音”、号“弘一”的僧人。一名曾经纯正而且优秀的艺术家,穿上百衲衣后,从观念到行动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断绝尘缘,超然物外,几乎废弃了所有的艺术专长,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艺术家的李叔同变成了宗教家的弘一法师。诸艺俱疏,唯有书法一事未能让弘一割舍,伴他直至圆寂于泉州不二寺。在弘一60余年的生命历程中。至少有50年的翰墨活动。由此可见,书法在他心目中占有的地位了。

  弘一习书始于少年,初学篆书,从津门名士唐敬严学习书法篆刻,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再写隶书,后入楷、行、草诸体,尤对六朝碑版精心揣摩,认真临写,形成他劲健厚重的书风。有人将弘一书法风格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初由碑学脱胎而来,体势较矮,肉较多;后肉渐减,气渐收,融入楷意;再后来字变修长,呈瘦硬清挺之态。其实,从大的审美风格来审视弘一的书法,分为出家前和出家后两个阶段,即劲健与平淡两种格调,似乎更为恰当。为僧以前,弘一书法有绚烂之致,遁入空门做了和尚,书风突变,弃之峥嵘圭角,行之以藏锋稚拙,转入禅境的雅逸恬淡,枯寂孤清。这种巨变,来源于观念上的变化,亦即是人的变化,在俗是李叔同,离俗则是弘一......

文章关键词: 李叔同 佛教 弘一 心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