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出土文物(组图)

2012年11月15日 12:23  新浪佛学

  云岩寺塔矗立在苏州虎丘山上,因而又称虎丘塔。原有云岩寺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已全部焚毁,只此塔仍屹立山巅,很远就可以看见,成了苏州城市的标志。云岩寺塔创建于五代末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北宋初(961年)建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是宋塔中宋代最早,规模宏大而结构精巧的实物,八角七层,仿木构楼阁式砖塔,每层均施以腰檐平座,共高四十七米五。塔的第七层早已损毁,明代予以重修。现在塔已倾斜,但尚未超出重心。

  1956年3月30日下午在塔第二层进行加固维修工程中,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发现一石函,内贮经箱,上面写有“辛酉岁建隆二年十二月十七日丙午入宝塔”,箱内放有已经硬化作黑色(磁青纸)的经卷七卷,各卷外面用绢质经袱包裹一块至四块不等。及锦包竹廉一块、长方形象牙牌一块、和破残经帙、石函顶上有灰陶碗一只,内放一油盏石函,后另一有一只青瓷碗,经箱盖上之钱囊散存铜钱3.5公斤,钱币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周元通宝、永安五铢、太货六铢、半两、五铢等。第三层发现的文物:石函、铁函、金涂塔、舍利瓶、小木塔和小玉幢,除石函外还有越窑青瓷莲花碗一只:铜佛像四尊、铁制莲瓣佛龛一具,檀香雕三连佛龛(檀木宝相)一具;铜镜四面;古钱十公斤;九角形小铜杯一只;大小木质残佛珠五十二粒、玛瑙珠一粒;六角形铜座一只。第四层处发现的文物:刮泥木刀三柄、木楔一只。第五层处发现文物:无头石佛三尊,残石造像一个,塔壁泥灰中绕麻丝的竹钉,各种不同型制的塔砖。

秘色瓷莲花碗 五代 国宝级文物秘色瓷莲花碗 五代 国宝级文物
秘色瓷局部秘色瓷局部

  1956年维修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时,塔内出土一件受世人瞩目的珍品——越窑青瓷莲花碗,它是一件越窑青瓷中的代表作,称得上“秘色瓷”中的稀有作品,精美绝伦,出类拔萃。秘色瓷始烧于唐、五代和北宋初期,五代时吴越王钱氏建国,在浙江上林湖置官监窑烧制青瓷,被列为宫廷供品,庶臣不能使用。

楠木经箱 北宋 国家一级文物楠木经箱 北宋 国家一级文物

  1956年于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发现。经箱为楠木制作。外髹广漆,边缘及各部接缝处均以鎏金银花片镶色,用二排圆帽钉固定。花片上饰有莲花纹及萝草纹,做工极为精细;箱盖四角各缀鎏金莲花一朵,中部缀饰交飞凤凰一对,连接箱盖和身的绞链作茧形。箱内藏《妙法莲华经》七卷。箱搭扣附有鎏金镂花卡锁,箱底作成须弥座式,束腰处又镂雕门式如意头,上袅凿出“建隆二年另弟子孙仁朗镂,愿生安保国为僧”十八字。底外墨书“弟子高细招捨净财造此函盛金字法华经,弟子孙仁遇捨金银並手工,弟子孙仁朗捨手工镂花,辛酉岁建隆二年十二月十七日丙午入塔。”建隆为宋太祖赵匡胤年号。经箱镂金工艺甚为精湛,记载制作艺人姓氏更属可贵。

石函 北宋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出土石函 北宋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出土
石函局部石函局部

在发掘虎丘云岩寺塔时,掀开第二层面盖,从暗棺的底部,发现由六块石板组合而成的长方形石函。侧面四周均可见到五尊浮雕佛像,后面的正尊主佛或盘坐,或椅坐,神态各异,主佛火焰光背,两侧比丘、菩萨背后顶有光环。石函的基座环绕着瑞云纹浮雕。石函内的建隆二年(961)楠木制的漆器经盒里收藏着碧纸金字《妙法莲华经》七卷等。

铜鎏金佛像铜鎏金佛像
铜鎏金佛像铜鎏金佛像

 

标签:
分享到:

佛教万年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