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佛教造像艺术

2015年12月10日 06:30  尼泊尔中华寺  收藏本文     
佛像石刻佛像石刻
佛像石刻佛像石刻
两汉佛教造像艺术两汉佛教造像艺术

  佛教自两汉传入,佛教传播的方式是以佛像、教义、僧人,三种方式进行。其主要特点:

  1、形式:主要是石刻。

  以东汉释迦牟尼像,四川乐山,柿子湾,麻浩崖墓发现为代表。

  2、题材:以佛、菩萨为主

  3、雕刻手法:采用我国传统的凸雕或凹雕,基本同于当时汉画像石的雕刻手法。

  4、形象特征:佛像的图像普遍不太清晰,但形象特征十分明显。连云港孔望山汉代摩崖石刻

  5、服装:都是身着通肩袈裟,衣纹自脖颈至下腹,呈U字均匀分布,线条简括有力。

  6、姿势:头顶有肉髻,项有圆光。右手置于胸前结说法印或无畏印。右手结印是汉代造像最突出的特点。这一特点可能和当时造像所奉外来粉本,以及佛教的传入路线密切相关。 左手一般持衣角或裙带。

  7、体态:一般整体呈现“圆”造型。面型长圆。

  8、功能:东汉佛像在祀奉形式和功能上都与我国传统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佛像大都发现于墓室,是用作祭祀的对象,有些佛像还出现在传统社神之象征摇钱树的顶端,更说明了佛像礼拜曾与古老的祭祀活动结合在一起。

  西汉:佛教正式传入我国,时间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2年。1998年,我国佛教界和学术界共同采信三国时鱼豢(音换,谷物圈养)所著《魏略西戎传》中记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尹存口授《浮屠经》。此举结束了各种纷争和说法,促成了1998年举行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的 各种纪念活动。由于传入时间已接近西汉末年,不久发生了王莽篡权,西汉政权名存实亡,佛教很难有作为。直到东汉建立之余二十余年,一直没有发现佛教在西汉传播的任何史迹,学术界所知至今为一片空白。东汉:出现明显的造像和崇佛活动。这一时期的佛教史料大多与佛像的雕塑与信奉有关。

  《后汉书》:初,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其形长大,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而问其道术,遂于中国而图其形象焉。 汉明帝有天梦见一金人飞行庭殿,不知何方神人,第二天问群臣,当时有名的太史傅毅说是西方的佛陀。白马寺:明帝派蔡愔(安静和悦的样子)、秦精、博士王遵等人前往西域,访求佛道。蔡愔在大月氏遇到印度高僧释叶摩腾、竺法兰正以白马驮经前往东方,遂邀请二僧共返洛阳。明帝为其建寺以居,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此段历史虽有牵强附会之嫌,但可以看出早期佛像偕佛教传播的迹象。

  东汉桓帝、灵帝时期,佛教的造像活动就有了可靠的记载。《后汉书陶谦传》:大起浮屠寺,上垒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凃像。虽然当时的造像和崇佛活动主要限于社会上层人士,但是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形制特点;东汉时期关于佛教造像的历史文献记载不多,但近期考古发现弥补了这个不足。

文章关键词: 佛教 造像 艺术 东汉 佛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