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佛教的无遮大会到底是什么

2012年12月19日 10:01  中华佛光文化网

  兼容并蓄而无阻止,谓之“无遮”。无遮大会是佛教举行的一种广结善缘,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都一律平等对待的大斋会。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谓古印度“五岁一设无遮大会。”中国的无遮大会始于梁武帝。《梁书·武帝本纪》载:梁武帝“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四部,指僧、尼及善男、信女。后用以泛指无所退制的公众集会。清·黄遵宪《感事》诗:“红氍贴地灯耀壁,今夕大会来无遮。”(无名氏)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指由帝王所施设的一种大斋会。因圣凡、上下、贤愚通聚而无间,故名。又名无遮会、无遮施会、无遮斋筵、无遮祠祀大会。《大唐西域记》卷五云(大正51·894c):“于五印度城邑乡聚,达巷交衢,建立精庐,储饮食止医药,施诸羁贫,周给不殆。圣迹之所,并建伽蓝。五岁一设无遮大会。倾竭府库,惠施群有。唯留兵器,不充檀舍。” 

  在印度,此斋会系五年一设,故亦名五年大会(pan~ca-vars!ika ,般遮于瑟)。《玄应音义》云:“般阇于瑟,或作般遮于瑟,皆讹略也。应言般遮跋利沙,又言般遮婆栗史迦。般遮,此云五;婆栗史迦,此云年。谓五年一大会也。”

  此斋会曾广泛地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多行于春季,即在春时,聚集远近会众,进行种种供养。会期有时长达三个月之久。《高僧法显传》云(大正51·857c):

  “值其国王作般遮越师。般遮越师汉言五年大会也。会时请四方沙门,皆来云集。集已,庄严众僧座处,悬缯幡盖,作金银莲华着僧座后,铺净坐具。王及群臣如法供养,或一月二月,或三月,多在春时。王作会已,复劝诸群臣设供供养,或一日二日三日五日,乃至七日。供养都毕,王以所乘马鞍勒自副使国中贵重臣骑之,并诸白叠种种珍宝沙门所须之物,共诸群臣发愿布施众僧。布施僧已,还从僧赎其地。”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土亦染此习。据载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京城大疫,帝于重云殿为百姓设救苦斋,复幸同泰寺设无遮会。至唐代,懿宗曾在禁中设万僧斋。时,帝升座赞呗,长眉尊者来应供,凌空而去。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正月设千僧斋于大内,施千袈裟,千《金刚般若》,荐慈圣太后福。又,日本·朱鸟元年(686)十二月,天武天皇驾崩百日,当时于大官、飞鸟、川原、丰浦、参田五寺所设者,即为此斋会。此即日本之无遮会之始。清和天皇贞观三年(861)三月完成东大寺卢舍那佛的修缮时,亦曾盛大举行。

  [参考资料]《大智度论》卷二;《大庄严论经》卷四;《撰集百缘经》卷八;《佛本行集经》卷三十〈菩萨降魔品〉;《摩诃僧祇律》卷三;《阿毗昙毗婆沙论》卷十四;《大唐西域记》卷一;道端良秀《中国佛教只社会福祉事业》。


标签:
分享到:

相关链接

佛教万年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