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的涵义

2014年02月08日 08:55  弘化社  微博
“自力”的涵义“自力”的涵义

  文/净缘

  印光大师在《增广文钞卷三·近代往生传序》中开示:

  “窃维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

  如祖师开示,净土法门的特别在“自力佛力兼而有之”。这里的自力指什么呢?

  第一,信愿持名,是自力能感于佛

  “念佛法门,纵不明教理,未断惑业。但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临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即此一生,定补佛位。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谓信愿持名,是自力能感于佛。誓愿摄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应于我,感应道交,故得如是。”

  (《增广文钞卷四·净土问答并序》)

  第二,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议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圆显

  “修净土法门者,但具真信切愿,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其平素所作所为,不与佛法世谊相悖。则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纵丝毫惑业未断,带业往生者。其所得,尚超过业尽情空之阿罗汉上,以种性不同故。况已断者又何待言?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议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圆显(此自力,与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别)。固与专仗自力者,奚啻恒河沙数之天渊悬殊也。是知此之法门,不可以一切普通法门之道理论,以是特别法门故也。”(《文钞三编卷三·思归集发刊序》)

  第三,戒善齐修,定慧均等的修持力

  “净土法门,则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敦笃伦常,恪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故于临命终时,即得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也。固无论惑业之有无,功夫之浅深,但具真信切愿,虽罪业深重者,尚能出此三界,登彼九莲,况戒善齐修,定慧均等者乎?此系全仗佛力,兼仗自力以了生死者,故于一代时教法门之中,名为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仗自力法门并论也。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以故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以其为了生脱死之捷径,超凡入圣之妙法故也。”

  《增广文钞卷四·创建菩提精舍缘起碑记》

  第四,深明教理,断惑证真的能力藏海众,马鸣龙树,诸宗祖师,皆愿往生也。”

  (《增广文钞卷四·净土问答并序》)

  末学对上文自力的粗浅理解:

  第一种自力,指信愿求生者,深信切愿、持名念佛的修持力。

  第二种自力,指信愿持名者,自性功德力,即众生本具的佛性,六即佛的理即。

  第三种自力,指信愿念佛人,戒善齐修,定慧均等的修持力。此修持力尚未能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

  第四种自力,指信愿求生者,本身修戒定慧,修习功深,具备断惑证真,超凡入圣的能力。

  第二种自力为性德。第一、三、四种自力为修德。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又第三、四种自力与通途法门自力相同。

  净土法门普度九法界众生,大畅佛出世之本怀。其宗旨为信愿行。

  “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

  无论是否具备定慧均等,甚至断惑证真的修持力,都要深信切愿,仗佛慈力,求生净土,才是修行净土法门。

  第一种和第二种,自力感,佛力应。末世凡夫,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印光法师文钞》中反复开示信愿最为要紧。蕅祖云:

  “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因此,净土学人在深信切愿上用足心力,使信愿日益坚固,一心念佛,决定往生。

  第三种兼仗自力修行,戒善齐修,定慧均等;及第四种仗自力断惑证真,超凡入圣。末世凡夫,障深慧浅。掂量自己的宿根及现在修持的能力,实在不可企及。印祖在《增广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六》中,开示我等博地凡夫:

  “我等只好粗持重戒,一心念佛,兼修世善,以为助行。依永明、莲池之法行之,则无往不利矣。”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