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菩提心由三种心成就
文/梦参法师
菩提心在各个经论讲的大体相同,但是,名字不相同。《大乘起信论》是结合了一百部大乘经典,马呜菩萨作做的。他讲菩提心,是由三种心成就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第一种是直心,正观着本体,就是看一切,在法看法性,在人、有情看佛性。
直观本体,就像我们禅宗,“父母未生我以前,谁是我?”或者提一个话头,“南无阿弥陀佛”,念佛的是谁?谁在念?口念吗?口不能念,口被心支配。哪个心念呢?真心?妄心吗?你就问,你就参。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都是参。这种的功夫叫什么呢?叫明心,找真心。现在这是妄心、狂心,“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就是你一心正念真如,就是观察自己本来性体。
现在我这个身死了,心还在不在呢?腔内的心也随着死了。我们说灵魂、灵识,他死了,灵是不是真心呢?也不是的。在佛教的名相上讲,眼、耳、鼻、舌、身、意,第七末那,第八阿赖耶,阿赖耶里头含着有一部份真、一部份假。所以那个执着为我的我执,是第七末那,不是现前的心,不是肉团心。这个学起来就很深了,我大体这么说一下。
直心正念真如,就念我们那个原来跟佛无二无别的本具足的妙明真心。说妙,就不可思议;明,光明遍照。那才是我们的心。现在我们就用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再加第八阿赖耶识妄分,把我们的真心给遮住了,不得显现了。
所以百部大乘经典都有直心正念真如,就是观想,修成道,也就是我们上回讲《占察善恶业报经》的后半部经文。为什么要拜忏?为什么要修行?消业障。消了业障,而后修定、修慧,才能达到一实境界,一实境界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大家可以看《占察善恶业报经》,前半部是为了后半部做准备的,为修行。这叫直心正念真如。
第二种是深心,要尽一切诸善行。我们所说的,哪管是一点小的好事,我们都要做;一点小的坏事,不做。伤害人的,半句话都不说;成就人的,要说多少都可以。在戒里头,这就是深心,要尽一切十善法。十善法界就是表现我们的真心,之后用律仪来防范、来设立,使我们的真心不犯错误,饶益一切众生。
这是三具戒。菩萨受戒,大小乘的,三具戒都包含在里头。饶益一切众生就是大悲心。这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这就是菩提心,三个具足了,才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心,觉心就是明白,一切你都明白了。妙明真心不为一切污染所染污,你有大智慧了,什么都知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出离心是对三界的苦难你看得太多了,要离开,要出离。如果没出离心的人,学道、皈依三宝,学不好的。因为贪恋这个世界,一贪恋这个世界,贪、瞋、癡、慢、疑等烦恼把你咬得昏头转向,你就没办法修。所以必须要出离。
出离就是在五浊恶世里要出离这个世界,得具足这个心。对这个世界,无论多好,你不贪恋了。而且这个世界,你真正分析观察起来,没有一样好的,没有一点点好的。要修出离心,得修这个观照。
你自己出离了,不行,你要度六亲眷属,要度众生,你得发大悲心,不发大悲心成不了佛。第二个菩提心,大悲心。观见世界这么苦,自己想出离,又不忍心让六亲眷属、所有众生受苦,我又得度他们,让大家一起出离。
这就是我们念《心经》:“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就是出离出离,大家都出离;解脱解脱,大家都解脱;到彼岸到彼岸,大家都到彼岸;成佛成佛,大家都成佛。“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四句话,包含的意思太多,所以不翻。包含好多呢?八十四句的《心经》、《金刚经》、六百卷《大般若经》,这四句话就可以了,就包含这么多。因此,得具足大悲心。
有了大悲心,你还得有智慧。如果没有般若智慧,你这个大悲心,落于爱见大悲。本来要你去度众生,你度他,结果跟他讲情爱,去跟他谈恋爱,还怎么度他了?把你也拽下去了,你还度他啊!本来要你去度众生,你看他财富很大,你也跟他发财去了,起了贪心了。必须得有智慧,真正认清楚了,这叫般若心。
三心是一个心,菩提心,有出离,有大悲,有智慧,就是出离心的、大悲心的、般若心的。这讲起来很多,菩提心有菩提心的专册,像《华严经》〈华严三昧章〉,专讲菩提心。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从最初开始发心,一直到成就,之后再回到文殊菩萨,完成了他最初所发的心。这就是菩提心,一部《华严经》就是菩提心。这个道理太深了,佛法犹如汪洋大海,如果大家有大智慧,想学,你能饮到一滴,知道咸味了,就已经不错了。可惜我们现在连一点味道都没有沾,我这么说一说,大家发一发菩提心,心向往之。(摘自梦参老和尚讲《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