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成功需从认识内心做起

2014年09月30日 10:24  新浪佛学  收藏本文     

  导读:现在很多年轻人浮躁,是因为缺乏信仰和缺乏学习。每天上网看一些没有价值的无聊的东西,天天看手机了解一些简单的碎片文化,不学习深度的技术知识和人文哲学知识,只有对金钱的信仰和对明星的崇拜,每天都在观察别人的过失,却对我们内心的认识和反思越来越少。

索达吉堪布:成功需从认识内心做起索达吉堪布:成功需从认识内心做起

  记者:我们现在很多都市人生活在精神世界的边缘,他们可能在物质生活上不会有很多的缺陷,但不知如何让自己的精神快乐起来。所以好多人会问,我的生命跟生存是什么关系?我们人生应该追求什么才能让我们的身心获得愉悦。希望索达吉上师能给我们年轻人一些指引。

  索达吉:很多人把生命、生存、生活之间的关系分不清楚,其实是我们把传统丢失了。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外在物质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进步,这是无可厚非,大家公认的。但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很多代价,尤其在中国,原来的传统基本上是失去了,失去之后人们的心灵非常空虚,因为也没有什么精神支柱,就靠物质、靠外在的东西来充实自己,这样就很难达到内心的平衡和充实。所以,不管是80、90后,还是稍微年长的人,都在拼命追求物质的满足。

  我们发现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有攀比心,中国跟欧美国家很不同,其他有些国家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尤其是在穿衣品牌或寻找一些品味比较高的生活方式,对很多人来讲并不是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我们可能打开电视就发现这个世界竞争很强烈,在这样的教育和思想的熏陶下很多年轻人比较迷茫,不追逐就好像跟不上时代,而且周围的人都在拼命地追逐。自己追的话也知道在短暂的几十年会过得比较累,自己却不知道生命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当然,我们人类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正如佛教中讲的,不能过得太富裕,也不能过得太贫穷,佛教非常提倡中等的财富观,这叫做“中道”。在这基础上,着重要寻找内心的一些东西,比如艺术、信仰、宗教,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我觉得我们的价值观上差别是非常大的,以前我小时候经常看到身边的人们重视看书,重视诗学,重视哲学,包括对艺术和宗教很关注的,但现在大家好像疯狂地在寻找物质财富。现在地球上有七十多亿人,如果每个人都在贪婪寻求物质财富,那么地球上的资源也是无法满足的。

  所以,我们人类要适度,不然这辈子会很累,而且在这种贪婪思想的驱使下,拼命地开发、拼命地贪污,可能会毁坏下一代的很多资源。我们是这一代的人,这一代的资源我们可以去享受,但不能过于贪婪。人的这种贪婪追求是非常愚蠢也是非常可怕的。

  记者:您刚才说到我们人追求中等的富裕,然后再追求精神上的信仰是最完美的人生。我前几天看一个新闻报道,说80后的人是被一句给害了,这句话叫:你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多人从小认真读书读大学是为了迎合父母的要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安稳稳过完一生。后来发现我们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稳定的工作反而是一块鸡肋。很多年轻人有抱负,但又不敢去追求去冒险,那上师您认为,工作在我们人生的概念里到底是什么样的组成?它对我们人生的作用在哪里?

  索达吉:其实稳定的工作有不同的定义,每个人的能力和智慧都不相同,所以我们不能过度地去追求。因为很多年轻人追求稳定的工作是因为看得高,要求大学毕业或刚出来想要有车有房什么都有,但我觉得刚开始做任何一件事情应该循序渐进,否则,一开始就要求稳定的工作,相当于中国的成功学。其实“成功”的概念在中国这边是我们努力工作的一个结果,就是我有用不完的钱、有很多的享受和资源,这叫做“成功”。而在英文当中,“成功”是从底层到高层不断努力的一个过程。所以,稳定的工作实际上要看个人能力,不同的人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你自然会很稳定。但很多人不自量力,不观察自己有多少智慧和能力,看到身边成功的人有好几万的月薪,心想“我也一定要找到这样的工作”。现在大学生毕业很多找不到工作,企业也招不到人,脱节源于很多人高不成低不就。而原因的根本可能跟教育有关。

  记者:您刚才说,很多人没有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

  索达吉:其实很难,因为现在的媒体新闻很多把结果给我们呈现出来了,并没有讲因。比如我们宣传富人,很多人用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云,但很多人没有想到他们的智慧是怎样的,他们的努力是怎样的,以及按照我们佛教的观点,他们前世的福报是怎样的。你虽然看到这个时代有很多成功的人,但是你不一定有这个能力、智慧和福报。还有各方面因缘不具备的话,虽然你觉得这是很美好的一个事情,但是这种美好的结果需要一个千辛万苦的路程。

  所以,我们不管是教育还是个人的追求,应该是一点一滴开始,并不是所有名人的成功都是一步登天的。

  记者:我可以理解为您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浮躁吗?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索达吉:对。

  记者:那这种浮躁的心理是不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人缺乏信仰?

  索达吉:缺乏信仰和缺乏学习。现在很多人不爱学习,每天上网看一些没有价值的无聊的东西,天天看手机了解一些简单的碎片文化,在很有深度的技术知识和人文哲学方面,下功夫的人越来越少,这样一来,人心不得不浮躁。再加上最根本是没有信仰,只有对金钱的信仰和对明星的崇拜。还有我们对内心的认识和反思比较少,每天都是在观察别人的过失。

  所以,要成功可能还要从内心认识做起。尤其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丢失很可怕,如此,做人的基本准则就没有了。由于没有一个对行为约束的底线,身边才会发生一些触目惊心的事。

  记者:我们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反思缺乏信仰的问题,包括我们习总书记上台后对弘扬佛法、复兴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我们是很有信心。包括前两天还有个新闻,现在在中国跟I-watch竞争的是什么?人家答是佛珠,现在人都开始不戴手表戴佛珠了。但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戴佛珠只是表面上的,怎么从心里上真正地去认识佛法、佛学,我估计社会上很多人还是很迷茫的。因为很多年轻人不像我那么幸运,能跟上师您面对面请教。那怎样去寻找真正的信仰?作为一个还没有皈依的人,如何开始认识佛法跟精神世界的关系?让他们知道,佛法不是烧香拜佛求名利,而是心灵的良药。是有怎样的方法,对于我们门外人来说?

  索达吉: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很重视传统文化的复兴,的确,如果再不重视,那么全国上下的人们会很危险,只看钱,不看内在的财富。习总书记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讲时,他的有些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当时提到法门寺的时候说,佛教寺院外在文化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深的精神精髓,这是佛教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弘扬佛教文化时最重要的,就是内心智慧的价值观。(附:习总书记讲话原文——1987年,在中国陕西的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我在欣赏这些域外文物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现在很多人的信仰是放在形式上,要么戴佛珠,要么在人生遇到困境时去寺庙里拜拜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历史和当时社会背景所导致的。现在这些爱好佛教或想从佛教中寻求精神良药的人,(注意:这两类人都不是信仰佛教的人)第一要学到佛法的真正智慧,这很重要,因为佛教包容万象,例如我研究佛法已经三十多年了,在研究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对科学、哲学,对东西方很多文化的兴趣。学习不是那么简单,一定要花很多时间,下一定的功夫,哪怕只是简单受了皈依戒的三宝弟子,也要经过系统的教育,否则佛教徒很容易变成迷信者。第二,佛教跟其他宗教很不同的是佛教的一种慈悲观,无论对人对物都有大爱,佛教里对大爱的阐释是非常透彻的。

  当然,我们不否认戴佛珠也有它一定的文化,但是在形式的背后有它的教育——慈悲与智慧,这是佛教真正的精髓。这种精髓通过系统的学习,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信仰佛教的人还是不信仰佛教的人,在修行方面还是在学术方面,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利益。就像唐朝一样,整个人思想的提升,能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否则,钱越来越多,人的思想越来越下滑,这样是不对称的。人心得用一种智慧和慈悲来摄持,那么我们对物质的操控就很容易,要用信念去支配现实世界的物质。像我们很多佛教徒,虽然物质条件也不富裕,但内心却很愉悦,大多数人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做有意义的事,渐渐对社会也能带来积极的意义。

  记者:个人想问,刚您说我们要认清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可能要放下一些东西。那么如何做到放下?

  索达吉:佛教中也有“放下”一词,但是一种高层次的境界,并不建议所有的年轻人都在工作和生活中放下。建议适当地看待生命的意义,否则,以特别大的欲望来追求时,无论你得到再多都不会满足。

  当欲望不断膨胀时,我们要观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尤其要观察自己所做的事情对社会是否会带来危害。害人害己的事情,以佛教的观点来看是必须要遮止的。佛教中有不同的层次,在低层来讲自我的完善和追求是需要的,到了高层时利他的追求和奋斗更为重要,到了最高层时,所有的一切,包括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种虚妄。

  所以按照佛教的观念,对于一些年轻人,我的建议是在工作中一定要奋斗,不能因为学习一些传统文化或佛教的观念而没有信心不去奋斗。同时也要接受心灵的教育,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寻找每个人不同的生命意义。

  记者:在禅宗里有讲到“禅定”,那藏传佛教里有没有讲到?有没有什么法门可以做到?

  索达吉:禅定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比如我们藏传佛教中,比较简单的就像佛像一样跏趺坐,这是很好的姿势——双腿盘坐,双手定印,眼睛垂视,这样的坐势自然而然会使心静下来。这种瑜伽坐势会使身体很端直,从而使身体里面的气脉明点很端直,这样心会自然而然放松下来。

  早上起来的时候这样坐,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境,晚上睡觉前再这样坐,心就静下来了。我们的心按照科学的说法也需要运动,但也需要静,如果一直运动就会很浮躁。哪怕三五分钟,现在科学讲是二十分钟,这样盘坐,那么做事也会更有效率,不然我们每天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不开心或焦虑。

  记者:我觉得您的书《苦才是人生》,里面都是些浅显易懂的道理,举的例子也非常精彩,这本书其实不是纯粹传播我们的佛教的东西,而是一味心灵良药。您写书的初衷或目的是什么?

  索达吉:因为很多人认为人生是快乐的,所以在找寻不到快乐时就会失落,甚至绝望自杀,这种现象非常多。我是想提醒,其实人有很多的痛苦,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但在这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若能调整好心态,在苦中也是能找到乐的。

  如果我直接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很多人可能看不懂,还有些人对佛教有信仰上的隔阂、有各方面的看法,因此,我就把佛教的内容跟现在世人比较关心的话题结合起来。

  我写这本书思考了很长时间,现在人关心哪些问题,这些在佛教当中是如何解释的。其实佛陀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对我们的很多人生问题解释得很清楚,可惜很多人都不懂,所以很痛苦。我知道现在的城市人有很多烦恼,佛教里有很多良药,但要以怎样的方式让他们能够享用,所以我就结合佛教的内容用通俗的话帮助大家解决心中的疑惑。

  记者:所以上师您这本书对好多尚未接触佛学的人来说起到很好的启蒙教科书,虽然里面没有提到佛法,但道理是跟佛法相通的,因为这些道理佛陀早就告诉我们了。所以这本书值得推荐。

  谢谢上师的精彩解答!

  【以上是刘晓宇一行多人在2014.09.11.前往五明佛学院与索达吉堪布的对谈,内容涉及生活中的多个方面,索达吉的开示内涵丰富、蕴含人生智慧和哲理,此文已得到索达吉许可发布,特将此文刊发分享在此,希望对有缘人能有所启发。】

文章关键词: 索达吉堪布 信仰 传统文化复兴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