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饶法师:恒持初心

2015年08月26日 10:18  佛教在线  收藏本文     
做任何事都是无所求的态度,念念便都是在增长福德、智慧做任何事都是无所求的态度,念念便都是在增长福德、智慧

  感恩是希望对方平安、快乐的心愿;感恩是心头的喜悦,说不出的感谢,愿意每天多付出一点点──双手合十,不怕考验。

  了达因缘 方知感恩

  所谓“感恩”,“感”就是感谢,“恩”就是恩德。感恩就是一种“觉”,觉悟到别人的存在与付出,而除去小我的烦恼根源,体会付出的快乐。

  什么是烦恼的根源?一个执着很重的人,便会因失去而感到忧伤;一个常常抱怨的人,便会因不满现状而感到懊恼;一个自以为是的人,别人的作为常能令他心生烦恼;一个不知足的人,面对得不到的东西必然痛苦万分。执着、抱怨、自以为是、不知足,这些烦恼的根源,真正的问题是出在“不知感恩”。由于不知感恩,所以总认为别人的付出是应该的,不如己意时,就会痛苦,甚至为了要改变因缘而造下种种恶业,这就是痛苦与烦恼的原因。不知感恩的人,如同井底之蛙,活在自我的世界,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地美好。如果我们懂得感恩,经常替他人着想,又怎么会痛苦呢?

  如何才能学会感恩?生活在物质充裕的环境中,有些人很难生起感恩的心;遇到难缘时,受到他人的资助,感受到他人的付出,才知道要感恩别人。佛法明确地告诉我们“因缘观”的道理,在日常生活当中,多用心去观照身边的人事物,洞悉其中的因缘法则,便能对每个人抱以感恩之心,其中甚至包括让自己不快乐、起烦恼的人。

  什么是因缘观?假使没有农夫在烈日下辛勤耕种,谁种出好吃的米和蔬菜呢?假使没有工程师夜以继日地工作,谁写出高效程式和生产高科技产品呢?假使没有清洁人员的付出,谁来清理垃圾和环境呢?假使没有父母亲的生育、养育,谁来照顾我们呢?假使没有安定的社会与国家,谁提供我们安全无虞的生活环境呢?假使没有大善知识不舍一众生的悲愿,谁来建设道场,安僧度众呢?……

  假使没有这些因缘的和合,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就没有保障、事业也不能成就,因此,每个人彼此之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因缘关系,只是亲疏不同而已。了解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息息相关,我们怎能不感恩、报恩呢?因此,熟练地运用因缘观的法门,就能让我们生起知恩、感恩的心,进而回馈、报恩。在回馈、报恩的行为当中,就能断除烦恼、执着,也能生出种种善法、功德。

  无相发心 福德俱增

  过去,有一名成绩优秀的青年去应征一个公司的重要职位,通过了第一级的面试。董事长作最后的面试时,在青年的履历上发现,从中学到研究所,这个年轻人的成绩一贯优秀。董事长问:“你在学校里拿到奖学金吗?”年轻人回答:“没有。”董事长问:“是你的父亲帮你付学费吗?”年轻人回答:“父亲在我一岁时就去世了,是我的母亲付的学费。”董事长问:“你的母亲在哪高就?”年轻人回答:“我的母亲是帮人洗衣服的。”

  董事长要求年轻人伸出双手,年轻人把洁白柔嫩的双手伸出来。董事长问:“你曾经帮你的母亲洗过衣服吗?”年轻人回答:“从来没有!我妈妈总是要我多读书,再说,母亲洗衣服比我快得多。”董事长说:“我有一个要求,你今天回家之后,帮你母亲洗一次双手,明天上午你再来见我。”

  年轻人觉得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回到家后,高高兴兴地要帮母亲洗手,母亲受宠若惊地把手伸给孩子。年轻人帮母亲洗着手,渐渐地,眼泪掉下来了,因为他第一次发现,母亲的双手满是老茧,有个伤口在碰到水时还疼得发抖。年轻人第一次体会到,母亲就是每天用这双有伤口的手洗衣服赚取他的学费,母亲的这双手就是他今天毕业的代价。年轻人帮母亲洗完手后,一声不响地把母亲剩下的衣服都洗了。当天晚上,母亲和孩子聊了很久、很久。

  第二天早上,年轻人去见董事长。董事长望着他红肿的双眼,问道:“可以告诉我昨天回家做了些什么吗?”年轻人回答:“我帮母亲洗完手之后,也帮母亲把剩下的衣服都洗了。”董事长说:“请你告诉我你的感受。”年轻人说:“第一,我懂得了感恩,如果没有母亲,我不可能有今天;第二,我懂得了要亲身劳动,才能体会他人的辛劳;第三,我懂得了家庭亲情的可贵。”

  董事长说:“我就是要录取一个会感恩、能体谅他人辛苦的人,而不是把成就当作人生第一目标的人。你被录取了!”后来,这位青年果真努力工作,深得员工拥护,公司的业绩也大幅地成长。

  恒持初心 性德方显

  感恩的力量,能生诸善法与功德,唤醒内心的良知良能,让被烦恼、习气或名闻利养障蔽的心觉醒。在我们愿意付出、愿意报恩的过程中,心量自然广大,能感受到无我的法喜,也因为付出而更感恩、更发心。所以,在回馈、报恩的行为当中,蕴藏着无我的精神。不为自己的名利,不把个人放在前面,做任何事都是无所求的态度,念念便都是在增长福德、智慧。

  所谓“发心容易恒心难”,修行之所以无法恒持初心,来自于没有降伏烦恼、没有根除无明;能彻底断除烦恼、无明,智慧、德行才能恒存。只要时时怀着感恩心,便能勤修种种善法,藉以降伏、断除烦恼和欲念,并在付出、报恩的过程中,获得无量的心灵财富。

  行菩萨道,从知恩、感恩开始,时时感恩父母、三宝与众生,成就自己的生命与慧命;进而化知恩、感恩为报恩的动力,以实际的作为圆满自利利他的愿行。(文: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一年级 见饶法师)

文章关键词: 感恩 母亲 发心 恒心 勤修善法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