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后边的横幅上说是要我讲“生活禅的真谛”,连我自己都莫明其妙,不知道生活禅的真谛究竟是什么。我想,既然是说生活禅,平常我讲生活禅离不开两句话:“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要说生活禅的真谛,大概这就是真谛。我们人生所面对的一切无非就是生活,离开了生活还是生活。我们面对的现实、面对的人生实相,就是生活。在生活中怎么样处理我们的心念,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问题。佛教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回答。
今天上午走到草堂寺,草堂寺是鸠摩罗什法师创建的,草堂寺有一块匾额,上面写了五个字:“烦恼即菩提。”那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生活禅。烦恼就是我们的生活,菩提就是禅。我们的生活还没有转化的时候,烦恼与菩提就处在相互对立的状态。怎么样转化呢?就要在中间的“即”字上做功夫,就看我们“即”不“即”得了。“即”得了,禅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禅;“即”不了,生活是生活,禅是禅,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菩提的意思是什么呢?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菩提就是觉悟。在烦恼中能觉悟,我们的生活就是觉悟的生活。觉悟的生活是谁的生活呢?就是圣者的生活。如果烦恼不能觉悟,生活就是凡夫的生活,就是普通芸芸众生的生活。
生活禅在佛教的传统理念当中随处可见,俯拾即是。它不是我杜撰的,不是我别出心裁提出来的与传统佛法不契入的理念,它完全是在传统佛法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思想观念,根据现在主流文化的观念提出来的。现代观念认为一切要人性化、生活化,实际上佛教的修行就是最生活化的一种方法。
大家想想看,“烦恼即菩提”不就是最生活化的理念吗?你说我们谁没有烦恼呢?谁都有烦恼!烦恼是现现成成、实实在在的。烦恼能觉悟,修行当下就能落实;如果烦恼不能觉悟,修行就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仅仅停留于一种宗教仪式而已。烦恼是当下的,所以修行也必须是当下的。我们在读书,我们在做学问,我们在做事业,有没有烦恼呢?都有烦恼。小学生有小学生的烦恼,中学生有中学生的烦恼,大学生有大学生的烦恼。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烦恼的表现也在改变,但是烦恼对人的逼迫,对人思想的搅动,使人不安定、不安宁,这种烦恼的状态是不会改变的。不是说有学问的人就没有烦恼,不是说有钱的人就没有烦恼,当然也不是说没有学问的人就没有烦恼,或者说越穷的人烦恼越多。都不是!烦恼是平等的,烦恼不会回避任何一个人。为什么呢?因为烦恼都是自己找的。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己要不找烦恼,烦恼不会找上门来。我们有的同学笑起来了——大概你找了一些烦恼来:弄得学习不能安心,功课不能够跟上,或者事业不能顺利,或者家庭不能和睦。那些烦恼从哪里来啊?没有一个烦恼不是自己找的。自己要是不去找烦恼,永远都不会有烦恼。我们修生活禅,就是要随时起觉照,不去找烦恼。
关于生活禅的修行方法我总结了四句话,其中有一些内容各位有兴趣的可以听听,也可以加以落实;有一些内容各位不一定有兴趣,但是也可以作为参考。不管是有信仰的人,还是没有信仰的人,烦恼是平等的,都要学会对治烦恼的方法。
第一句话:将信仰落实于生活。我们不一定具有宗教信仰,但是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任何一个有理想的人,不能让理想悬在半空中,一定要把它贯彻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去,理想和信念才能逐步成为现实。
第二句话:将修行落实于当下。烦恼即菩提,是要我们当下就动手去做,当下就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靠那一个“即”字。“即”是等号,这个等号不容易画。“即”是等号,就是说烦恼等于菩提,怎么样才能等于?里面有很深的功夫,这个功夫要在每一个起心念的当下落实。所以要将修行落实于当下,不能等待。
第三句话: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六祖大师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经有很多好的格言,有很多好的语句,世间好语佛说尽。六祖这四句话,恐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佛教界引用得最多的四句话;还有两句话说得很多,就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什么这几句话说得最多呢?就因为这些话把佛法的精神融化于世间了。佛法如果不能融化于世间,佛法就永远搁置在藏经楼里面,就永远被关在寺院里面,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所谓世间是什么呢?世间者,烦恼也。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就是世间;烦恼即菩提,就是出世间。
最后一句话: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是千难与万难,特别是要转变这个观念不容易。我们总觉得一切成就都是自己的功劳,都是我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自己的创造发挥、我自己的本领、我自己的财富、我自己的才华……总是个人当头。但是我们每一位,包括我自己在内,时时刻刻都要想到:个人如果离开了大众,不但是一事无成,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知道在哪里。个人不能离开大众,就像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只有众多的树生长在一起,都长得很茂盛,那才是森林。我们一定要养成时时感恩大众、回报大众的思想。
这就是我讲生活禅经常提到的四句话。这四句话的提出,到今年已经有十五年的时间。1992年,我在柏林禅寺举办第一届禅七的时候,就提出了落实生活禅的这四个理念。如果说到生活禅的真谛,这四句话大概也属于生活禅的真谛。把这四句话与刚才讲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结合起来,就是我们修生活禅,或者说修学佛教一切法门的要诀;甚至于我们学习世间一切文化、知识、技术,这个方法也可以参考,用起来也一定是非常有效。
生活禅是在祖师禅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当代社会人心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一种修行理念,是人间佛教在修行上的具体落实。人间佛教指出了佛法的总目标,如何落实人间佛教的思想呢?生活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生活禅的宗旨有八个字:“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佛教的精神两个字:一“智”、二“悲”。“智”就是大智大慧,“悲”就是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和大慈大悲,是大乘佛教的精神,是佛法的总体精神,佛教的一切精神都包括在这两个字当中。有大智慧所以觉悟人生,有大慈悲所以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是把悲与智用现代的语言加以诠释,并且把它落实于生活这个很具体的范围之内。
当然,佛教讲的生命不仅仅是人,而是包括十法界。宇宙间的生命现象,由于智慧的不同、烦恼的不同、所处生活环境的不同,一共有十大类,佛教称之为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佛教对于生命现象的分类。十法界的中心枢纽是人法界。十法界分为四圣六凡,四圣可以说是高级生命层次,六凡可以说是较为低级的生命层次。高级与低级怎么分呢?就是以烦恼的多少、觉悟的程度如何来区分。只有菩提,没有烦恼,那就是佛法界;已经获得了觉悟,但是还有一些烦恼没有完全去掉,那就是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和声闻法界;烦恼很多,菩提极少,那就是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只有烦恼,没有菩提,那就是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所以十法界就是生命的实体,由于转化的方向不同,所趣向的法界就不同。以人法界为基本转化点,能够做到烦恼即菩提,生命层次就提升了;做不到烦恼即菩提,生命层次就下降了。生命的苦乐升沉,关键就在人这一法界;而人这一法界之所以有苦乐升沉,一切唯心造,都是我们心念的善恶迷悟来决定、来操控的。所以我讲要“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