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A+A-

法显西行取经1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

2012年09月13日 10:16  中华佛光文化网
纪念法显西行取经海归1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纪念法显西行取经海归1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中华佛光文化网山东讯 9月8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青岛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承办的“纪念法显西行取经海归1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隆重开幕。

  1600年前,比唐僧玄奘到西天取经还早200多年的东晋高僧法显,65岁时由长安(西安)陆路西行取经(印度),经河西走廊出阳关,穿沙漠,翻雪山,取道印度河流域,经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后入恒河流域,又穿印度、尼泊尔,后到斯里兰卡、马六甲海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南海、巴士海峡、台湾海峡、东海、黄海,历经30多个国家地区。78岁时从狮子国(现斯里兰卡)搭商船经海路远涉重洋,历尽艰险,九死一生,漂泊至青岛崂山(古青州长广郡牢山)附近登陆,成为我国高僧到西方取经的第一人。《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指出:“故海陆并遵,广游西土,留学天竺,携经而返者,恐以法显为第一人。”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法显横雪山而入天竺(印度)赍佛典多种以归,喜佛国之人,我国人至印度者,此为第一”。鲁迅先生也曾赞誉法显精神为“中华民族之脊梁”。

  法显在崂山附近登陆后就开始着手编译经文、弘扬佛法,在他临终前的七年多时间,共译经文6部63卷,计一百万多言。所译的《摩诃僧诋律》,也叫“大亥律”,为五大佛教戒律之一。在编译经文的同时,法显还将自己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名着—《佛国记》。《佛国记》全文九千五百多字,别名有《法显行传》、《法显传》、《历游天竺纪传》、《佛游天竺记》等。它在世界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的杰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法显不仅是着名的佛学家、翻译家,还是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航海家、史学家。

  此次举办为期一天的“纪念法显西行取经海归1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深入挖掘弘扬法显出生入死,爱国爱教,开拓进取、刻苦钻研,放眼世界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客观地、本原地使青岛这个取名在近代的城市,富有更多、更丰、更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内涵,使世人更加了解青岛悠久的历史、文化、文明,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此基础上,以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这一关键,推动青岛市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据悉,研讨会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围绕课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对弘扬法显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就是“坚定不移的信仰、心系真谛的悲愿、开拓荒途的胆略、老当益壮的豪情、百折不挠的意志、虚心好学的胸襟、认真考察的态度、惜缘重友的品德、刻苦勤奋的作风、眷念故土的情怀”。

  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十届省政协副主席齐乃贵,十一届青岛市政协主席孙德汉,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国家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刘金光以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国际友人共300人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高级研修中心主任王志远教授主持会议。

[责任编辑:沙华]

分享到:

佛教万年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