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禅茶公案之《一字关》

2012年10月23日 10:09  菩萨在线

  因此,茶人也是如此。从一进入茶室开始,就应该将世间的所有得失是非一扫而光,真正地做到无念无想,和茶事融为一体。这样,便能够知道这“喝”的意义了。关这是“云门关”这则公案中的“关”,出自《碧岩录》第八则、《从容录》第七十一则、《槐安国语》第二十五则。实际上,在公案中,这也是最后的牢关,大德寺的开山祖师大灯国师、妙心寺的开山祖师无相大师,都是非常费力突破的。《碧岩录》载: “翠岩夏末示众云:‘一夏以来,为兄弟说话。看翠岩眉毛在么?’保福云:‘作贼人心虚。’长庆云:‘生也。’

  云门云:‘关!’” 这是唐代雪峰义存禅师(822—908)的弟子翠岩、保福、长庆和云门四人,各自表达自己见识的公案。在这里,夏末是指禅宗所规定的九十天夏安居的终日。夏安居是在夏日九十天间,大家集中在一定的地方修行。在夏安居的最后一天,翠岩和尚说:“九十天以来,为大家做了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应该说的本来之法却没说,说的尽是些没有意思的法。为此,作为法罚,我的眉毛脱落了吧?怎么样,我的眉毛还有吗?”他这么一问,保福说:“作贼的家伙,说谎可要当心啊。”长庆说:“生了,生了!”最后,云门说:“关!”这个“关”是什么意思呢?查看有关“关”的公案,自古以来是指难关中的难关。现在,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呀!呀!翠岩、保福、长庆,你们三人做了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是些怪谈,狗屁不通。”于是,一个“关”字将他们都“啪”地锁定了。来呀,能通过的通过去给我看。云门以这样的气势挡在三个人的面前,如同一个“关”字。当然,这只是我的理解。这样的情形,恐怕我也不被允许通过这道关门吧!那么,茶道也有一道关门吧!作为最后的牢关,这定是要超越又不被超越的难处。且说要茶师学习茶事,尽了自己的所知,所体验过的和所学习过的都已变得无用。

  在梦的世界看梦 梦是梦 看不见梦的梦 知是梦如果更进一步地说到这“梦”的真正意义,就是离开这世间中的是非善恶、迷悟得失,抛开损益、善恶、爱憎的对立世界,睁开那觉悟的慧眼,看这世界的本来模样。白隐禅师(1685—1768)在《毒语心经》中有“邯郸枕上新尊贵,又入南柯纳税祖”的偈子。意思是说,蜀地的庐生在邯郸看见五十年的荣华梦,广陵的淳于梦于棼中来到了槐安国,成了南柯郡的郡守,虽然得到了一时的荣华,从梦中醒来再看,才知原本是个妄想。这偈子告诫我们快快从梦中醒来,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喝这个“喝”字,出自临济宗祖师临济禅师(?—867)的“喝”字公案。临济禅师有“四喝”,即《临济录》所记载的:“师问僧:‘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做一喝用。汝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总而言之,这四喝是临济禅师接济学人的手段,临济秘藏的宗旨便充满这四喝之中。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它的灵活作用是将修行者的分别妄想以及全部的理由都从根本上一刀两断地斩去。有时一喝,如雄狮猎物一般,猫着身子,就要飞腾而起的气势。有时一喝,如在黑夜中要寻找什么时,用竹竿探出一般。这第二喝和第三喝,不论面对的修行者是凡是圣,都是当头一击,是考出真伪的一喝。有时一喝,不做一喝用。但这是无做之做,也可说是向上的楔子。虽然这一喝不能用语言加以说明,临济禅师还是向那僧问:“你如何理解这四喝?”被临济禅师这么一问,那僧猛地红着脸无话可说了。临济禅师于是便一喝飞出。这一喝,该是四喝中的哪一喝呢?实参实究的应该集中在这一点上。无论如何,临济的宗旨是以机锋深浅为主要着眼点,在于不让对方有丝毫的疏忽大意。那是奉献全部生命意义的问答。所以,充满活机。但是,最后的向上一喝,如响在宁静的林子,不能不说是“无做之做”。从“喝”的字义上来说,是用叱咤的声音呵斥敌人般地向修行者大喝一声,令其惊醒,不要犹豫徘徊,以示警告。这一声喝破,最好理解为将至今的一切妄想分别一扫而光,进入真正真空无相的精神境界。

  因此,茶人也是如此。从一进入茶室开始,就应该将世间的所有得失是非一扫而光,真正地做到无念无想,和茶事融为一体。这样,便能够知道这“喝”的意义了。关这是“云门关”这则公案中的“关”,出自《碧岩录》第八则、《从容录》第七十一则、《槐安国语》第二十五则。实际上,在公案中,这也是最后的牢关,大德寺的开山祖师大灯国师、妙心寺的开山祖师无相大师,都是非常费力突破的。《碧岩录》载: “翠岩夏末示众云:‘一夏以来,为兄弟说话。看翠岩眉毛在么?’保福云:‘作贼人心虚。’长庆云:‘生也。’

  云门云:‘关!’” 这是唐代雪峰义存禅师(822—908)的弟子翠岩、保福、长庆和云门四人,各自表达自己见识的公案。在这里,夏末是指禅宗所规定的九十天夏安居的终日。夏安居是在夏日九十天间,大家集中在一定的地方修行。在夏安居的最后一天,翠岩和尚说:“九十天以来,为大家做了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应该说的本来之法却没说,说的尽是些没有意思的法。为此,作为法罚,我的眉毛脱落了吧?怎么样,我的眉毛还有吗?”他这么一问,保福说:“作贼的家伙,说谎可要当心啊。”长庆说:“生了,生了!”最后,云门说:“关!”这个“关”是什么意思呢?查看有关“关”的公案,自古以来是指难关中的难关。现在,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呀!呀!翠岩、保福、长庆,你们三人做了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是些怪谈,狗屁不通。”于是,一个“关”字将他们都“啪”地锁定了。来呀,能通过的通过去给我看。云门以这样的气势挡在三个人的面前,如同一个“关”字。当然,这只是我的理解。这样的情形,恐怕我也不被允许通过这道关门吧!那么,茶道也有一道关门吧!作为最后的牢关,这定是要超越又不被超越的难处。且说要茶师学习茶事,尽了自己的所知,所体验过的和所学习过的都已变得无用。

  最后,只剩下在自身上用功,来面对这道“关”的时候了。在这里,要求人必须大死一番,要想搪塞过关是不被通过的。默这个“默”字出自《维摩经》中的《入不二法门品》:“维摩一默,犹如雷吼。”怎样才是入不二法门?有三十二位菩萨说了各种各样进入绝对不二觉悟境地的法门。

  例如如何解决生灭问题,如何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境地等。那都不过是大家依靠语言来表达不二法门而已。被称为智慧的文殊菩萨则认为无言无语、无示无识为不二法门,那是用我们的语言所不能说明的。但是,文殊菩萨不过也是借助了语言来解释这一不可言说的法门。最后,文殊菩萨反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则默然无言,一句话也不说。文殊为此大为叹服,称道:“善哉!善哉!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这就是维摩诘的“一默”。这个公案在《碧岩录》的第八十四则中也有记载。从通俗的角度来看,虽然可以认为这一默是“沉默”的意思。但是,这一默中,却表现着巨大的动的作用,这是这个公案最精彩的地方。语言的回答可以穷尽,而保持沉默则非浅显义理。在沉默之中,反而充分地表达出了那深奥的意义。又如梁武帝请傅大士(497—569)讲《金刚经》。傅大士上坐之后,挥手于案上,什么也没说,便下了座。这是《碧岩录》第六十七则的一个公案。这也是依“默”的意义,充分结束了《金刚经》的讲义。

  还有,禅机中虽然有很多“如何是佛”的问题,回答却是因人而异。圆悟禅师的回答:“口是祸门。”其实,不回答反而更好,历代祖师因为对学人有着殷切之心,不惜毁誉地降入第二义门,在当时随机应答。而第一义门便在“默”中。法本是不可言说的。对于不立文字的禅宗来说,一个“默”字最能够表达其宗旨。

标签:
分享到:

佛教万年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