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二、如法行持须助缘•了达诸法善修心

2012年10月29日 18:09  新浪佛学

  1.修心修行净自心•增上环境助道缘

  要真正去修心,我们内心当中,有那样子的一个清净的境界,才有办法理解佛法。如果内心是浑浊的、污浊的,内心不清净,肯定就理解不了。就犹如镜子上面有灰尘一样,那么任何事物出现,都看不明白。

  比如我们在这里念经,一个字一个字往下念、往下读。如果心非常专注的话,眼睛看到经文,心里专注见到的文字,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在念,这样的话,我们的散乱心、狂乱心、分别心,逐步逐步就会淡化、止息;妄想也就少了,甚至没有了;我们的念力就会不断得到增强;我们的心就能够持续安住在经文上。这就是经文对我们的作用,佛菩萨、祖师大德们对我们的加持的一种力量。

  换一个角度说,如果自己仅仅在赶时间、赶速度,为了要完成任务,情况又不同了。赶时间,一卷本来一个小时,因为想快点念完,50分钟、45分钟把它念完;早晨念两卷,念完了可以去休息,那念快一点可以省一点时间。这样的作意就不对头,就不是一种修心,就不是一种修行。修心也好、修行也好,恰恰都是为了要对治我们的心。因为是我们的心不能安住,所以想办法让你安住下来;因为你的心不能持续,所以要让你持续安住;因为你的心一直在躁动,所以要让你静下来,就用强制的办法让你静下来,才会有种种的参禅、念佛、拜忏、打坐、持咒、诵经等等方法。我们的心本来散乱惯了,也就是它在散乱,自己认为、感觉比较习惯了,要让你专注、寂静,就会觉得不习惯。但是我们修行,恰恰就是要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

  修行是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不是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在寺院里,吃饭、穿衣服、走路、说话、睡觉,跟社会上不学佛法的人,都是不一样的。不学佛法的人,肯定不知道出家人吃饭怎么吃,穿衣怎么穿。你拿一个袈裟给他搭,他肯定不知道怎么办,他肯定搭不起来、穿不起来。那拿钵盂怎么拿,他也拿不起来。也就是我们在寺院当中的行住坐卧的一切,这种规律,这种生活的内容,已经跟社会上一般不学佛的人有很大的不同。当然这些仅仅是形式方面。要把形式方面的改变过来,也不是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多生、多劫、多世,在生死当中轮回习惯了,要还原成同佛法比较相应的一种行为习惯、一种行为规范,如果没有特地去注意,或者说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大家一起来用功、修道的话,是非常困难的。也就是,修道的环境对我们自己用功有一种帮助。

  2.对境修心观诸法•如理作意法调心

  我们在寺院当中集资粮,发心、修行,一年来,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等等,会有很多很多的境界。遇到这些境界之后,自己如何起心、动念,很关键。如何在“心意未生之时”、“事物始生之处”做功夫、用心,这是很重要的。“心意未生之时”,就是念头还没有起来的时候;“事物始生之处”,就是这个事情还没有发生、就要发生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观察到。比如,看到那个地方有火苗,赶紧要把它灭掉,要不然它就起火了;这颗种子要发芽了,就要保护它,给它很多的条件,最后它就能够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但是我们不容易看到这些。

  “万物始生之处”,一切法都是生住异灭的,心也是一样的,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生老病死。从身体方面有生老病死,从心理有生住异灭,从事物有成住坏空、世界也成住坏空。它是怎么生的?它是怎么成的?就是事物的生相是什么,我们的心的生相是什么,住相是什么,灭相是什么?涅槃是不生不灭,生死是有生灭。这种生灭相,它时时刻刻都是存在的,我们起心动念就是我们的生灭相。我们的心如果如如不动,就是涅槃的不生不灭相。我们如何来感受到内心的生灭和不生灭?反过来说,我们生灭也不知道,不生不灭也不知道。因为不知道内心的生灭相,所以也就体会不出不生不灭相的境界。那我们如果能够了知,自己的心是怎么生起来、怎么灭下来的,就要去修心。如果没有修心的话,我们都是粗心大意,怎么能够感受得到呢?

  我们常常说“无常”,生灭法都是无常。那我们怎么样在生灭法当中体会无常;怎么样用无常来观待世间的生灭法?

  过去有一个人,他家里有一个非常珍贵的古董,不小心被他的朋友摔到地上打破了。这个朋友吓得不得了,想这下子麻烦了,赔不起,价值连城,不知怎么办好。那个物主呢,他就在那里如如不动,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朋友就觉得很奇怪,我把你这么重要的东西给弄破了,你坐在那里如如不动,好像很高兴,那通常人会伤心死了,他一点没事。就问他,说:“哎,我把你这么重要的东西搞坏了,你坐在那里怎么一点事没有?”物主说:“我是学佛法的人,我在修无常观。”他说:“这个东西本来就要会坏掉,只是会坏到谁的手而已。只能说你运气不好,它坏在你的手上。所以呢,怨你、苦恼也没用啦,没有不坏的东西。”这个人就能够知道用无常来观待事物,那就是一种功夫、一种境界。也就是遇到很大的逆境、挫折的时候,我们能不能真正用佛法来观察。我们常常遇到一些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同我们习气不符合的时候,不容易观察得到这就是无常;更多的情况下,我们会在这些无常的境界上,进行非理作意。这种非理作意,本身就是我们学佛法很大的一个障碍。学佛法所要培养的,就是对事物的一种如理作意的能力和方法。能够如理作意,那不管我们看到、听到什么,遇到、接触到什么;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我们内心就会有这种佛法的力量。

标签:
分享到:

佛教万年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