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三、次第步骤修道要•三学得慧乐成满

2012年10月30日 10:06  新浪佛学

  1.佛法深广次第学•按部就班依教修

  我们发心修行、学习佛法,不能着急,着急反而会学不好。因为一着急,就不容易按部就班用心去体会,按照步骤去努力实践。一部经、一部论、一份开示,我们听的时候觉得很简单很容易,但是要去实践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弥陀经》也好,《法华经》也好,《广论》也好,我们怎么实践呢?我们怎样拿经本来对照自己的行为呢?我们的行为如何照这个经论去实践呢?一年365天,是不是我今天就修第一页,明天修第二页?还就说我这个月就修第一页,我这个月就修这个法类?无论怎么修,很多都是无常的,就是自己愿意修哪一个科目就修哪一个科目,自己愿意翻哪一页就翻哪一页,愿意听哪一段就听哪一段,实际上是不容易按照科目来学修的。我们在学校里要做一个实验,要读书,次第、步骤、方法是很重要的,因为步骤没有过关,违越了次第,方法不得要领,最后肯定要返工。那么修行也是如此,这些步骤、方法、要领没有把握住,修来修去,很难修得上去,很难修好。

  2.心续调伏得正见•戒定生慧离恶作

  《瑜伽师地论》里讲:“初善住根本,次乐心寂静,后圣见恶见,相应不相应。渐次为因缘,纯杂而修习,最先离恶作,最后乐成满。”“初善住根本”就是戒,七众弟子都有戒,戒律就是对我们佛教徒的日常生活中的身语意行为的具体要求。就是我们应该要怎么作意,身体应该怎么做,说话应该怎么说,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能够说,哪些不能说,做了规定。只有照着这个规定去做,我们内心才能够寂静;如果不这么去做,我们内心寂静不了,就是行为不能得到规范、得到约束。戒律的目的就是调服我们的烦恼,让我们内心获得清凉,获得解脱。只有内心寂静了,我们才能够认得清楚哪些是正见,哪些是恶见;我们到底是跟佛法的正见相应,还是我们的恶见在起现行。正见跟恶见都是见,五钝使、五利使。

  我们常常把好多的见解混合在一起,佛法的正见的力量非常微弱,很多的恶见非常猛烈、强盛,这样的话,我们常常会有恶作。“恶作”在唯识里也谈,不定法、睡眠、恶作、寻思。恶作,用现在的话来讲,即后悔。后悔跟忏悔不同。忏悔,我们做错了,我们要忏悔。无始以来的烦恼、业,把它忏悔干净,发露。后悔是一个什么状态呢?就是好事做多了,有时候也后悔,好事做少了也后悔;坏事做多了也后悔,做少了也后悔;做也很后悔,没有做也很后悔。就是内心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比如说,下课了,准备去哪里呢?准备下山、爬山或者散步?因为你内心不寂静,所以无论下山、爬山还是走路,回来你都会觉得,刚才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是在浪费时间。那我们做了好事怎么会后悔?你常常帮助别人,给他开示、引导、关心,但是到最后他不领情,他觉得不需要你关心,那你就会觉得,我刚才给他说了这么多白说了,你会后悔。有时候,本来你不喜欢说话,别人硬要找你说,那你又不好意思拒绝,你就陪着他一起谈天说地,说完了自己又会后悔,刚才又浪费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说了很多无益的话。那么你觉得要陪别人说话也不是,不陪也不是;你不陪别人说话,你会觉得对方会不会对自己有意见,会不会伤感情,以后不好相处。再小到我们过堂用斋的时候,我们究竟要吃多少饭呢?要吃一碗,还是要吃两碗?要不要吃馒头?都会后悔,只是比较微细。这说明我们内心里面不决定,因为我们内心对于大事没有决定,所以会在很多具体的小事上得到反应。总之,没有一件事情自己觉得是做得满意的。如果有一件事情自己觉得是满意,最后又成了自己的执着。就会觉得我自己行,别人都不行,又会成了问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远离的,所以《瑜伽师地论》里头谈到了“最先离恶作,最后乐成满”。

  戒定慧,归根究底,我们要拥有一种慧力,如果我们没有智慧的能力,对任何事情都决定不了,决断不了。“慧力破诸暗”,很多的迷惑就是因为我们缺乏慧力。听经闻法,持戒修定,目的也就是让我们增长智慧的能力。

标签:
分享到:

佛教万年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