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四、直下承担开智慧•断疑除慢发大心

2012年10月30日 10:07  新浪佛学

  我们学佛法如果没有广大的承担心就不可能得到广大的智慧。佛,是一个究竟圆满觉悟的境界,我们要发心成佛,没有广大的心,就不敢成佛,不会认为自己哪一天会成佛。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在学佛法,但自己对学佛所要走过的路,通过修行最后成佛没有信心,没有绝对的信心说自己通过修行以后也能够成佛。就是缺乏一种直下承担的信心和能力,这要培养起来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我们常常说建立宗旨,说一说是可以的,但是说过了就忘记了,实际上没有这种信心了。在世间,人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法律上来讲你只要是一个国家的国民,都有可能当国家的主席,但是真正让你去当的话你能不能、敢不敢呢?很少人有这种广大的志向,从小学生开始就说我以后要当国家的总理。很少人有这种抱负,大部分人就是以后当官可以当大一点,钱赚多一点,日子好一点,这个目标都是很模糊的。为什么不敢有那种心呢,因为大部分的人觉得这不太现实,不太可能。但很不容易,不等于说没有机会,没有可能。我们要成佛,同世间上的成就比起来,更是遥遥无期了,那还不得经过多少劫、多少万年,都数不清了,那怎么来对证?这就要凭信心了,就是要凭直下承担的能力、当下承担的能力。

  我们如果没有这种当下承担、直下承担的能力,自然而然,我们所想的事情只是我们个人的事情,自己今天怎么过,明天怎么过,后天怎么过;今年怎么学,明年怎么学,后年怎么学。就如世间上读书一样,一年级读什么课程,二年级什么课程,三年级、四年级什么课程;小学、初中、高中读什么课程,大学读什么课程。但是我们没有很真切地注意到,这些课程,不仅有老师引导,有学校、社会、国家做保障,同时还有许许多多的专家在研究,研究什么时间这些小孩要读什么书,要安排什么课程,安排这些课程的目的何在,为什么要读这些科目,许多教育的专家在研究。也就是说这些课程安排是有用意的,是有道理的,只有照着这些课程安排去学习,最后才能够成为符合社会、国家需要的人才。那我们学佛法的,也是一样的道理了。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现在学的这些内容跟我们最后要成就的目标是有关联的,自然而然,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我们很多的学习、修行、做事,就会没有目标,盲目。照道理,所有的经论已经是非常有体系,非常完整了,我们只要去看去学习,慢慢就会有成就,有比较大的成就,甚至有很大的成就。它不像世间一般的知识那样支离破碎,千头万绪。世间的知识,表面看起来很好学,实际上也很不好学,为什么呢?学科太多,头绪太多,没有最后的结论。但佛法看起来难学,实际上好学,为什么呢?千经万论都汇归一心,都跟我们的心有关,并且都有最后的结论。所以学佛法都是结论后的研究,世间上是假设一个结论然后来证实它能够成立。佛法已经给你做了结论了,你只要给人家讲这个结论怎么好就可以了,让人家相信、尊重这个结论。这是不同的,一个是研究一个结论出来,一个是结论后的研究。

  但是我们这种承担心不容易培养,这种责任心不容易培养,那不是一朝一夕短时间能够培养起来的。世间上的那些英雄、豪杰也好,那些圣贤也好,他们的胸怀只是跟常人不同,他们所关心的是众人的事情,他不是只关心个人的。那么我们学佛法所关心的是一切众生,六道众生都关心,更宽广,种类更多。所以我们要逐步逐步在用功的过程当中,让内心越来越寂静,怀疑的心、我慢的心、污浊的心越来越少,做每一件事情,说每一句话,都非常的明确。这样久而久之我们的功夫就会逐步逐长进了。

标签:
分享到:

佛教万年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