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茶马古道上的最后一个古集市

2012年11月23日 15:08  新浪佛学

  一条神秘的古道,绵延在云南高原的险山奇水和原野丛林间,历经了千年风雨,这就是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就是用骡马向西藏以及尼泊尔、印度、缅甸输送云南茶叶,再换回各国各地的特色物产的一条古南方丝绸之路。

  在马蹄声声的千年岁月里,茶马古道两旁不计其数的集市应运而生。但是,随着交通路线的变迁和交通工具的改变,茶马古道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后,依托古道兴盛一时的许多城镇,不是消逝得无影无踪,就是变得面目全非。如今,在茶马古道上,只留下惟一的一个古集市——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城西北20多公里处的沙溪镇寺登街。

  2001年10月,寺登街被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2002年保护名录,排名居于长城之前。消息传出后,寺登街一时名声大振。近日,笔者慕名来到这里,看到了完整无缺的古戏台、客栈、寺庙、老民宅等古迹。

  黑惠江畔的古集市

  从剑川县城乘车,一路行程20多公里,笔者来到了古老的剑川县沙溪镇。

  剑川县城附近美丽的剑湖流出的水形成一条清亮的河,名叫黑惠江。黑惠江流到沙溪镇时,由北向南穿过小镇流向远处。黑惠江沙溪段百米长的江畔,有一片古建筑群,建筑群之中是马蹄印深深的街道,道路用红砂石或青石镶嵌而成,街道周围的铺面、马店犹如似睡非睡中晒太阳的老婆婆和老爷爷,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老态龙钟——这就是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寺登街。

  住在寺登街的人家都是白族。当笔者走进寺登街,凝视街上的古道、古屋、老马店时,思绪不由得穿越了时空,仿佛听到了千百年前的马铃声从街两头传来,走南闯北的马锅头赶着马帮进得街来,或直入马店、客栈,或直接进出古街赶路,或在马店、客栈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在赌桌上赌上几把,或进行着一些买卖……

  古街上的老人们说,寺登街当年的情景和笔者的想象无二。在四五十年前,寺登街还有马帮过往。

  四方街上的“老古董”

  寺登街有个叫四方街的古集市,外来人都戏称四方街和四方街上的老人、店铺是“老古董”。

  顺着沙溪镇中心的石板小道往下走不远,一片老屋中有个四方形的集市,这就是四方街。

  条石铺成的街面历经千百年沧桑,马蹄印犹在。四周的裁缝铺、剃头铺、杂货铺铺台依然古旧,就连店铺里的老人的穿着都还古旧——不是长衫,就是中山装。他们操着清末的熨斗或剪刀,一丝不苟地为顾客服务着。

  四方街的四面,是无数条古朴的小巷,每条巷子都连接着四方街,完整地体现了中心突出、兼容并蓄的白族建筑理念。

  街中有两株五六人才能合抱的古槐树,巨伞般撑开着,几乎遮蔽了集市的大半个天宇,是人们纳凉的好去处。

  人来人往的客栈

  欧阳古院是寺登街最吸引人的老民宅之一。

  白族典型建筑风格“三坊一照壁”的欧阳古院建于清末,欧阳家族的祖辈欧阳跃光是当年的马锅头,从茶马古道上赚得钱后,盖了这座1300多平方米的大院。

  欧阳古院精致的格子门和木雕窗,让人想到剑川木匠的巧手。大门是石头结构,圆形拱顶,有气派、豪华的狮子浮雕。二门是大院正门,以木结构为主,四面出角,两边绘制不同书法的字画。正房二楼中间有一个大型佛龛,是欧阳家族的祖宗灵屋,雕有龙、凤、鸟、狮子等各种图案,十分精制。正房带天井,天井中的井水甘甜清凉。由大院深入,便到了后花园。后花园自成体系,树木丰茂、花香扑鼻。花园的旁边还有当年的马厩和客房等。

  寺登街沉寂多年又热闹起来后,欧阳家重操旧业,把古院再度变成仿古客栈,茶马古道上马蹄声消失后几乎没有外地人进入的欧阳大院,现在每天都要接待四五批游人。

  古集市上古戏台

  走在四方街,抬眼便可见到街东部的一座古戏台。古戏台叫“魁星阁”,建于清嘉庆年间,光绪六年(1880年)重修。

  戏台为3层,底层是商铺,中层是戏台,有前台和后台,有演员化妆更衣的地方。前台两边加盖檐厦,可安置伴奏的乐队,同时还增添了整座戏台重叠壮观的景致。三层为魁星阁,供着魁星老爷。整座戏台飞角高挑,层层叠起,结构独特,全国少有。三重檐式设计的戏台略显斑驳,它的静默更增添了寺登街的厚重。

  如今,戏台第三层的魁星老爷依然端坐正中,两旁是供奉的红布,“文光普照”、“有愿皆从”等等,落款是供奉人的名字。老人说,这些都是当地学子考前求魁星老爷庇护时留下的,这个习惯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

  白族的阿吒力寺院

  “魁星阁”古戏台对面的兴教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和保存最好的白族阿吒力寺院。天气晴朗的时候,寺院的影子和戏台的影子会在某一时刻融在一起,由寺院门前那两棵古树的枯藤衬托着,是寺登街一大景观。

  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 。阿吒力是佛教进入白族地区后形成的一个分支,又称白密。这个教派允许修行人在家带发修行,南诏时在大理达到鼎盛,只要是白族,几乎家家建有佛堂。

  兴教寺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仿效中原的寺院格局,由山门、中殿、大殿等建筑组成。寺内有很多古树名花,进入寺庙,便见一株蜿蜒遒劲的古玉兰横卧院中,有两人合抱之粗,密实肥厚的绿叶遮住了半个院子。后院也是同样的古玉兰,只是大殿右侧多了一株香槐。有史料记载,这些玉兰和槐树与寺庙同龄,春夏之交,院里就弥漫着花香。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纪念太子(释迦牟尼)出家的“太子会”时,成千上万的人穿红着绿,抬着太子、佛母神像从四面八方涌进四方街,在兴教寺门口举行隆重的庆典。

  古宅客栈听古乐

  饱览了寺登街古集市的主要古建筑,回古宅客栈休息时,笔者有幸欣赏到了聚在客栈里的几个白族老人用唢呐、板胡、京胡、芦管、笛子等古乐器为游客演奏的白族洞经古乐。

  客栈主人介绍说,白族洞经古乐在寺登街的流传至迟也在明代,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现在演奏的白族洞经古乐还是原汁原味的千年古乐,是熔吹、拉、弹、打、唱为一炉的古乐艺术表演形式,有佛腔和道腔、民间小调100多个曲目。白族洞经古乐有道家音乐的飘逸,有南诏宫廷音乐的典雅庄重,有江南丝竹的柔美清新,有儒家音乐的深厚文雅,更有白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是白族的一个著名文化品牌。

  在寺登街逗留了两天,笔者不得不走出古老如歌的石板路。透过车窗回望渐渐远离视线的寺登街时,古集市上古朴的风土人情如一首古老的歌谣飘荡在心头,让人对这个茶马古道上最后的古集市多了些依恋,有了再来的愿望……

标签:
分享到:

佛教万年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