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心中发出的爱

2012年12月21日 15:59  新浪佛学 微博

爱,简单而又沉重。

爱有两个部分,一是凡夫俗子式的小爱,一是大丈夫菩萨式的大爱。

爱是人们从同理心产生出来的一种最美好的感情。爱建立在善的基础上,没有善的爱,那是假爱。很多时候我们又分不太清楚——我们总认为自己出发点是属于善,是真爱,但因为我执,对自己过度的爱会让自己变得不理性,到了别人身上会变成伤害。

佛经里有句名言:“众生越为自己着想,所以让自己堕落;菩萨越为别人着想,所以让自己成就。”两个都是为自己,但侧重点不同,一个是让自己堕落,一个是让自己成就。付出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众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被别人爱,能够因爱而快乐。菩萨因为付出自己的爱而快乐。

爱是世界上最强的力量,它能够让世界和谐、太平。但付出爱的方式方法不要有差错。如果我们把所谓的爱强加在别人身上,不一定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爱需要我们多层次去思考,要把我们惯性的单方面的思考换种角度,用同理心去思考,多为我们爱的对象考虑。 

众生都不希望拥有痛苦,都希望拥有快乐。由爱和慈悲产生出来的那种大爱,是每个人都愿意去接受的。为什么我们平常都在讲“人性本善”?因为人的本质是很喜欢“善”的,喜欢吸收“善”的成分。

我们喜欢别人用最美好的语言跟我们讲话,我们喜欢别人为我们付出爱,喜欢有人呵护帮助我们,这些都是正面的。也就是说,善的力量是很容易被我们吸收的。人们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爱和善,但让他付出的时候,他就不一定用善的方式,有时会用很恶的方式。

古人讲“人性本善”,佛教里讲“众生本性皆是佛”。我们的灵魂也希望别人付出很多善,然后希望快乐,希望拥有更多的智慧,还希望自己是个慈悲善良完全开花结果的生命体……但在我们付出的过程中,我们付出的对象并不是都有很好的理智,对错是非往往很难分得清,此时人们就不知道自己这样付出了到底是伤害了别人还是对别人有益。学会有智慧地去爱,是我们需要时时思考的。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给本文挑错 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