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演觉法师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佛教诞生至形成三大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教派的佛教信众所使用的佛教语言极其繁复,绝难辨析。但只有佛教音乐可以与佛教雕塑语言、佛教绘画语言一样成为世界佛教大家庭的共同语言,为各国佛教徒所理解、接受与赞叹。
佛教音乐是现代语汇,它是现代人对一切声明、一切音声佛事、一切与佛教有关的音乐的总括称谓。佛教音乐拥有庞大的音乐体系,在历史的纵向轨迹上,我们继承了丰厚的佛教音乐文化遗产;在当代横向视野里,各个佛教国家分别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佛教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无不体现出佛教慈悲济世、智慧人生、和谐世界的缘生理念。传达诸般佛教精神的音乐语言,不经翻译,四海之内皆能领会。对于佛教音乐,我们应当从历史的脉络里求继承,从当代佛教大家庭中求发展。只有继承与发展齐心并进。才能使世界佛教大家庭的共同语言——佛教音乐在弘扬佛教精神、建设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 佛教音乐与佛教共生
印度是一个充满音乐的国度,无论是数千年前的古印度,还是当代印度,音乐始终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几乎承载了人们的全部感情与宗教信仰。两干五百前的原始佛教时期,古印度已经拥有丰富的音乐文化。所以,佛教一经诞生,便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传统佛教音乐一般可粗分两大类:
1.供养音乐
佛陀在世间说法45年,弟子遍及各地,佛陀所行之处,皆有弟子供养,在佛陀面前进行现场音乐供养是其中重要一项。音乐供养的形式有歌咏、有奏乐、有歌舞并举。供养音乐又可细分两小类,一是不具明显佛教内容但清净和雅的音乐,其性质与供养净水、香花、油灯、瓜果等相同,形式以乐器演奏居多;另一种是赞佛功德的音乐,具有明确的宗教内容,形式以歌咏居多。原始佛教时期,由于音乐供养具有便捷性,无需准备,田野路边,处处皆可。这对于供养行脚途中匆匆来去的佛陀十分相宜。佛陀在世时音乐供养十分普遍,为此,音乐供养在占印度开了先河。在此后的二千五百多年佛教传播史上,“乐”供养始终在香、花、灯、茶、果等诸多供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我国从北魏开凿的敦煌、炳灵寺、麦积山、大足、龙门、云岗等石窟艺术中的飞天、坐乐天,以不同故事情景展现出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佛教音乐艺术题材,佛教的音乐之邦龟兹乐在隋唐更为盛行。给爱好音乐艺术者的人们留下了美妙幻想。尽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供养音乐迥然相异,但其意义相同。当代世界佛教大家庭在国际活动中,无一不有音乐供养。这些供养音乐的音乐语言,打破了彼此语言上的隔阂,成为沟通心灵的桥梁。佛教供养音乐发展至今,已不仅是专门供养佛菩萨的音乐,作为广结善缘、弘法利生的宗教艺术,佛教供养音乐拓展了宗教功能并进入艺术领域。在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和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上,都有盛大的佛教音乐演出,这些音乐既供养了诸佛菩萨,也赞颂了诸佛菩萨的行愿功德,更主要的是弘扬了佛教慈悲、平等、喜舍、智慧的精神和表达全世界广大佛教徒促进世界和平、人类进步的美好愿望。
2.佛事音乐
佛事音乐在佛经上称为“音声佛事”。《华严经》云:“以音声作佛事”;《维摩诘经》也说:“以音声语言而作佛事”。什么是音声语言呢?音声语言就是带有韵律、旋律的歌唱性的语言。古印度的一些语言具有天然的音乐特性,可以很自然的与音乐结合。《高僧传》上说,“梵音声繁而辞长”,无论是佛经正文,还是偈诵之类,都可以歌唱,包括佛陀所有的十二部经。《高僧传》:“天竺风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所以,从体裁上看,所有“契经”、“重颂”、“孤起颂”三部经的文体,都可以呗唱。从内容上看,所有“因缘”、“本事”、“本生”、“未曾有”、“比喻”、“论议”、“方广”、“自说”、“授记”等九部经的文字也都可以呗唱。除此而外,后世形成的各种宗教仪式,几乎都以梵呗唱诵为主,这使佛教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的宗教。在古印度形成的梵呗传统,在佛教东传中国时虽然遇到了中国古文只能歌咏短行偈颂,不能歌咏长行经文的障碍,但传至今天的诵经之声,仍具有浓厚的歌唱色彩,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古印度梵呗影响之余续。
古印度梵呗不仅影响了汉语系佛教唱诵,同样也影响了藏语系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的唱诵。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而形成为世界三大语系佛教。换言之,就是佛教三大语系是世界佛教大家庭的共同语言,而这共同语言主要是以音乐为载体进行传播与交流。音声佛声----佛教音乐之重要,则不言而喻。
中国是汉语系佛教和藏语系佛教的发源地,也是三大语系佛教并存的国家,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的友好交往,具有天然优势,这源于共同的语言。
二 新创佛教音乐与传统佛教音乐并存
当代佛教音乐也可以粗分为两大类,一类即上文所述之传统佛教音乐;另一类是新创作的佛教音乐。
1.传统佛教音乐与新创佛教音乐之比较
(1) 传统佛教音乐侧重于宗教,以殿堂唱诵、佛教法事为主。无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还是南传佛教,历史上从未以音乐归类,而皆以法事内容归类,功能亦仅局限于宗教本身。如各类“赞”(如汉传佛教一般法会上的《炉香赞》、《弥陀赞》、《观音赞》等);各类“腔” (如水陆法会中的《书腔》、《道腔》《焚腔》等)。新创佛教音乐则侧重于艺术,以音乐会演出和佛教活动演出为主,如大型交响乐《东方慧光》、《神州和乐》等。
(2) 传统佛教音乐的受众主要是诸佛菩萨、天龙八部、芸芸众生、饿鬼亡灵,大多配以音乐歌颂圣德,祈阳悲冥等法事,通过借助诸佛菩萨的愿力降福人类。传统佛教音乐的宗教目的性往往明确而直接。新创佛教音乐的受众主要是人类。目的是弘扬佛教精神、启迪人类智慧、净化人类心灵、促进社会和谐、维护世界和平。新创佛教音乐寓教不乐,以艺术的形式感染人类、教化人类,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
2.新创佛教音乐与传统佛教音乐之关系
新创佛教音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直接改编于传统佛教音乐。如广州龙源音像公司出品的由著名演奏家张维良、赵家珍演奏的《琴萧佛曲》CD就是直接用《香赞》等殿堂唱诵的传统旋律演奏的。
(2) 用非佛教歌曲旋律填上佛教歌词,如弘一大师用外国民歌的旋律填写中文歌词创作的《三宝歌》等若干首作品。
(3) 是借鉴传统佛教音乐的旋律与风格创作出新的佛教音乐作品,如以藏传佛教传统唱诵旋律改编的《大悲咒》等。
(4)与传统佛教音乐毫无关系的新创佛曲。这类佛教音乐是根据创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佛教艺术的美学追求创作出来的,它呈现出来的是全新的艺术风格和独具个性的音乐旋律。龙源音像公司从台湾引进的数十碟佛教歌曲CD以及吴琼创作的数十首佛教歌曲都属此类。
(5)传统佛教音乐与新创佛教音乐相结合的作品。这类作品一般为大型音乐作品。如交响音乐《神州和乐》,就包括了纯粹的传统佛教唱诵和创作交响音乐。这部作品的演出也是由寺院僧人和专业演员共同完成的。
从上述情况看,在传统佛教音乐得以完好保存的前提下。近三十年来创作佛教音乐得到可喜发展,前景也十分看好。
三、佛教音乐在佛教大家庭中的作用
在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音声佛事——佛教音乐是重要法门之一,佛教音乐中充满着智能、平等、清净的韵律而无其它音乐所表现出悲、欢、喜、哀的音色。它既可以承载几乎所有经咒内容,也可以贯穿所有佛教仪轨。更主要的是佛教音乐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可以起到积极教化、并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诱惑、矛盾、危机和灾难的时代。人类的文明、进步与人类心灵深处隐藏的贪婪、狭隘、自私、好斗的本性展开激烈搏斗。佛教讲自性,教育人们自净其意,但不拒助缘——良善之缘。清净和雅的音乐是心灵危机时的助缘。音乐最柔和、最动人也最有力量。佛教音乐以佛教慈悲、智能、善良、高尚的精神感染广大信众,使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思想深入人心,达到人人向善,社会和谐。
音乐是通行世界的语言。佛教音乐是最神圣、最美妙、最动人的世界通用语言。各个佛教国家的佛教音乐,虽来自同一源头,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与本民族音乐相结合。产生了独特风格、独具魅力的佛教音乐。这些音乐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在弘扬佛教精神上却毫无二致。世界佛教论坛是世界佛教大家庭的盛会,希望在此盛会之后,大家庭中的所有成员能以音声为法门,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广泛传布,共唱一首《世界和平颂》交响曲,为促进人类社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