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

2013年01月23日 16:17  新浪佛学 微博

  借由如此地思择,因而,我们应该自忖:“我一定会死去,而且死时不定,在我死到临头的时候,没什么能帮得上忙。既是如此,我怎么还有时间将善行搁置不顾呢?我怎么还有时间闲散度日呢?因此我要抓紧实修啊!”我们应该这样思索着,而以“此生一切,都无实义”的淡薄心态,来从心底深处,急切地学佛修法。

  《珍珠之鬘》第十五则

  顶礼诸位胜妙上师!

  大宝上师医王冈波巴大师曾经这样教诲说:

  应诸位邀请,为向大家奉献一些教法,所以就以下内容,略作开示:

  假如我们已在修持真纯的正法了,那么,我们便无法不在身心相续之中,生起“死亡无常”这种体验觉受。

  ◆ 要知道,此生真的是无常的啊!既已有生,就不会不死,因此,我们无论如何都是“定死无疑”的;

  ◆ 同时也要记住,我们的生命,也并没有一个确定的量度,现在就会遭遇死亡,或在未来的哪个时候送命,也都并不一定,因此,是“死时不定”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身体是(四大假合的产物,)危脆不实,因此,这也是造成“死时不定”的因素之一;

  ◆ 另外,要知道,可能造成死亡的因缘,当然是很多的——比如说,食物本可长养我们的身体,但是,有人却会被它噎住,而成为死亡的原因;而衣被呢,也本可保养我们的身体,但是,有人却会被它闷住,而造成死亡的原因,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不一而足。假如连所有这些长养我们身体的“顺缘”,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也都可以转变成死亡之因的话,那么,类似其他的,诸如暴死于敌手,或者溺毙于水中之类的(纯粹的“逆缘”),也就更不必说了。由此可见,可以造成我们死亡的因缘,的确是极其众多的,因而,这也是造成“死时不定”的因素之一啊!

  既然“死时不定”,那么,在死到临头的时候,是否会有利益我们的助伴呢?

  不!绝不会!!要记住,在死到临头的时候,没有任何一样事物可以帮助我们。

  自己辛苦积累的财宝是无所助益的,富人的万贯家产骗不过黑面阎罗,死到临头的时候,他们也不得不恋恋不舍地丟下这些身外之物,而两手空空地踽踽独去。

  纵然有着诸多亲戚、眷属围绕在身边,而来殷勤地照应着我们,但当大限来临的那一刻,他们非但爱莫能助,反而更会给我们增加危害呢!

  那么,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这个身体持有命根,就会在死时对我们有所助益呢?要知道,身体只是四大假合之物,无所觉知,所以,死时也无裨益。

  基于上述缘故,因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大限来临的时候,诸如身体等等,所有这些,纵是何物也无所裨益。

  借由如此地思择,因而,我们应该自忖:

  “我一定会死去,而且死时不定,在我死到临头的时候,没什么能帮得上忙。既是如此,我怎么还有时间将善行搁置不顾呢?我怎么还有时间闲散度日呢?因此我要抓紧实修啊!”

  我们应该这样思索着,而以“此生一切,都无实义”的淡薄心态,来从心底深处,急切地学佛修法。

  对于一个真正的实修者来说,他应把今生的一切暂时计议,全都拋之脑后,而来依止一位具备资格的上师。

  要知道,假如没有上师(的指导),那就好像是(我们虽在寻求解脱,却又)拋弃了解脱之道一样,的确十分可惜。

  有关这层道理,如经续中有偈亦云:

  纵或具全诸功德,

  若无上师无有边;

  恰如舟无持桨者,

  以此不能到彼岸。

  就算(有人)具全了所有的功德,

  但是,

  假如没有上师的引导,

  他还是不能(到达)“三有”的彼岸的;

  这就犹如缺少了船夫的船只一般,

  凭靠它

  我们不能指望渡到河的对岸一样。

  另外又有:

  一切三世佛,

  依师而得出;

  无有上师前,

  佛陀名亦无。

  所有的三世诸佛,

  他们都是依靠上师而得以成就的;

  在没有“上师”之前,

  就连所谓“佛陀”的名字也都是不存在的呀!

  由以上种种观之,我们确实应该依止一位具备资格的上师,并将自己的身体、受用以及三世所积的一切善根,全都一起奉献供养给他;而由此奉献供养所产生的一切三世诸善,也应一同回向给尊贵的如母有情们,并由此而发起(更加广大坚固的)菩提心来。

  我们对上师三宝所修的信仰、恭敬等善根,对于所有这些,也都要以无私无我的心态、一切都要以有情众生的利乐,来作终极的目标;我们身、语、意三方面所作的一切善行,也都要以“无缘空性”的精粹,来贯穿着始终进行修习,要知道,这可是极端重要的。

  未曾缘对任何的事物,就是“禅定”。

  对此(禅修境界)尚有耽著,直至尚有缘观目标的存在,这就是“专注瑜伽”;

  倘若业已进入“无所缘对”的(空性)境界,这就是“离戏瑜伽”;

  倘若对于所显现出的任何现象,都能将他们确认为是“自心”(的幻现),这就是“一味瑜伽”;

  倘若(“一味瑜伽”的)体验觉受(不分禅定位、后得位地)相续不断地呈现着,就是“无修瑜伽”。 

  要知道,通过以上的踏实实修,那么,这自、他两方面的利乐,也就都会得以成办了呀!

  除此之外,别无深法。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二辑·珍珠之鬘》第十五则竟

分享到: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