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垢直指

2013年02月25日 10:29  新浪佛学 微博

  莲花般鲜洁亮丽的教授

  在无垢大印的教法当中,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基”无垢大印;“道”无垢大印;“果”无垢大印。

  《倾城佳丽》第十一则

  敬礼上师!

  大宝上师曾经这样教诲说:

  虽然三藏教典浩如烟海,又像绵延不绝的山脉一样,为数众多,但是,所有这些内道经卷所诠释的道理,如果概括起来的话,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 能够让我们的来世有一个上善生处(增上生)的不了义教法;

  ◆ 能够净化我们取生(决定胜)的了义教法。

  第一,“能让我们的来世有一个上善生处的不了义教法”所诠释的内容是:造作十不善行的“因”的过患和“果”的过患;造作十善行“因”的利益和“果”的利益。一个追求“增上生”的修行人,借助于断除十不善业并踏实实修十种善行,而最终必将获证“增上生”的人天之果呀!

  第二,“能够净化我们取生的了义教法”所诠释的内容是:具有“决定胜”种性的三类补特伽罗,在进入了三乘法门以后,借助于踏实实修这些法门,而最终必将获证“决定胜”的三种菩提之果呀!

  在以上两者之中,今天暂不介绍前面的不了义教法,而对于后面的了义教法,我们将作些必要的开示。

  对于“了义教法”,如果细分的话,又有三种类型:

  ◆ 声闻教法;

  ◆ 缘觉教法;

  ◆ 大乘教法。

  同样地,在此我们暂不阐释声闻、独觉乘法,而对于大乘教法,来作些必要的开示。

  在大乘教法当中,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  波罗蜜多“因乘教法”;

  ◆  秘密真言“果乘教法”。

  同样地,我们今天暂不讲述第一种——“波罗蜜多因乘教法”,而将讲述第二种——“秘密真言果乘教法”。

  在秘密真言果乘教法当中,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  “生起次第”的教法;

  ◆ “圆满次第”的教法。

  同样地,我们在此暂不开示“生起次第”,而将开示“圆满次第”的教法内容。

  在圆满次第的教法当中,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 有关“大圆满”方面的要诀;

  ◆ 有关“大印”方面的要诀。

  同样地,我们在此暂不开显第一种——有关大圆满方面的要诀,而将开显有关大印方面的要诀。

  在有关大印的教法当中,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 “有垢”大印;

  ◆ “无垢”大印。

  同样地,我们在此暂不开示“有垢大印”这种教法,而对于“无垢大印”,将作些必要的开示。

  在无垢大印的教法当中,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基”无垢大印;

  ◆ “道”无垢大印;

  ◆ “果”无垢大印。

  第一,“基无垢大印”,就是指法性本来清净呀!

  第二,“道无垢大印”,就是指将(这种“法性本来清净”的)俱生本然之知转为道用呀!

  第三,“果无垢大印”,就是指不离法界与“本然之知”无别的义趣呀!

  因此,以下我们将开示这个“犹如莲花”般的、转“无垢直指”为道用的教授。

  这里所说的“无垢”,系指“远离能所二执之心的垢染”;

  这个所谓的“转‘无垢直指’为道用的教授”,系指先要依靠智慧的抉择,来确认这种“无垢之基”;其次,再将其转为道用;最后,而证得“无垢之果”。

  这种状况,就如莲花一般。譬如那鲜洁亮丽的莲花,虽然出于污泥,但在出生干、枝、花的三个阶段当中,都不会被污泥之所玷染;同样道理,当我们将“无垢之基”,也就是浑然天成的“俱生”之义,借助于正见的抉择而得以确认之后,在我们实修这种义趣的时候,便是转“无垢之基”为“无垢之道”、“光明之道”的修道助伴了;借助于这种“转为道用”的实修方法,在现证菩提之果的时候,我们就会获得“无垢之果”——法身了。

  这个“犹如莲花般的、能够让我们证得无垢法身之果的教授”,共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教授之一:确认抉择大印的见解。[见]

  这则教授的意思是说:就大印的见解来看,一切人所共见、人所共知的世间万法,都不过是“俱生本然之知”的显现罢了。

  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外俱生;

  二、内俱生;

  三、秘密俱生。

  第一,所谓的“外俱生”是指:外在的一切“六尘之境”的现象,都是与“法性之空”俱生的;而“法性之空”,也是与“尘境现象”俱生的。它们两者的关系,因为不但在时间上没有前后的差异,而且,在质体上也没有好坏的区别,所以,是“俱生”的呀!

  有关这层道理,如大婆罗门萨惹哈有偈亦云:

  显境应证为阇黎!

  缤纷应证为一味!

  万物应证为俱生!

  把外显的尘境现象,

  证知为(能够赐予我们教导的)“阿阇黎”吧!

  把缤纷芜杂的外象,

  证知为是平等一味的吧!

  把各种外物

  都证知为是“俱生”的吧!

  当我们尚未能将“尘境现象”与“法性之空”,如上所述般地了知为“俱生”之前,在这一时间段中,外显的“所执之境”,都是“分别心念”;一旦当我们已将“尘境现象”与“法性之空”,了知成了浑然天成的“俱生”之后,从本身的体性这一方面,佛经上取名叫做“俱生本知”[有译“俱生智”],而从了知“境”和“具境”的功能这一方面,佛经上取名叫做“尽所有智”呀!

  第二,所谓的“内俱生”是指:内在的能够执取外境的心识,都是与“明、空”俱生的;而心性的明空,与能够执取外境的心识也是俱生的。它们两者的关系,因为不但在时间上没有前后的差异,而且,在质体上也没有好坏的区别,所以,是“俱生”的呀!

  当我们尚未能将“能执之识”与“法性明空”,如上所述般地了知为“俱生”之前,在这一时间段中,外显的“能执之识”,都是“能执的分别心念”;一旦当我们已将“能执之识”与“法性明空”,了知为浑然天成的“俱生”之后,那么,从本身的体性这一方面,佛经上取名叫做“俱生本然之知”,而从了知“境”和“具境”的功能这一方面,佛经上取名叫做“尽所有智”呀!

  有关这层道理,如大婆罗门萨惹哈有偈亦云:

  心念即是大本知;

  五毒即是药本性;

  能所执念金刚持。

  (从究竟层面来看,)

  各种各样的分别心念,

  即是伟大的“本然之知”;

  (貌似害人的)五毒烦恼,

  却可以是(利人的)妙药的本性;

  而所执与能执的分别心念,

  也不过是金刚持(的幻变)罢了。

  第三,所谓的“秘密俱生”是指:能够断除这些增益疑惑的觉性与法界也是俱生的。它们两者的关系,因为不但在时间上没有前后的差异,而且,在质体上也没有好坏的区别,所以,是“俱生”的呀!

  当我们尚未能将“能够断除增益的觉性”与“法界”了知为“俱生”之前,在这一阶段当中,这种“能够断除增益的觉性”,都只是叫做“俱生本然之知”;一旦当我们已将“能够断除增益的觉性”与“法界”了知为“俱生”之后,借助于“法界体性智”的加持,来净化掉“觉性的分别心念”,而最终达到“界智无别”{79}的状态,对于这种“界智无别”的状态,佛经上既叫它“尽所有本然之知”[尽所有智],又叫它“无念本然之知”[无念智]。但是,要知道,对于这种“界智无别”的状态,佛经中除了在名言施设上权且地这样取名称呼以外,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其实并没有一个实在的“本然之知”呀!

  有关这层道理,如大婆罗门萨惹哈有偈亦云:

  无道无本知!

  (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之中,)

  既没有(修行的)“道”,

  也没有(所修的)“本然之知”呀!

  仅如上述般地只靠确断了这种“俱生”的见解,也仍旧还是不够的,因而,以下将要教示实修的方法。

  教授之二:修习的时候,应当懂得将“光明”转化为无垢之道的修行助伴。[修]

  这则教授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认识到,一切人所共见、人所共知的世间万法,不但从本元、本初、本始上本来即是“明”、即是“空”、即是“无生”、即是“法身的本性”,而且,它们从本元、本初、本始上本来也是“至极清净”的,也是“远离一切有为戏论诸边”的呀!

  有关这层道理,如经中有偈亦云:

  深、寂、离戏、光明、非有为。

  (从究竟的层面来看,一切万法本来就是)

  甚深、寂静、离戏、光明、非是有为和合的。

  既然如此地认识了“诸法无生”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这种“诸法无生”的状态之中,力图使自己远离“修”与“非修”、“有”与“无有”等等二元对立的“二执心垢”,而在“离心意识”的状态之中,无所执著挂碍地安然放下吧!

  有关这层道理,如大婆罗门萨惹哈有偈亦云:

  离戏法性中,

  觉性离戏放!

  在离诸有为戏论的法性之中,

  觉性应该离诸有为戏论地安然放下呀!

  又谓:

  勿更!

  觉性当如孩童放!

  不要有任何的更动改变!

  觉性应该像孩童一般

  无所造作地安然放下呀!

  正如上述,在禅定专修的时候,我们应该不离光明法身的状态,进行修习;那么,在后得位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又该如何地修为呢?

  教授之三:在后得位的日常行事当中,无论遇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我们都应该懂得将它们转化为“本自开解”的修道助伴。[行]

  这则教授的意思是说:对于显现为眼识之境的“或大或小”、“或好或坏”等林林总总的形色之物;对于显现为耳识之境的各种言谈音声等等;如此同理类推,对于显现为六尘之境的一切事物,我们都应该像前文所讲的那样,借助于在“见”、“修”这些阶段当中,将一切世间诸法确断为“俱生本然之知”的力量,而在后得位的日常行事之中,应将所遇到的一切声色万物,都决择为浑然天成的“俱生本然之知”,在此情形下,一切六尘之境的现象,也就都会自然而然地走向“本自开解”{80}(的境界)了。这种情况,打个比方说,就像是认出了老友故知一样的啊!

  有关这层道理,如大婆罗门萨惹哈有偈亦云:

  凝然直视显境时,

  同时证悟大印见,

  此者为我所承许。

  就在凝然直视外显之境的当下,

  与证悟“大印”是同时的,

  这一点儿,

  是我萨惹哈所承许的。

  在“四种道位”的阶段,在禅定专修的时候,我们应该如此地不离光明法身的体验,而进行修习,那么,在后得位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又该如何地修为呢?           

  在后得位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以眼凝然直视色等眼识之境;以耳朗然听闻声等耳识之境,等等[鼻、舌、身、意依此类推]。

  教授之四:在果位方面,要有自然任运、无所冀忧的把握。[果]

  这则教授里所说的“果位”,即是法身;

  所说的“自然任运”,是指一切世间声色诸法,本来无生、本是法身自性,在我们如此地理解之后,而将“轮回”与“涅槃”证悟成为不二呀!

  或许有人会想,借助于如此地在“见”、“修”、“行”三个方面踏实实修之后,那么,我们将会获得什么样的果位呢?

  那其实只是“无所冀忧”罢了。

  “无所冀忧”的意思是说:借助于如上所述般地将此轮回本身证悟为即是涅槃,那么,我们就不会指望从轮回之外的其他另外一个什么地方获得涅槃了;借助于将此涅槃本身证悟为即是轮回,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担心堕入罪恶的轮回了。

  有关这层道理,大婆罗门萨惹哈有偈亦云:

  三界本大觉!

  轮回本涅槃!

  (从究竟的层面来看,)

  (貌似不净的)三界九地,

  本来就是佛陀的大觉!

  而(貌似痛苦的)轮回世间,

  也本来就是熄灭了诸苦的涅槃呀!

  这则教授里所谓的“把握”的意思是说:由于内在断除了无中生有的“增益”的迷惑,因而,就会从心底深处对于甚深的了义之教产生定解了,也因此,对于一切的轮回、涅槃诸法,就不会再有哪怕是芝麻大小的、丝毫的希冀与忧疑了呀!

  ——怙主月光童子教敕之《吉祥荟萃第二辑·倾城佳丽》第十一则竟

分享到: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