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文殊菩萨

2013年05月08日 15:35  显密文库 

  文/海涛法师

  文殊师利菩萨,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侍。其名称翻译为满殊尸利、曼殊室利、文殊尸利、满祖室哩,略称文殊、濡首、溥首,意译作妙德、妙吉祥。一般称文殊菩萨,或称文殊师利法王子、曼殊室利童子、文殊师利童子、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孺童文殊菩萨。

  此菩萨与《首楞严三昧经》及般若系经典关系甚深。或有谓其为历史人物者,如《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载,文殊菩萨为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出生,身紫金色。初生即能语言,后诣诸仙人所求出家法,因酬对者无,故至佛所出家学道。

  或有谓其为已成之佛者,如《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过去久远劫有龙种上如来,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彼佛即今文殊师利法王子。

  或有谓其为当来佛者,如《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谓,此菩萨自那由他阿僧祇劫以来,发十八种大愿严净国土,当来成佛名普现如来。

  或有谓此菩萨在他方世界教化者,如新译《华严经》卷十二〈如来名号品〉载,过东方十佛剎微尘数世界有金色世界,佛号不动智,有一菩萨名文殊师利云云。

  华严宗据旧译《华严经》〈菩萨住处品〉所载,文殊菩萨住于东方清凉山之说,而以山西五台山(清凉寺)为文殊道场。文殊信仰遂以该山为中心,传播遍及西藏、蒙古、日本等地。其形像种类颇多,或作草衣文殊,或作僧形文殊,或作童子形,或作渡海之相,而以右手持智剑,左手执青莲花,以狮子为座骑的文殊像,最为常见。

  文殊菩萨的藏语称作“蒋贝扬”,乃是妙吉祥、妙音的意思。在藏传佛教里,文殊菩萨乃诸佛之智慧所化,观音菩萨乃诸佛之慈悲所化,金刚手菩萨乃诸佛之力量所化,所以他们三位菩萨即诸佛的智慧、慈悲及力量,合称为“三部主”。

  在藏传佛教里,文殊菩萨有许多种化身,常见的有红黄文殊、孺童文殊、五字文殊、白文殊及黑文殊等五尊,合称为“五文殊”。五文殊虽同为文殊大士,但其佛部及化身各有不同,而且亦各有不同之殊胜利益。红黄文殊法门除了开启智慧以外,亦有怀摄之作用。孺童文殊是大威德金刚心内的文殊化身。五字文殊法门对证悟空性特别有帮助。白文殊法门除了开启智慧以外,也特别利于生出菩提心。黑文殊除了开启智慧以外,亦是一位消除障碍之本尊。

  此菩萨在密宗现图胎藏曼荼罗中,被安置于中台八叶院的西南叶上,密号吉祥金刚,三摩耶形为青莲花上金刚杵,形像为通身呈金色之童子相,顶戴五髻冠,右手仰掌持梵箧,左手竖掌屈大、头、中三指,执青莲花,上立五股杵。胎藏曼荼罗另设文殊院,以文殊菩萨为中尊,又称五髻文殊,密号吉祥金刚或般若金刚,三摩耶形为青莲上三股或梵箧,形像为童子形,身呈紫金色,顶有五髻,右手仰掌,指端向右,左手竖掌,屈头、中、无名三指,执青莲花,上立三股杵。在金刚界曼荼罗中,文殊菩萨则为贤劫十六尊之一。

  修持文殊法门,能得六种不同智慧,即速慧、深慧、广慧、说法慧、辩法慧及撰述慧。一般人见一字,或许只能知其一种意义,但具速慧的人,见一字可知多如百种之内义。具深慧的人,即使他随便发问,其问题也会非常精辟。广慧乃指涵括多方面之智慧。有说法慧的人,讲经时极为善巧。有辩法慧的人,精于辩论法义,口才也很好。撰述慧即具有法益论著写作的才能。此外,依真言字数之不同,文殊菩萨也有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多种化身。

  在大乘佛教里,文殊常与普贤菩萨侍佛左右。文殊在左,代表智、慧、证;普贤侍右,代表理、定、行,二者共诠如来理智、定慧、行证的完备圆满,而三者则共称为“华严三圣”。

  由于文殊菩萨在所有菩萨中,是辅佐世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或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

  在中国,佛寺道场中的僧堂或戒坛,偶尔可以看到现出家僧貌的文殊相,僧形文殊主要是以弟子的身分,协助佛陀推行教化。

  依大乘经典所载,在所有大菩萨中,文殊菩萨不只是四大菩萨中“大智”的象征,而且,在过去世他曾为七佛之师。其明达的智慧,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

  文殊菩萨大权示现为释迦牟尼佛的二胁侍之一,并常以智慧开导行者,晓喻具大乘根机的菩萨契入甚深妙法,亦经常用反诘、否定、突兀的语言或行动,来警醒众生。如《华严经》中善财童子的五十三次参访,也是由文殊菩萨启迪成行的。

  在印度、西域等地,有关文殊信仰之记载甚少。我国自东晋以来,崇信文殊之风渐盛。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六载,唐代宗大历四年(七六九)由不空三藏之奏请,敕令天下佛寺,食堂中除宾头卢尊者像外,另安置文殊菩萨像,以为上座。现今敦煌千佛洞中存有文殊维摩变、文殊普贤像、千臂千钵文殊师利等之壁画及绢本画。

  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乘经典中,是到处见得到的。于诸菩萨及诸声闻弟子中,不但被列为上首,而且具有最高度的智慧以及证悟到甚深的真理。中国学佛的人,向来只知观世音菩萨与中国人有深切的因缘,殊不知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与娑婆世界的众生,亦有甚深的因缘。不唯如此,即与我们中国人的因缘,亦同样的有着不可思议的殊胜因缘!

  文殊的示现于山西五台山,而即以五台山为其应化道场。如《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这明显的指出我国山西清凉山,为文殊师利菩萨应化的道场,而成为中国的四大名山之一。

  文殊示现于清凉山,不仅其一人而已,还有其眷属一万菩萨,亦同住于此山中,所以文殊师利大士,亦即经常的在五台山中,为其眷属菩萨说法。文殊菩萨示现在中国的五台山,不过表示其为根本道场,实际无处不现身,以做其弘扬佛法教化的工作。

  贰、经典上对文殊菩萨之描述与赞语

  佛语诸菩萨阿罗汉言:“……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众生者,皆文殊师利之恩。本是我师。前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佛告跋陀波罗:“此文殊师利有大慈悲。生于此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于我所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是文殊师利,有无量神通,无量变现,不可具记。”──《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文殊师利者,是菩萨之父母,是则为迦罗蜜(善友,善知识)。──《阿阇世王经》卷上

  时文殊师利白佛言:“我从往昔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已来,起如是愿:我以无碍天眼所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中一切如来,若非是我劝发决定菩提之心,教授教诫,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菩提终不应证。而我要当满此所愿,然后乃证无上菩提。”──《大宝积经》卷六十〈文殊师利授记会〉

  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六十华严经》卷二十九

  文殊师利所说经法,开发结碍,靡不霍然,逾过声闻缘觉之上。文殊师利设说大法,一切众魔皆为降伏,诸邪迷惑无得人便,诸外异道莫不归命,其贡高者不怀自大,未发意者皆发道心……自舍如来,未有他尊智慧辩才……如文殊者也。──《文殊师利净律经》

  除了以上列举经文外,另有:

  1.在《妙法莲华经》中,当佛陀在灵山会上放白毫光,文殊深知佛意,即请佛陀宣扬法音,倡导圆乘佛性,奠定佛教大乘思想的基础。而文殊菩萨的睿智,也让与会的菩萨、罗汉等,心悦诚服地尊他为大善知识。

  2.《华严经》善财童子也是受到文殊菩萨的鼓励,因而发起南诣各国,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开旅游参学的先河。

  3.在《楞严经》中,阿难尊者为摩登伽女的巫术所迷惑时,文殊菩萨持剑前往里巷民舍,将阿难救出,这种护持后进,以正导迷的示现,成为佛门的一段佳话。

  4.另外,《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中记载,佛陀曾在祇园精舍,于夜半入定放光,照亮文殊菩萨的禅房。舍利弗知道佛陀现神通相,是为饶益众生而说妙法,因此令阿难集合众僧。会中,佛陀依跋陀波罗之问,向大众述说文殊师利有大慈悲,随佛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并说文殊师利有无量神通、无量变现。若有众生但闻文殊师利名者,除却十二亿劫生死之罪;若礼拜供养者,生生之处恒生诸佛家,为文殊师利威神所护。

  5.文殊菩萨善说法要,有些疑难的问题经他解说,即能恍然大悟。说法时,经常引用说喻、反诘、引证、否决、机锋来警醒众生,善巧开导具有独到风格。例如《阿阇世王经》记载,阿阇世王造了杀父的五逆罪,内心深感罪恶深重,疑悔不安,而请文殊说法,希望能解脱他内心的疑悔。文殊却对他说:“若恒河边沙等佛,也不能为汝说是狐疑!”阿阇世王应时惊怖,竟从座上跌下来。这不是文殊师利使阿阇世王绝望,而是为王说:“佛陀觉了一切法如虚空,本来清净,不是可染污的,也没有染污可除。”文殊菩萨善于观机逗教,令众生随自己的根机领悟佛法。他的学风并不是封闭的,而是透过灵活的问答方式,激发众生的智慧。

  6.“仗剑迫佛”,是文殊菩萨持剑欲刺佛陀的著名典故,《大宝积经》一○五卷(《如幻三昧经》中亦收录此故事)记载:大约有五百位菩萨,从用功修行中,已得到宿命智,运用这宿命智,观察自己的过去,发现多生多劫前,曾造作了极重的罪业,不禁生起极大怖畏,时时刻刻忧愁恐惧,再也不能专心用功修行,不能证得无生法忍。

  文殊菩萨发现这五百菩萨有了这种动念,照一般常情的办法,应该设法去开导他们,使他们继续如法修行。然而文殊菩萨却是手执利剑,于大众的面前,直向佛陀那儿走去,快要到达佛的左右,竟然举起利器,欲向佛陀刺去!以五逆罪说,文殊菩萨似乎欲犯出佛身血的大罪。其实我们不必为文殊菩萨害怕,因这正是文殊菩萨度众生的大方便。何以知之?因为这时佛陀止住文殊菩萨说:你要刺我,当然有你要刺我的理由,而我亦不怕你来刺,但是希望你且慢一步,先想好刺我的善巧方法,然后再来行刺不迟,你认为怎样?

  文殊菩萨经佛这样一讲,就止步在低头沉思时,佛陀又对文殊菩萨说:你要刺我是可以的,但必要善巧如法,否则的话,应当知道,你所得的罪是很重大的!首先我得告诉你:世间一切诸法,都是如幻如化的,我人的生命体,亦复如幻如化的,既没有实在的我,亦没有实在的人,试问你所执剑欲杀何人?将来又会受到怎样的殃报?我老实地对你说:如果有一个实在的人,你去将他杀死,才会构成你的杀害之罪,才会使你感受罪殃之报,既一切法是如幻如化的,我人之性是了不可得的,当然就无所谓杀害,亦无杀害重罪可得了!

  时五百菩萨在旁,听佛陀对文殊菩萨这样地开示,当下了达罪恶之性本来是空寂的,对过去所作的重罪,何必作无谓的忧悔!于是当下证得无生法忍。本此可以证知文殊菩萨执利剑以刺佛陀,不过是其度众生所运用的善巧手段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刺杀佛陀。同时我们也可知道,文殊菩萨手中所持的利剑,根本就是代表文殊菩萨所具的不可思议的微妙智慧,不能把它当作真的利剑来看。

  7.文殊菩萨到今日仍在各处现身说法。例如:文喜禅师朝礼五台山,曾蒙文殊应现指引佛法,文喜禅师后来参谒仰山,顿了心契,并于任典座之职中开悟。有一次,文殊菩萨在饭锅的蒸气上现身,文喜禅师举着饭铲便打,说:“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今日再相见,惑乱不了我。”文殊菩萨也回答:“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老僧嫌。”文喜禅师已经彻见了自他不二的道理。

  (一)三世觉母──诸佛之师、诸佛之母

  文殊菩萨虽现菩萨身,实则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当中皆已成佛,如过去世号为“龙种上尊王如来”,现在世则为“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世则号“普现佛”,以是之故文殊又被称作“三世觉母”。

  又云:《首楞严三昧经》中的“龙种上尊王如来”,在《八十八佛洪名宝忏》中的“普明佛”,都是指文殊菩萨。

  在许多经典中,都推崇文殊为诸佛之师、诸佛之母,不仅因其智慧超群,更因其悲愿深广。文殊曾发誓言:“诸佛之中,若有一位从初发心以至圆成佛道,非文殊之所劝发,文殊则不成佛。”由此可见其度众悲愿之广大。

  在《佛说放钵经》中,释迦牟尼佛亦曾说言:“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在《处胎经》中文殊菩萨也说:“昔为能仁师,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化,故我为菩萨。”在过去世,文殊曾为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但是因为一个世界只能有一位法王教化,所以在此娑婆世界,文殊菩萨只好权居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之位。

  (二)智慧冠群品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举凡大乘法会,文殊几乎都参与其中,协助佛陀宣扬大乘教理。从经典中的记载,在在显露出文殊菩萨的绝妙睿智与灵巧说机。

  1.在《妙法莲华经》中,当佛眉间放白毫相光时,唯有文殊菩萨知佛深意,即请佛陀宣扬法音,倡导圆乘佛性,奠定佛教大乘思想的基础。

  2.在《维摩诘经》中,维摩诘生病,佛陀座下诸大弟子及大菩萨,都不敢去探病,因为他们都曾经被维摩诘诃斥过,最后只有文殊菩萨当仁不让,率领众人前去,并和维摩诘居士畅论不二法门之理。这是文殊菩萨智慧威德发挥至极的表现。

  3.除此之外,佛陀时代的许多小乘行者,也是得力于文殊的协助教化,而回小向大。例如灵山会上五百比丘,在证得宿命通后,因为见到自己过去所造的种种重罪,而心生忧悔,不能更进一步了解无生法忍的道理。文殊为了教化众人,于是手拿利剑逼向佛陀,佛陀即借机开示:“一切法如幻如化,无我无人,为谁杀而受殃?”众人闻法,当下悟知宿罪皆如幻化,也因此而体证无生法忍。

分享到: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