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瑜伽

2013年05月31日 16:02  新浪佛学 微博

  “瑜伽”二字出自印度梵文,是修行、修持的意思。上师瑜伽就是上师的修持(也即修持上师)。

  一、修持上师瑜伽的意义及前期准备

  为什么要修上师瑜伽呢?自我们皈依后,就成了佛教徒;发了菩提心,就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修金刚萨埵可忏除罪业;修曼茶罗可增长资粮;而修上师瑜伽,则可让我们得到上师的加持。得到上师的加持,则有助于证悟大圆满的无上智慧。

  如果外加行、皈依和发心还没修好的话,就暂时不必专修上师瑜伽,只需略修即可。修行时念诵仪轨也有一些要求,在一座当中外加行的部分如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都要修,但可修得略些。接下来如果是在修上师瑜伽,则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这个修法上;如是在修发心的话,也如此类推。

  念诵仪轨的方法有广略之分。简略的就是本书后面所附的《前行念诵仪轨•开显解脱道》,在每座中都需念一遍。譬如修菩提心时,从《开显解脱道》的开头一直念到发菩提心为止,然后开始循环不断地念四句发心偈,起座时,再把菩提心以后的仪轨念完。修上师瑜伽时也是一样,从人身难得到曼茶罗都要简单地修一遍,然后开始修上师瑜伽,起座时将剩下的仪轨念完。广的仪轨比较长,也较繁复,一般人或受限于时间,或因念诵的难度较高,一天念一遍就够了。譬如修菩提心,早上的一座从外加行开始念并简略地修,直到菩提心为止,然后只就菩提心反复地修,下面的仪轨就不再念了,起座时做一个回向。晚上的一座也要从外加行开始简略地修,菩提心的部份就多些时间专修,起座时将早上剩余没念的仪轨念完。如此修比较省时,能多念仪轨当然是好,但再加上思维与观想,可能时间会过长,所以个人要视自己的情况去安排取舍。

  由于《开显解脱道》特别简短,上师瑜伽修法中有些偈子在此处就没有,在广的仪轨中才有。这些偈子在《普贤上师言教》中可以找到,大家只需照书念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修法,一般照《开显解脱道》念是可以的。有些特殊的偈子,如三身曼茶罗的仪轨,在《开显解脱道》中只有一句,就太略了。有时间的话,还是念广的仪轨比较好。以上是念诵仪轨的方法。

  以前没有听过修法讲解的人,可在网上下载音频,也有《慧灯之光》以及整理过的文字资料可上网查询,再加上《普贤上师言教》的书,我想利用这些方法应该是可以开始修的。以后如有机会听讲,可从头再听一遍。如没有的话,就只好这样修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居士既没有灌顶,也没有传承,自己请了法本就回去任意地修,这就不对了。

  密宗的正行修法就更不允许如此。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修不仅修不出结果,更由于没有窍诀而会出差错。但是,像人身难得或死亡无常这类不是正行的基础加行修法,若根据所有的录音和文字资料来修,应该不会出任何差错。毕竟这不是正行的修法,要修正行以前必须先听讲才可修,只听录音带得不到传承,任何人的录音带都无法给你传承。因此,最好听一个传承再修。

  希望大家都能实修,何时修完要视每个人的情况而定,但总要有个开始。如果要求所有人在同一时间修完,可能不太实际,不过每天至少应安排两个小时来修法。早上可早起一个钟头,在梳洗完毕,未用早餐之前,就开始打坐一个钟头。晚上下班后,吃过晚餐,再打坐一个钟头,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为了生活我们都可以忙碌地投入工作,为了了脱生死,又怎能不尽力投入呢?所谓的生活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现在拼命发展、赚钱的成果,是绝不可能在下辈子继续享用的。这几十年的生存是在人间,再怎么难也都可以过。如果换了身体、环境、时间,下一世是怎样就谁都不敢说了。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真正推翻轮回的存在。虽然有各种说法,但到目前为止都无法推翻轮回。不仅如此,我们还有强力的依据来证明轮回的存在。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无可避免地都要转世,下一世转做什么样的众生,谁都不知道。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所准备。

  很多人怕老时日子不好过,所以现在拼命赚钱、存钱以作准备;但为了下一世,为了解脱轮回,为什么就不做准备呢?不为后世打算,是很愚昧的行为。我们每天一定要有适当的时间用在修行上,其余的时间可用来工作。当然,学佛后如果立即放弃亲友及生活来源,也不是很现实。修行人历来都有两种:出家人,没有世间的责任,主要任务就是修行与弘法;在家人,佛并没有要求所有人都出家,在家人应该担起家庭与事业的责任,但这只是为了生存,并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所以希望每个人都能去修,只要修就会有进步,就会有收获。如只听闻、学习而不修的话,是不会有收获的。

  汉地居士由于缺乏系统的佛学教育,很多行为都不如法。只要哪里有灌顶,火供,会供,修财神、长寿等法事,很多人都十分感兴趣。可是,如果不修行,这些活动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真正的修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却对这些修法没有兴趣。不修就不能解脱!

  大家一定要好好想想,需不需要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如果无所谓,就不用修行了,但对每个人来说,这都应该是很重要的问题。重要但没有方法解决也没用,可是佛已经给了我们方法。所以居士们在有机会、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对听法、修法加以重视。如果只愿参加所谓的灌顶等法会,对要下点功夫的修法却不感兴趣的话,就是不能解脱的前兆。也许在轮回中流转时,会因此得到一些财富或健康长寿,但解脱是没有希望的。要解脱就必须系统地听,系统地修。其实对每个生命来说,这都非常重要,只是除了人以外,其他生命都没有这个机会。在人类当中,也只有学佛的人有此机会,所以一定要珍惜。

  二、关于依止上师

  在密乘中,上师的加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证悟大圆满,其方法既不需要逻辑推理,也不靠气脉明点的修法,生起次第也不强调。虽然加行中金刚萨埵的修法有一些简单的生起次第,但这不是重点。在所有加行修完之后,最后要证悟空性的关键,就是依靠上师的加持。

  当然,并不是任何上师都能给予加持,必须依止有加持能力的上师才可以得到加持。就如同杯中要有水才可以喝了止渴,如果是空杯,再怎么倒也无法用来止渴一样。有一些自称是金刚上师、大活佛的人,却不一定有加持力,也不见得都是上师。别人的真假如何我们不必理会,但自己一定要依止一位真正的金刚上师。外加行中讲过依止上师的方法,也列出了密宗上师所应该具备的条件。如果一位上师具足了这些条件,自己也对他有信心的话,就可以依止为根本上师。如果没有具备足够的条件,那么最好就只是恭敬他,去请教问题或结缘就可以了,但要作为自己的根本上师是不够资格的。

  有些居士认为,上师替自己解决了一些世间的疑问,或有时摸摸头、拍拍肩膀,自己心里得到一些温暖,所以就认为对方是好上师,其实,这些与修法或成为密法的金刚上师并没有直接关系,因为一个普通人也可以让你感受到类似的温暖。密法的金刚上师不是要教你一般做人的道理,或是解决你家庭、事业、感情上的难题,而是要能教你通过修行来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有这样能力的人才可作你的金刚上师。

  在汉地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假如一个陌生人自称有了不起的头衔,或具备某种特殊能力,大家就盲目地去依止。过后看到此人有不如法的行为时,又立刻开始毁谤。这样的依止方法,给藏传佛法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密法特别强调在选择根本上师时要详加观察,绝不允许盲目依止,随意接受灌顶。如果以前已经依止了,现在能做的就是只看上师的好,而不能挑他的缺点。事实上,凡夫眼中的缺点也未必真是过失。也许这些上师只是修行比较好的凡夫,而作为凡夫,总是功过并俱的。除了佛以外,没有人能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如果一味地观察这些上师的不足,徒自造作恶业而已。

  三、具体修法

  依止上师后就要开始修持上师瑜伽。具体的修持可分三个阶段:观想、七支供、祈祷。

  1、观想福田

  观想的方法有两种:一、观想自己根本上师的相貌。譬如:如果法王如意宝是自己的根本上师,就以法王的相片为准来观想法王的相貌,而无须观想莲花生大士等任何本尊;二、将上师观想为莲花生大士。外貌观想为莲师,但实际本体是自己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

  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观想方式呢?有些人对上师具有特别强烈的信心,一看到上师的相貌就生起无与伦比的欢喜心,与看到一般佛像的反应是有所不同的,这样的人就直接观想上师的相貌,而无须观想其他本尊。如果对上师虽然有信心但不是那么强烈,观想时也只能视上师为普通凡夫,信心难以增长,如此则应观想佛像。一位真正具格的上师,在本体上就是佛的化身,也就是佛。观想时外表要对照经书中佛像的描述,而本体则是自己的根本上师。修五加行时,是统一观想莲花生大士,有极个别的人可以观想上师,但按经书中的要求是观想莲师。

  为什么观想的表面是莲师,而本体是自己的根本上师呢?这就与缘起有关了。从前,当谛诺巴尊者在给玛尔巴大师 (密勒日巴的上师)灌顶时,头上现出了本尊的坛城,谛诺巴尊者问玛尔巴:“你是从本尊座前接受灌顶,还是从上师我的座前受灌顶呢?”玛尔巴想,从上师座前接受灌顶比较容易,而在本尊面前接受灌顶则非常难得,所以他回答道:“我还是从本尊座前接受灌顶吧!”话音刚落,所有本尊都倏然消失而融入上师,当时谛诺巴上师就说这个缘起不好。因此,后来虽然玛尔巴的法脉很长,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成就,但其后裔却因此缘而如彩虹般地消失了。

  因此,密宗特别强调对金刚上师的信心。由于金刚上师在这一世给我们传法灌顶,与我们有极深的法缘,所以观想莲师的本体为金刚上师可以比较快速地成就。其他的佛菩萨也时时刻刻在度化众生、加持我们,但金刚上师与我们更亲近一些。因而,如此观想上师能加速成就。

  观想前,首先应该请一幅标准的莲师单身像唐卡,因为书中的图片通常都太小,不适合用来观想,观想的方法就比照金刚萨埵的观想一样。

  书中对莲师的服饰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都有详尽的描述,在此不再多作讲解,如是观想即可。莲师周围要观想其他的佛菩萨及护法神。当我们在修皈依或金刚萨埵的前半部分时,自己仍是自己,维持不变。可是修上师瑜伽时,要将自己的相貌观想为金刚瑜伽母,而本体则是胜海空行母,就是莲师的空行母。为何要如此观想呢?修上师瑜伽时,如果自己仍为普通人,就会带有普通人的邪见,例如对上师有不好的看法等,从而对修法造成障碍。如果将自己观想为金刚瑜伽母,由于缘起的关系,则可断除这些障碍,因此要这样观想。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