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的翻译

2013年06月03日 16:45  新浪佛学 微博

  在中国佛教史上,《华严经》先后有过三次翻译。最早是在东晋,由印度高僧佛陀跋陀罗根据梵本翻译,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共60卷,34品,又称《晋译华严》或《六十华严》。到了唐代,从西域传来消息,称《晋译华严》只相当于梵本的三万多偈,非为全本,于阗还有更为完整的梵本。于是武则天专门派遣使者前往于阗寻访该经梵本,并迎请译经人。使者果然在于阗找到梵本,迎请高僧实叉难陀一同返回长安。为体现对这一甚深经典的尊崇,武则天为实叉难陀组织了专门的译场。动笔翻译的那天,武则天亲自参加,担任笔受。此次的汉译本与晋译同名,共80卷,39品,又称《唐译华严》或《八十华严》。不过,《六十华严》和《八十华严》中都未见《普贤行愿品》的内容。唐贞元年间,般若法师从印度前来,重新翻译了《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共40卷,又称《四十华严》,最后一品即现在流通的《普贤行愿品》。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