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拜佛

2013年06月03日 17:01  新浪佛学 微博

  或许有人会问:如此众多的佛菩萨,该怎样去拜?又怎么可能拜得过来呢?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如对目前。”我们依循普贤菩萨的愿力和境界,确信十方世界有恒河沙数的诸佛存在。在信解并接受的同时,观想诸佛遍布十方,无所不在。所观想的影像,必须清晰分明,历历在目。如果只是泛泛地想一想,只是心头闪过一念,是不会有多少力量的。

  “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悉”是完全。面对无量无边、数不胜数的诸佛菩萨,当以殷重之心,身体礼拜诸佛、口中称念佛号、内心至诚忆念,与诸佛菩萨心心相印。如是,以清净无染的身语意三业,时时修习“礼敬诸佛”的大愿。拜佛时,心中不能夹杂妄想烦恼,沾染私心杂念。否则,就不是清净的身语意三业,礼敬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为什么有些人拜佛能得感应,有些人却不能呢?这和拜佛时的心态大有关系,取决于我们的心是否清净,是否虔诚。

  佛陀的示现,就如空中明月,是一味平等,没有分别的。月亮始终朗照天际,哪里有水,哪里就会有它的显现。但前提是,这必须是一潭清水。如果水面浑浊不堪,同样的月亮,就无法倒映其中了。我们都知道,这并非月亮厚此薄彼,而是水的自身问题使然。我们的心,仿佛映照月影的潭水,明澈清净时,方能感得诸佛显现,慈悲加持,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感应道交。反之,一颗妄想纷飞、动荡不安的心,犹如浑沌翻腾的浊水。虽然佛陀从未舍弃我们,但我们却茫然不知,无法感应。

  诗云: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月亮是不增不减、没有分别的。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月亮显现。一千条河,就有一千个月亮;一万条河,就有一万个月亮。虚空是不垢不净、如如不动的,哪里没有乌云遮蔽,哪里就会呈现它的本然状态。同样,哪里有一颗虔诚、清净的心,哪里就有佛菩萨显现。这种显现,既是佛菩萨的加持,也是我们自心佛性的显现。如果时时都能把握念头,令心安住于澄澈无染的状态,就能常与诸佛菩萨共在一处了。所以,学修重点就在于我们的心,而非外在的什么。若是离开自心向外寻求,必然离佛道越来越远。

  “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十方世界的每一处佛土,都显现多如微尘、数不胜数的佛菩萨。那么,我们一个人又怎么拜得过来呢?这就需要借助观想的力量。不仅观想宇宙中有微尘数的诸佛,也观想宇宙中有微尘数的我。佛陀有千百亿化身,我也有千百亿化身。而在每尊佛陀面前,都有一个我在礼拜恭敬。

  或许有人会觉得难以想象。那就不妨设想一下,在上下左右全部装满镜子的佛堂内拜佛。因为镜子的相互映照,一尊佛,就化现为无数;一个我,也化现为无数。这样的每一拜,就是在拜无量诸佛。而镜中的每一尊佛之前,又都有一个我在拜。如果以这样的观想之力礼敬,就有无数个我在拜无数尊佛。那么,每一拜的功德,都如虚空般无量无边,远远超过普通人多生累劫的礼敬功德。更重要的是,若能以此广阔、开放的心礼敬诸佛,那么我们也就不再是原来的自己,而是在向佛菩萨的境界不断靠拢。最终,将佛菩萨的境界化为自己的境界,与之无二无别。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这段话有三个比喻:一是众生界尽,二是众生业尽,三是众生烦恼尽。众生界有没有穷尽之时?众生业有没有穷尽之时?众生烦恼有没有穷尽之时?显然是没有的,无论是众生界、众生业还是众生烦恼,都是无始无终、没有穷尽的。因而,我们对诸佛菩萨的礼敬,也是持续不断,永远不会停止的。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在这永无止境的礼敬中,我们的心,一念接着一念,始终安住于对诸佛菩萨的忆念中,须臾不曾分开,片刻不曾间断。而且,在这持续不断的礼敬中,从未感到疲劳,感到厌倦。因为我们发自内心地希望成就佛菩萨那样的无量功德,从而自利利他,度化众生。这就是我们修学普贤行愿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以上,为第一大愿“礼敬诸佛”的内容。这一礼敬,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广义来说,还可将所有众生作为礼敬对象,因为他们也具有与佛菩萨平等无别的佛性。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