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尊因地的修行

2013年06月03日 17:19  新浪佛学 微博

  “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娑婆为梵语,意为堪忍,即能够忍受困难。娑婆世界,正是我们现在居住的充满苦难的五浊恶世。毗卢遮那,亦为梵语,意译大日如来、遍照、光明遍照或净满、三业满、广博严净等,具有多种内涵,常用的是“遍一切处”,喻其光明朗照,遍及一切。毗卢遮那如来,为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法身。

  经中为什么将我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娑婆世界呢?《阿弥陀经》告诉我们: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因为这个世界太污浊了,生活在此的众生必须忍受种种苦难和折磨。五浊,即五类污浊、恶劣的状况。

  一、劫浊:劫,是时间单位。人类世界有成劫、住劫、坏劫、空劫四个阶段。也就是说,世界有形成的阶段,安住的阶段,毁坏的阶段,消失的阶段。且不说坏劫和空劫的灭顶之灾,即使在安住阶段,也有种种自然灾难的侵袭。如地震、台风、洪水、冰雹、泥石流、火山爆发等,这些灾害随时都在危及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给人类带来恐惧和不安。

  二、见浊:是人类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却又自以为是,从而造成思想混乱。佛教认为,人类错误认识主要有五种,又名五种恶见,分别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身见,是执五蕴身为我;边见,是执我为常一不变,或执人死如灯灭;邪见,是否定因果,否定圣贤存在;见取见,执著以上这些错误观念为正确;戒禁取见,由错误认识导致,如执取牛戒、狗戒等非理戒法,以此为生天之因,解脱之道。世间许多错误观念,皆属于恶见范畴。有些人本来希求解脱,但因误投邪教门下,反而落入更深的火坑,这都是见浊造成的。

  三、烦恼浊:是人间的各种烦恼困惑。在这个世间,人人都有各自的烦恼,各自的束缚。这些烦恼始终伴随着我们的一生,青年有青年的烦恼,中年有中年的烦恼,老年有老年的烦恼。通常,烦恼还会随着年龄而增长。很多人回忆童年时,都会羡慕当年无忧无虑的时光,感慨美好时光不再。为什么我们会背负越来越多的烦恼呢?其实,这一切都是不断增长的欲望所造成。我们有什么样的欲望,就会带来与之相应的烦恼。只要不曾放下欲望,放下执著,我们就无法摆脱烦恼的侵扰。

  四、命浊:是生命的危脆无常。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来说,总觉得死亡离自己很遥远。事实上,谁也无法预料,死亡何时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我们甚至无法保证,今晚睡下后,明早能否起身。《四十二章经》中,佛陀询问弟子们:人命几何?弟子们或答“数日间”,或答“饭食间”。佛陀却告诉他们,正确答案是“人命在呼吸间”。我们分分秒秒都在呼吸中度过,已经熟悉得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只要一口气不来,生命就会走向终结,脆弱犹如水泡。

  五、众生浊:在我们这个世间,众生刚强难调,根基下劣,从而构成人类社会的种种污浊现象。如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不做功德,不修善法;不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所有这些,都属于众生浊的范畴。

  “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我们要像本师释迦牟尼佛那样,从志求佛道的那天开始,勇猛精进,决不懈怠退心。诸佛菩萨及历代圣贤,为寻求佛法,甚至不惜以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作为布施。《涅槃经》就曾记载了佛陀在因地为法舍身的故事。当时,佛陀为雪山童子,天帝释变身罗刹来试探其道心。罗刹说过去佛曾说有半偈,即“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雪山童子闻言欢喜,祈求说后半偈。罗刹却说自己饥饿难耐,故不能说。雪山童子立即表明心愿,只要说出后半偈,立刻以自身作为奉献。罗刹这才说下面的“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雪山童子闻法后,即在岩石、树木、道路等处书写此偈,然后,毫不迟疑地将身体献于罗刹。

  且不说佛陀因地所行的种种难行苦行,历代祖师大德们,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在中国佛教史上,有过长达数百年的西行求法,记载了许多舍身求法的先驱者。如法兰、智严、宝云、智猛、法显、玄奘、义净等。其中,尤以唐朝玄奘三藏的事迹为人熟知,为人景仰。在西行者中,能够载入史册的,只是其中的极少数。更多的,是牺牲在漫长苦旅中的无名英雄。在交通极其落后的古代,前去印度谈何容易,既要历经长途跋涉的艰难,更要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正如义净三藏在诗中所记述的那样:“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但所有这些艰难困苦,丝毫没有阻挡先贤们的道心。正是这些以生命为代价的付出,才使我们有了听闻正法的因缘。

  禅宗二祖神光的求法经历,也是佛教史上著名的公案。神光闻听达摩祖师西来,在少林寺面壁,便前去拜师。可当神光拜在达摩祖师洞前之后,祖师却依然端坐洞中,寂然面壁,对其视若无睹。许多天过去,神光依然跪在洞外。时值寒冬,大雪纷飞,将其化为雪人。见此情景,达摩方才开口:你一直跪在雪中,不避寒冷,到底有何心愿?神光恭敬答道:唯愿慈悲,打开甘露之门,普度众生。达摩神态淡然:诸佛为求真理,不惜牺牲一切,你凭这点小苦,就想求得佛法吗?神光闻言,毫不迟疑地抽刀断臂,以示求法之诚。“断臂求法”的行为,我们自然无法仿效,但这种为追求真理不惜牺牲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漫漫修学之路,会有无数障碍和困难,需要我们以勇气来担当,以耐力来坚持。唯有精诚所至,方能金石为开。

  “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佛陀为寻求真理,不惜布施自己的全部。甚至将自己的皮剥下当做纸,将身上的骨头取出当做笔,将体内的鲜血刺出当做墨。用这特殊而珍贵的“纸墨笔”,书写各种经典,堆积如山,高若须弥。前面说过,须弥山是佛教中最高大的一座山。如此众多的经典,绝非数人可以完成,是十方三世诸佛用生命换来的,也是历代祖师大德用生命继承的。虽然我们现在很容易读到佛经,但应时常忆念这一切的来之不易,怀有感恩、珍重之心。“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如果那样,就会影响到我们对佛法的信受和实践。

  “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为了表示对法的敬重,佛陀甚至连生命都毫不足惜,何况生命以外的王位,及王位所拥有的城邑、聚落、宫殿、花园。所有这些身外之物,自然能够弃若敝屣,无所留恋。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早上能够听闻真理,即使晚上立刻死了,也没有任何遗憾了。反过来说,有些人活了几十年,却只知吃喝玩乐,从未考虑过人生的意义所在。如是,在轮回中生生死死,来来往往,即使活得再长久,于自身、于社会,又有多少实际价值呢?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