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饶益众生

2013年06月03日 17:22  新浪佛学 微博

  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行愿品》所说的“随顺众生”,不仅是指人类,也不仅是我们这个地球的生命,而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所有众生。对于一切生命,我们都要顺从,都愿给予他们利益、安乐。其中,没有亲疏的分别,没有爱憎的分别,没有贵贱的分别,也没有好恶的分别。

  在生活中,我们愿意随顺的,往往只是身边的父母妻儿,只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只是那些有利害关系的人。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尊重或是喜爱的人,是与我们有血缘等种种密切关系的人。特别是对于儿女,现在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往往有求必应,有愿必满。但这种慈悲能扩展到一切众生吗?这种爱心能遍及一切有情吗?恐怕很难。原因何在?无非是“我执”在作用。我们愿意随顺的,只是我所有的,只是与我有关的。除此而外的一切,或是我们漠不关心的,已经很难随顺了。至于那些我们讨厌憎恨的对象,想要生起利益之心,实在是难上加难。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对某些众生产生讨厌和憎恨,也是站在自身立场所作的界定。比如我们将苍蝇、蚊子之类称为四害,因为它们给人类生活造成了某些骚扰。其实,站在另一个角度看,人类才是造成更大破坏的罪魁。如地球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水土流失、森林锐减,乃至种种野生动物的灭绝或濒临灭绝,所有这些,都是人类而非其他动物造成的。至于社会上的犯罪现象及道德沦丧,更是源于人类的贪嗔痴三毒。作为学佛者,我们应以平等心看待客观现实,而不是站在某个特定角度进行分别。拥有平等心,我们才能对所有众生一视同仁,进而生起佛菩萨那样的大慈大悲。

  “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众生种类繁多,千差万别。从受生方式来看,主要有胎、卵、湿、化四种方式。相关内容在第五大愿中已作了说明,此处不再重复。从有情的居住环境来看,或是生存于地、水、火、风构成的外在环境,或是生存于虚空及各种花卉树木之中。

  “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此处,进一步说明众生的差别。从外在形象来说,有受生方式的不同,如胎、卵、湿、化等;有色身种类的不同,如人类及昆虫等;有外在形状的不同,或大如鲸鱼,或小如蝼蚁;有各自相貌的不同,或美若天仙,或丑如恶鬼;有寿命长短的不同,或其寿千年,或朝生暮死;有各个种族的不同,如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又如汉族、回族、藏族、苗族等;有彼此名号的不同,如张三、李四等。

  “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从内在心理来看,有心理素质的不同,或刚强,或脆弱,或慈悲,或暴恶;有观念认识的不同,或唯心,或唯物,或宿命论,或偶然论;有欲望倾向的不同,或贪图饮食,或贪图男女,或贪图权力,或贪图财富;有思维方式的不同,或善于换位思考,或习惯简单思维。

  “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从生活方式来看,有气质仪表的不同,或庄重,或轻浮,或优雅,或粗俗;有服饰传统的不同,如世界各民族都有独特的传统服装,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有饮食习惯的不同,如西餐、中餐、日本料理等,仅从中国来看,南方以米为主食,北方以面为主食,有些爱甜,有些嗜辣,等等;此外,还因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等不同,分别居住在农村、集镇、城市各个地区,有的在居民宅院,有的在王宫殿堂。

  “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天龙八部及人、非人等,前面已作了详细解释,此处不再重复。无足,指蛇、蚯蚓等没有脚的众生。二足,指人、鸟类等两只脚的众生。四足,指虎、牛、狗等四只脚的众生。多足,指蜈蚣、螃蟹等很多脚的众生。有色,指欲界及色界中具有色身形态的众生;无色,指无色界但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形色的众生;有想,指有思维活动的众生;无想,指想心昏昧、无所觉了的众生;非有想非无想,又名非想非非想,是证得非想非非想处定的众生。因其没有粗想,为非想;又因其尚非无细想,故曰非非想。

  “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如是等类,指前面所说的各类众生。对于所有这些众生,我们都应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需求,尽己所能地随顺、满足。用种种方法侍奉他们,用种种物品供养他们。虽然他们不是我们现生的父母,但也要像孝顺父母那样孝顺他们,没有丝毫违逆;虽然他们不是我们现生的师长,不是阿罗汉及诸佛如来,但也要像恭敬师长,像恭敬阿罗汉及诸佛如来那样恭敬他们,没有丝毫分别。

  《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从六道轮回的角度来看,世间众生都曾与我们有过父母、兄弟、眷属的关系。只因今生改头换面,互不相识。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位高僧途经某家,看见家中正在大办宴席,宾客满堂。高僧见后,叹息道:“众生实在苦,六亲锅里煮,牛羊为上座,孙子娶祖母。”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位高僧以神通观察,发现喜宴上烧煮的鸡鸭鱼肉,是这家人前世的六亲眷属;请来的满堂宾客,是这家人前世畜养的牛羊。更奇特的是,这家迎娶的媳妇,正是新郎祖母的转世,因为对这个孙儿执著不舍,转世后便以这种身分来与之相聚。从这些颠倒的现象来看,众生实在无明,实在可怜。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众生与己无关。无数劫来,我们在六道往来不休,曾和多少众生有过渊源,恐怕难以统计。所以,佛陀要我们将一切男子视为父亲,将一切女子视为母亲。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如果有些众生患有疾病,终日被色身之苦折磨,我们要像医生那样,以悲心为他们治疗、看护,帮助他们恢复健康。而对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精神处于痛苦之中的有情,我们则应以佛法智慧加以开导,帮助他们解脱烦恼,放下执著,摆脱心理障碍。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如果有些众生迷失人生方向,我们要像向导,像黑夜中的灯光那样,为他们指引方向。在这个世间,很多人活得很迷惘,找不到人生的最终归宿,找不到生命的终极价值。对一个不满足于为生存而生存,也不满足于物质享乐及名利地位的人来说,如果无法确认人生目标,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有不少哲学家、艺术家最后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其中有一部分,甚至是在功成名就后断然离去。因为他们比普通人走得更远,思索得更深入,对答案的寻求更迫切,却没有找到方向,这才觉得人生之路越走越窄,最终走向这条不归路。这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众生,就像我们的过去。当我们不曾听闻佛法时,也是这样四处探索,也是这样苦苦思考。我们得益于佛陀的智慧,也应将这份利益与众生分享,将这片光明传递到人间的各个角落。

  “于贫穷者,令得伏藏。”如果有些众生贫穷无依,生活艰难,我们要急人所急,积极给予帮助。一方面是给予物质帮助,使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一方面是传授谋生手段,使他们能够自力更生,长久得益。还有些人,虽然生活富裕,应有尽有,但精神方面却非常空虚,内心无依无靠。比如那些独居的“空巢老人”,一辈子为工作、为儿女忙碌,待到儿女成人,退休在家,一下子失去所有的精神寄托。有些,甚至因此而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对于这些需要精神安慰的人们,我们也要给予真诚关爱。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到生命真正的依靠,而不仅仅依赖于外在的感情寄托。

  作为一个菩萨道行者,我们要随时准备为众生服务,尽自己最大的力量,随时满足众生的各种需求。在服务大众的过程中对治我执,在饶益有情的过程中积资培福,将自身心量逐渐打开,一旦我们能包容所有众生并一视同仁,就与佛菩萨无二无别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