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2013年06月03日 17:35  新浪佛学 微博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这一偈颂,主要为我们讲述修行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菩萨道的修行法门,表现于发心、行持两方面。菩提心,简单地说,就是普遍利益一切众生的愿望,正如四弘誓愿所说的那样:“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其精神与“恒顺众生”的大愿一脉相承。换言之,从发心、修行到成佛,全部围绕利益众生这一核心。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波罗蜜为梵语,意为到彼岸。菩萨道的主要修行内容,为六波罗蜜,亦名六度。通过这六项修行法门,可使我们摆脱人生痛苦,抵达涅槃彼岸。普贤菩萨告诫我们:修习菩萨行,无非是精进修习清净的利他行,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所谓清净,是在修行过程中没有私心杂念,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更重要的是,无论做什么,无论经过多少时间,也无论投生何处,永不忘失利益众生、成就佛道的发心。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中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名魔业。”如果忘失菩提心而修行,那所修都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并非菩提资粮。

  其实,六度的内容并不复杂。或许有人还会觉得,布施、禅定等是很多佛弟子都在做的,难道这就是菩萨行吗?难道这样就能成佛吗?须知,布施、禅定固然不难,难的是做得清净,做得圆满。以不同发心来做,这些行为既可能成为佛果资粮,也可能只是普通善行而已。比如修布施,或是为了炫耀富有,或是以此博得美誉,或是求得心理平衡。诸如此类,就不是清净的布施。清净的布施,须三轮体空,没有布施的自己,没有受施的对方,也没有所施的物品。虽然积极利益众生,但心中了无痕迹,不会居功自傲,觉得自己对众生有多少功劳。倘能不住于相,完全出于悲心而利他,才是真正的菩萨所行。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障,即修行障碍,如通常所说的烦恼、所知二障,或烦恼障、业障、生障、法障、所知障五障。垢,是染污心行的烦恼杂染。菩萨道的修行,也是克服我执的有力手段。愿我们在修习过程中,一一灭除往昔至今的一切障碍,清除染污心行的垢秽,成就一切殊妙超胜的德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