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得善友提携

2013年06月03日 17:37  新浪佛学 微博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这两个偈颂,说明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性。

  善知识,不仅包括我们依止的师长,也包括一起共修的同参道友。修行之路是漫长而崎岖的,在修学未达相当成就之前,很可能会迷失自己。这就需要有善知识随时指点,有善友不断提醒。志同道合的同行者越多,我们就越容易生起信心,鼓起勇气。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我们要发愿,不论身处何方,都能和修习十大愿王的同修们聚会一处。就像这几天,我们在此共同修学《普贤行愿品》,也要发愿,在未来生命中,在座的人能像今天这样,在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乃至法界各处聚会。对于发起菩提心的菩萨行者来说,就不是以地球,而是以宇宙为家了。也就是说,宇宙的每个角落都是道场。我们知道哪里有佛正在说法,就前去哪里参加法会,听闻妙法,时而在西方极乐世界聚会,时而在东方琉璃净土聚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普贤菩萨高瞻远瞩,想到我们将来可能因愿力或修学法门不同,而不能和谐共处。这就需要种下和谐之因,需要至诚发愿:在未来修学路上,得遇互相帮助的同参道友,有共同的意愿,共同的知见,共同的生活习惯,身口意业和谐一致。如此,虽然来自各个地方,也能因共同的理想一见如故。比如这次法会的参加者,有些虽然过去素不相识,但在共同学修的几天中,彼此心灵相通,特别投缘,也是往昔善缘所致。

  佛法有诸多法门,虽然我们对佛陀所说一切法门都要称扬赞叹,但经常一起共修的同参道友,还是应当有相同的修学法门。否则,在知见尚未融会贯通且未具相当修证体验之前,如果修学法门不一致,往往会导致许多不必要的争论。如果大家同修《普贤行愿品》,就能在修学中相互切磋,彼此促进,同证佛道。对于初学者来说,集体共修往往比个人独修更有利。在精进修行、用功办道的环境中,一方面能起到监督作用,使人不好意思懈怠;一方面还具有加持作用,被大众修学氛围带动。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从学佛到成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善知识提携。我们要发愿,希望所有曾经教导自己的善知识,为我开显佛法正见,开显普贤行愿的修行方法。还希望自己时时能与这些使自己得到佛法利益的师长在一起。并且希望这些师长都能与我有缘,愿他们喜欢教导我,指引我。我们一方面要发愿,一方面还要和现实中的善知识结缘,种下生生世世得遇善知识的因缘。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