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专访:慈之悲悯善之智慧

2013年07月08日 17:14  《绅士生活》 
嘎玛仁波切嘎玛仁波切

  一

  九月的深圳,气温还高达三十几度。周末的中午在家里忽然收到短信,说嘎玛仁波切上师已经到了深圳,广州的几位同门师兄姐打算自己开车去深圳,我也一同前往。

  距离上一次深圳的到访已经过去了一年,弟子们早已按捺不住,有闻讯的纷纷赶过来。在深圳佛学中心一处并不宽敞的住处,门口放满了鞋子,客厅里早已端坐了许多上师的弟子以及慕名而来的人。每个人都像个小学生,每个人脸上都显露出那种谦卑、宁静而喜悦的表情,我熟悉那样的表情。下午没有开示,只有一些简单的寒暄和问答,气氛轻松而祥和。

  我和别的师兄一样做完大礼拜,见过上师,然后和师兄们一样找了个垫子端坐在地板上,听大家轮流发问,然后听上师与大家的交流和解答。生活的问题和佛学的问题总是掺杂在一起,上师均一一解答,不厌其烦。

  “现代都市修行人需要生起出离心吗?我若想归隐应该怎么做?”

  在一个问题停留的短暂片刻,我轻轻挪到上师前面,问了这个跟佛学根本无关的问题。

  二

  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在这个问题上徘徊了好多次。自从开车去了一趟大理之后,那里的天空和云彩就把我的心勾走了。我设想了那一种生活方式的N种可能,最终需要的是勇气和对我这个疯狂举动的认可,于是我选择给上师发了一条短信。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复。

  “我认为还是广州的生活比较理想”。

  不是我想要的答案,但是我几乎已经呆住了。但实际上,上师给的不仅仅是答案,而且几乎是未来似乎早已注定的结果。一年后,我仍然在这个城市继续生活下去,生活虽然波澜不惊,却似乎越来越朝着好的方面发展了,妻喜欢用“平静而喜悦”来形容。

  三

  “快点,已经迟到了。”

  同行的人在一旁催促着,我满头大汗。开着车第一次去番禺郊区的佛学中心,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小区的大门。

  差不多快两年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位于广州的佛学中心,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听高僧大德讲法开示,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活佛嘎玛仁波切。第二天,当我再次去这个共修中心的时候,我便皈依了。佛学中心的师兄说,其实前一天我们迟到的那一回,本来早已过了开示时间,上师说“再等等吧”,以前从来没有过先例,是因为上师知道他的弟子要来。

  四

  “郭美美事件”让我提前了原计划,决定这一期就做慈善专题,找谁来说比较好呢?上师嘎玛仁波切多年来一直做慈善事业,汶川大地震那年,上师正在离汶川不远的家乡马尔康,闻讯后马上组织了最为急用的救灾物资从马尔康出发,第一时间赶到汶川灾区。对于慈善事业他有着比一般人更为切身的感受,对于慈悲,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解读。“可是要怎么才能完成这次访问呢?上师经常在各地弘法,此刻在哪个城市我们都很难得知。实在不行我们即使去藏区做一个访问也是值得的。”

  当我决定了要做这么一件事,神奇的事情便发生了,不久,先是听到上师已经到达深圳的消息,紧接着便来到了广州。

  在番禺郊区茂德公草堂,我望着悠然品茗的上师,一边与他谈论慈善的智慧,一边在思索佛法中关于“信愿行”的意义。

  嘎玛仁波切访谈录

专访嘎玛仁波切专访嘎玛仁波切

  “善是人的内心最愿意接受的那一面”

  绅士生活: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做“行善积德”,古代经典也告诉我们“上善若水”,“人之初,性本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那么究竟什么是善呢?

  嘎玛仁波切:所谓善,应该这样去理解,也就是每个人在内心当中,最愿意接受的那一面。首先要让大家明白的一点,就是为什么善是需要大家去付出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善的反面就是恶,佛教里面所说的恶就是“杀生”、“偷窃”、“邪淫”、“恶口伤人”、“挑拨离间”等等这些,由此可见,这些善的反面首先是对自己不利,对别人也是更加不利的。所以,既然是对自己不利的部分,我们是不会去做的,因为别人这样做的时候自己也会苦恼,很不舒服,就违背了我们愿意接受善的那一面。所以希望能让自己快乐的部分,那就是善的部分,比如说尊重生命,很多时候人为什么不善,为什么会去打劫,去作恶多端,大部分是因为不懂得尊重别人。所以不懂得生命和物质的价值在哪里,可能因为别人的一个手机,一个钱包而去伤害别人生命的情形。

  想要了解善,必须先从自己的本性,自己往内看。找到自己与人相处的时候,给予的正面的力量多一点还是负面的力量多一点。大部分都会看到,对正面里面的需求是比较多的。所以从小对这种正面思想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善,而不是长大了以后才开始教导怎么去行善。我们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是教育你去竞争,当人长大以后才开始教育小时候就应该学习的怎么行善,其实要真正去学习善应该从教育的启蒙阶段开始。

  绅士生活:现代人对于善的理解和古代接受过传统教育的先辈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嘎玛仁波切:古代人中国人在经历农业社会,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善的教育是建立在崇高的道德准则基础上的。他们会用很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对别人的奉献是无私的,没有条件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发现我们所生活的物质条件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当我们拥有财富之后,汽车、洋房、电脑设备等等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以为那是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所以我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我们越来越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东西,而越来越看重物质可能给人带来的快乐。然后,我们也想尽办法,很多人认为自己在行善,比如人们开始把属于自己物质层面的东西奉献出来,认为这种物质的奉献就是行善。但是古代传统意义的善主要含义在于“积德”,先有德行然后再去行善,也就是先把自身的品质提升起来,然后在通过品德的提升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无私地去做奉献。

  而现在我们所谓的行善,大部分是“无德”的。所谓“无德”,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善的精神层面,我们也不懂得慈善会给我们带来快乐。而是在想,因为自己拥有了财富,以一种高傲的姿态与大家分享,以一个胜利者施舍者的角度去行善,实际上对于被接受者是不尊重的。现代人不是没有做慈善的人,只是他们不懂得,他们的财富来自于社会,同时回馈给社会,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循环,本身就应该带着一种感恩的角度去做善事。所以他们做慈善就会比较盲目,归结起来,现代人做慈善求名求利的还是占多数,不像古代人行善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绅士生活:关于“善的教育”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讲,尤其是财富阶层的人来讲,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嘎玛仁波切:首先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本身骨子里是很善良的。所以对于富人来说,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的品德。已经富有之后,如何从“富”变成“贵”,不要只停留在富有层面上,世界上富有的人实在太多了。今天你是富有者,明天你的财富也许就不复存在。但是唯一可以保留长久的就是你的“贵”。反观自己的一生,其实一个人能消耗的财富部分很有限,穿的和用的也都很有限,再多余的部分,你留给自己的子女也好,留给你的子孙后代也好,大部分都会起到反效果。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不劳而获的东西都不会去珍惜,所以往往这些富人的子孙后代出现“败家子”情形非常多。在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官二代”“富二代”被人批评,原因是什么呢?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道德和良心,而是他们从小就没有被感染到怎么样用自己的品德和智慧去应对大千世界的方法。父母教育他们的只是“有问题父母解决,有困难父母给钱”,而没有让他们自己去面对问题,父母的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富人找多少贤达人士去教育自己的后代,永远比不上自己平时的言行所产生的影响,自己永远是孩子最大的老师。孩子是否能学好,大部分取决于家庭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人都有从众心理,模仿是人的本能。所以自己改善了自己的心态,提升了自己的内在,同时也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所以我们一直提倡“不要让自己只是一个简单的富人”,做“简单的富人”只会被人藐视,因为你其实只拥有了财富的“硬件”,没有软件。想让自己的内心真正变得“富贵”,就要看你对社会能奉献多少,这也是人存在于这个社会的价值。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