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衣食住行都变成修行

2013年09月09日 17:38  新浪佛学 微博

  佛讲过,不如法修行,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不如法修行,正法也会变成恶趣因。想学佛、想修行,一定要如理如法,否则就别学别修了,不要拿佛法造业。拿佛法造业是特别大的罪过!

  佛法是从恭敬心、信心中得到的,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不会得到佛法,不会有任何成就。信心是一切成就的根本,是一切加持的来源。信心有多大,加持就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大乘佛法里主要强调的是心。其实学佛修行就是一个转念,念转业消——念一转,业障就消掉了。从早上起床开始,所做的一切都可以变成修行。如果你能把握心态,能转变心态,在佛堂里念经和在外边做事没有区别。如果心不清净,心没有安住,在佛堂里诵经、念佛,也不是修行,都是造业。如果心清净,能把握心态,在外边做事,打扫卫生,洗脸刷牙,都可以变成修行。

  我们现在的状态是:佛法是佛法,相续是相续;修行是修行,生活是生活。佛法与相续,修行与生活都脱节了。虽然学了几本书,但都是纸上谈兵;虽然口头上能讲很多道理,但一点都没有融入自己的相续;虽然在寺院、在佛堂里做功课、诵经的时候像个佛、像个菩萨,但是一回到生活中、工作中,一点变化都没有,烦恼依旧,习气依旧。

  我们这样学佛修行,解决不了问题!佛法是解决我们相续中烦恼的方法,佛法是解决我们生活中问题的方法。我们不是要解脱吗?解脱就是要从烦恼、痛苦中解脱。所以,将佛法融入相续,才能对治烦恼、对治习气;将修行融入生活与工作,才能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才能改变命运。

  以前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很虔诚,但是特别笨,教他一些仪轨、偈颂也学不会,佛只好让他去扫地,告诉他:你扫地的时候,要在心里观想,自己扫的这些不是灰尘,而是自己的业障,自己的烦恼。他特别相信佛,就按照佛说的话去做。扫地的时候,他心里这样想,嘴上也这样说:我扫的不是灰尘而是业障,扫的不是灰尘而是烦恼。就这样扫啊、扫啊……最后将业障、烦恼都扫尽了,证得了阿罗汉果。

  我们洗脸刷牙的时候也要这样想,这些不干净与不清净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业障和烦恼。把业障洗掉,把烦恼刷掉,这叫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

  在大乘佛法里,尤其是密宗里讲,我们的心是一尊佛,是最究竟、最圆满的佛;我们的身体是一座坛城,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坛城。吃穿、装饰都可以供养坛城,庄严坛城。你为了庄严坛城或为了表法可以化妆,表法本身就是一种说法,叫“现身说法”。但是我们现在洗脸、化妆,目的是什么?是想迷惑众生。从根上就错了,这个念头要转过来!如果我们能转念,这些不好的念头就没有了,都是清净的心,都变成了修行。

  如果你的心到位了,自己的家也是坛城,也是极乐净土。家里这些不干净的东西,都是自己的烦恼和业障。我们在家里打扫卫生,也是扫烦恼、除业障;家里干净整洁了,也是庄严坛城,这也是一种修行。这里没有不好的心,都是清净的心。

  《普贤行愿品》里讲:“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在密宗的大光明境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佛,都是本尊,都是坛城。显宗里也讲,处处都是好处,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如果你能转为道用,都在给你表法,都在给你解脱的机会,都在让你增长智慧。

  做饭是修行。给家人做饭是一种菩萨的行为。我们不是要付出与奉献吗?虽然我们都很关心、照顾家人,但是我们的关心、照顾是自私的。“我不自私啊,我对家人、对儿女一点都不自私。”你就是自私!为什么这样讲呢?你现在关心他们、照顾他们,是因为执着“我”——我的家人,我的儿女。“这是我的亲生骨肉,我不照顾谁照顾啊?”由“我”引发的都是自私。佛说过,要破除我执,要去掉“我’。

  你们现在也能感觉到吧,对家人越关心越照顾,反而越烦恼。因为是自私的,不是真心实意的,所以感化不了他们。

  虽然你的行为没有错,但是你的发心是错误的。现在我们要发菩提心,要为众生,就要转念。怎么转念呢?你关心家人、照顾家人没有错,但是你不能因为他们是“我的”而关心、照顾他们。你要把他们看成是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众生,最需要自己的众生,所以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这样才能感化他们,你们之间的缘和债才能了。之前你了不了缘,也了不了债!如果你没有了缘了债,就了不了生死,断不了轮回。

  什么叫轮回?冤冤相报叫轮回。如果你是自私的,再付出也没有用,还是互相欠。如果你能无私地奉献、付出,真正能善待这些众生,才能了这个缘,了这些债,最后才能了生死。

  我们已经发菩提心了,就应该饶益所有的众生。但是要从自己身边的众生做起,然后一步步扩大。连身边的众生都没有度好,怎么能度化一切众生呢?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都是大话、假话。寂天菩萨在《入行论》里讲得很清楚,无论我们发慈悲心还是发菩提心,都要从自己的家庭做起,慢慢扩大范围。

  “这都是与我最有缘、最需要我的众生,所以我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你这样想就有力量了,做家务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你有这样的发心,它就能给你一股力量,这叫加持!如果你心不甘、情不愿地做,就不能了缘了债,不能解脱。

  其实你付出了、奉献了,本身也是给自己积累资粮。你不是要成佛吗?这都是成佛的资粮啊!你能这样想,也能从中得到一种力量,一点都不会感觉累,心里也不会有怨恨。这叫加持!加持不是什么很神秘的东西。你做饭本身也是给佛菩萨准备供品,也是为父母众生服务,这里有很多含义。

  吃饭是修行。如果你有高的见解,自身就是一座坛城,吃饭本身就是一种供养。如果你达不到这么高的境界,可以先供养诸佛菩萨,然后将这些食物当作加持品享用,也有消业、驱魔的作用。真正的修行人,不用去找什么仙家。“是不是我身上有东西了?是不是我家里有东西了?我现在怎么将他们送走啊?”不用这样。你能如理如法地做饭吃饭,本身就能驱魔。如果信心足了,这些饮品食品都是甘露、甘露丸。

  很多学密法的人,都特别喜欢甘露、甘露丸,但是喝了吃了以后,一点感觉都没有:“哎,怎么跟普通的食品一样啊?”如果没有信心,相续没有成熟,不会起什么作用。如果相续成熟了,有具足的信心了,喝水就是在喝甘露水,吃饭就是在吃甘露丸啊!我们做会供的时候分的那些东西,就是一些饮料和食品,但如果你能真心实意把它们当作甘露和甘露丸,它们就可以帮你消业,帮你去病、去魔、去烦恼。物质上没有什么甘露和甘露丸,主要是自己的信心。

  穿新衣服之前,也可以先供养诸佛菩萨,然后把新衣服当成是诸佛菩萨赐给自己的加持品穿在身上。那是金刚铠甲啊!看谁还能往你身上粘不清净的东西!不可能!这也是增加自己的信心,增加自己心的力量。为什么说一心祈祷能得到加持?你能坚定信念,能一心一意,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力量?因为我们的心是散乱的,力量是分散的。你能将心定下来,心的力量就集中到一起了。

  做生意是修行。你可以在外边开个小店,但是发心要正确。众生肯定需要这样的场所,你为了给众生提供方便条件而去做生意,不会造业的。你还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方式跟众生结善缘,给他们种善根。如果你能以一颗清净心去善待每一个客户,你就是与他们结善缘,给他们种善根。

  走路是修行。走路的时候,把佛菩萨观想在右肩上,这样走路也是绕佛。把路途中见到的美丽的城市、风景等所有清净美好的东西,统统供养给诸佛菩萨,供养给父母众生,尽量去对治烦恼,消灭贪心。“这个太美了,归我多好啊!”要把这个贪念转化过来,修舍心,对治烦恼,不让烦恼、贪心生起来。

  逛街是修行。商场里有各种各样的服饰、食品,对这些也不要生起贪心,全部做供养、做布施。这也属于是意幻供养、意幻布施。如果你的心真正到位了,真实供养和意幻供养、真实布施和意幻布施没有区别。因为供养的目的是对治烦恼、对治习气。我们现在的状态是,一进超市贪心就上来了:“哎哟,这些东西多好啊,我要尝一尝……”没钱买还着急。其实当你生起贪心的时候,通过意幻供养、意幻布施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就达到目的了。

  小乘佛法特别强调依止寂静处,修行要上山、出家。在山洞里修,没有那么多对境。但是我们现在修的不是小乘佛法,而是大乘佛法。修大乘佛法是在生活中、社会中、世俗中,大乘佛法的出家是心出家。如果只把握自己,是小乘修行;不仅把握自己,还要帮助别人,才是大乘修行。

  在对境中把握自己难度很大,但是成就也快。没有对境修一百年,不如有对境修一刹那。在对境中很难把握,可一旦胜利了,就是真正的胜利。你们现在作为在家居士,没有到山上修行的机缘,但是尽量把握人身,在生活中、工作中去学修,这样修行成就特别快,做到了这些叫智慧。

  远离一切散乱境,依止殊胜寂静处

  我们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要尽量远离散乱的境相。这些境相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外在的境相主要指环境,修行的环境也很重要。我们现在没有太大的力量,很难改变环境。很多时候,我们不仅没有改变环境,反而被环境改变了。其实,如果我们有一定的修行,有一定的定力,有一定的智慧,就可以改变环境。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力量,就要选择一些比较清净,对修行有帮助的环境。

  环境与周围的人都很重要。我们没有开悟证悟,没有登地之前,会被环境、恶友转变和影响。所以你们到山上来,到寺院来学修是对的。我们现在需要这样的所依与助缘,否则很难进步,很难突破。我们这个地方和一般的寺院不一样,这里有正法,每天都可以修持正法。现在很多道场、寺院都没有正法,也学不到正法。去那样的地方,对我们的修行不但没有多大帮助,反而还会有障碍。

  很多人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跑过很多寺院,也去过很多道场。现在很多寺院、道场都变成使人相续散乱的场所了。跑来跑去,走来走去,相续容易受到严重的染污,这样瞎跑没有多大意义。所以,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个殊胜的道场,然后在那里学修。现在交通方便,能住几天住几天,不是要长住。这个也要靠缘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缘,都有这样的福报。修行不能勉强,一切随缘。若是自己有这样的机会或机缘,也不能错过。

  我经常跟大家讲:“任何时候都要把握适度,不紧不松。”包括到寺院、坛城修行也一样。有的人特别执着,勉强自己,没有这个机缘,还非要强求,这是错误的;有的人有这样的机缘,但是还不珍惜,不重视,这也是错误的。

  其实依止寂静处是对的。我们的历代祖师都是依止寂静处而最终成就的。不依止寂静处怎么成就呢?修行是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智慧和修行很难把握自心。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尽量依止寂静处,依止善友,尽量远离散乱的环境、场所和恶友,这点很重要。

  朗措玛寺是个实修的道场,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寂静处。这里只有正法,只有实修,没有别的。这里的人,和其他道场的人不同,他们都受过教育,都有一定的修行。所以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大家,他们都是善友。若是有这个机缘和福报,希望大家都能到这里来修行。你到这里来,只会有收获,不会有损失;只会有进步,不会有退步。

  朗措玛寺的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通过大家的帮助,这里的条件也好多了,所以我希望并且欢迎大家到这里来学修,这样对你们今生的解脱有极大的帮助。也可以说能在这里认真学修的人,今生绝对能解脱,能即身成就。

  在山上修行肯定轻松、容易、方便。但是如果暂时没有这个福报与机缘也没有事,你就努力做。有人说:“我有家,有工作,离不开怎么办啊?”那没办法,你只能先把自己的家变成寂静处,把家人变为善友,尽量在生活、工作中修行。如果你暂时不能到山上,到寺院修行,也不要着急。做功课也不是很重要,你可以先不学不修,先去除家里的障碍。把家庭内部的关系处理好,把家人照顾好,感化他们,让他们高兴、感动。不然有很多障碍,修行也难。

  我们这些同修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自己表法表得好,在家里现身说法,让家人非常感动。家人特别支持,到时候就会提醒:“哎,快要上课了,快要修法了。”家里人高兴,不但不阻碍自己,甚至还帮助自己,提醒自己,支持自己学修。这种人上山也没问题,家人支持——老公拿钱,儿女拿钱,不但有路费,还能做一些功德。我们也应该这样,先别执着修行,先把自己的家变成寂静处,把自己的家人变成善友,这样不用离开家也能修行了。

  学佛修行的条件、助缘具备了,处处都可以成为寂静处。现在科技发达了,在家里通过互联网,随时都可以亲近上师,听上师开示,和同修们共修。不用设佛堂,设坛城,迎请上师三宝,也不用和同修道友联系。把电脑打开,里面应有尽有,上师父亲有了,坛城母亲有了,同修道友、兄弟姐妹也有了,全家欢聚,开心、快乐啊!应该这样修行。依止寂静处,依止善友很重要;远离散乱,远离恶友也很重要。

  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有两个选择:第一,如果你有机缘,就到我们这个清净的道场和大家共修。你到这里来,上师、坛城、道友都齐全了。这个不用靠科技,直接就可以来。这么好的机缘也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啊!第二,如果没有这个机缘,是自己修行不够,不能怨别人,只能怨自己。

  你没有福报去接触上师、坛城和这些金刚兄弟姐妹,应该忏悔自己的业障。因为各种缘还没有了,债还没有还,福报修得不够,法缘不是很殊胜。要在家里、在单位好好修行,这时修行的助缘少,差不多只能靠自己了。你自己要努力,要用佛法和修行来改变心态,转变相续。心态一改变,一切都会改变。自己的小家也会变成寂静处,这样就可以远离散乱,依止寂静处了,家人也变成善友了。现在有的家庭夫妻都信佛了,甚至都修行了,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恶友,是造恶业的伴侣,现在都变成善友,做善业的伴侣了。

  不管是母子还是夫妻,进入佛门了,尤其是进入密乘了,都是金刚兄弟,相互之间不能再造业、再伤害了,否则罪过就大了。以前是家人,或者是一般的普通的朋友,若互相伤害是犯错。现在都是金刚兄弟姐妹了,再互相伤害是破密乘戒!以前是错,现在是恶!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第三条就是金刚兄弟之间不能有矛盾,否则就是下地狱的因!大家还是没有认识到,没有明白,甚至有的人根本不把这些当回事。

  有些家庭,夫妻之间或者母子之间叫一声“师兄”,有人觉得很奇怪。这有什么奇怪的,都变成佛友了,在密乘里同修道友是金刚兄弟,因为都依止了同一个上师,依止了同一个坛城,就等于是同一个父母生的孩子,难道不是金刚兄弟吗?金刚是恒常不变的意思。金刚兄弟之间的关系一直到成佛都不能变,变了就是破戒。不能破坏这种关系,破坏了就不是金刚了。显宗里也讲佛友、善友,不能变成恶友,否则就破戒了。我们修行是将生命变成慧命,这就要靠坛城母亲和上师父亲,他们两个之间才会培育慧命。

  大家要仔细地考虑,自己是不是真心想解脱成佛?很多经典、续部里讲,若是想要将生命转变成慧命,将轮回转化为涅槃,将娑婆转化为净土,以及最终成就佛果,都必须通过密乘、金刚乘,必须要靠上师父亲、坛城母亲。这些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

  我们不能盲目地学佛修行,首先要明白道理。全家都能学佛修行,这是多大的福报,多好的缘分啊!但是也要如理如法地学佛修行,否则也会犯戒。学佛修行必须远离散乱,依止寂静处,不然无法在相续中生起戒定慧。因为戒本身是净,如果你的相续不清净,怎么能有净呢?定本身是正,正是不邪,如果没有远离散乱,依止寂静,怎么能远离邪呢?有邪就没有正,有正就没有邪,这两种心态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一心是不能二用的,没有正就无法生起定。慧是觉,觉是不迷。你现在还没有远离散乱,还不能真正住于寂静,还是迷。迷怎么能生慧呢?觉和迷是相反的、冲突的。在同一个相续里,有迷就没有觉,有觉就没有迷,又有觉又有迷是不可能的。相当于火和水,水火是不能相融的。

  如果我们不依止寂静处,不远离散乱,相续中就无法生起戒定慧;如果相续中没有生起戒定慧,就没有现量自性的三宝;如果没有现量自性的三宝,怎么能成就呢?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