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行道与易行道

2013年10月30日 16:06  新浪佛学 微博

  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注重行人获阿惟越致(不退转)的必要性,以防堕入声闻、辟支佛地,乃至在凡夫地无量劫轮转之险况。论云:“若人发愿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于其中间,应不惜身命,昼夜精进,如救头然。”然而,获至阿惟越致地,甚难久远乃可得,非怯弱下劣之人所能为。释尊为普度众生,广开方便之门。《十住毗婆沙论》云: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在这里,龙树菩萨从修行的方法与效能方面,提出了判教的标准,将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概分为两类:一者难行道,靠自力勤修戒定慧,于无量劫捍劳忍苦,次第破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竖出三界,历劫修证,如陆道步行到达目的地,千辛万苦,是为难行道;二者易行道,信愿称名,仰赖佛力,悲愿加持,往生净土得至阿惟越致地,疾速圆成菩提,如水道乘船,扬帆顺风,疾抵彼岸,安隐快乐,是为易行道。

  昙鸾大师承继龙树菩萨的判教,并加以独创性的诠释阐发。《往生论注》云:

  “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鞞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诸多宗教亦具慈善的表相,混淆离生死苦、得涅槃乐的菩萨法——注);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鞞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昙鸾大师详陈于五浊之世无佛之时,求阿惟越致的五种困难,障碍菩萨修行,从反面显示出易行道的殊胜。这是昙鸾大师依据《无量寿经》与《往生论》的教旨所创发的观念,是将古印度净土教加以本土化、时代化的善巧诠释。

  由是,他力本愿的理念与对易行道高度自觉的倡导,构成了中国净宗的主要特色。这一特色亦是在继承龙树菩萨判教基础上,加以中国本土化的独创。饮水思源,龙树菩萨亦被推尊为净宗祖师。

  二、  圣道门与净土门

  道绰大师继承龙树、昙鸾的难行道与易行道之判教,根据佛法三期法运说,加以进一步的诠释,提出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判分。

  何为圣道门?于娑婆世界凭自力断惑证理,入圣得果之法,名为圣道门。何为净土门?称念名号,乘佛本愿,往生净土,入圣得果的教门,称为净土门。

  圣道与净土二门,同为释尊金口所宣,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然时机与教法是否相应,弘学佛道者不可不察。若教法契合时机,则易修易悟;若根机、教法与时代相互乖悖,则难修难入。圣道门去佛时遥,且理路深幽,今时末法钝根众生难以解悟。圣道门中有大、小二乘之别,大乘说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之理,教人证悟,凡惑众生难以下手。小乘修入见道、修道位,断五下分结,证阿那含果;断五上分结,证阿罗汉果。今时无问道俗,难得其人。际此末法五浊之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纵使一生作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佛名号,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故知念佛正是适应今日末法时机之殊胜教门。道绰大师广引经论,劝勉大众舍难行道,依易行道,以起心立行,愿生净土之自力,仰赖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往生彼土,速疾出离生死轮回,三界火宅。

  由上可见,道绰的判教,继承了龙树、昙鸾判教的基本精神,加进了末法思想与时教相应的视界,强化了乘佛愿力往生净土的必要性,为他力本愿的净宗理论注入更为强劲的活力。

  善导大师进一步光大他力本愿的净宗理念,宣示:“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释尊一代时教可以判分为渐教与顿教二种。在娑婆世界入圣得果法,称为渐教(即难行道,圣道门);往生西方净土入圣得果法,称为顿教(即易行道,净土门)。释尊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正法与像法的众生断惑证真而说,末法众生依之修学证悟不易。唯有念佛往生的净土法门,乃是释尊为五浊恶世的凡夫特设的方便法门。鉴于末法时期,邪知异说纷呈,善导大师预警劝示:“仰愿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行。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处即去,是名随顺佛教,是名随顺佛意,是名随顺佛愿,是名真佛弟子……仰劝一切有缘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语,专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萨等不相应教,以为疑碍。抱惑自迷,废失往生之大益也。”殷勤劝勉,苦口婆心,吾人当依教奉行。

  综上所述,净宗祖师的判教,抓住净宗心要特质,予以阐发,建构参照坐标,条分缕析一代时教,豁人心目,巩固行人净业信心,说理圆融,推崇本宗并未贬抑他宗,对净宗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弘扬,贡献甚大。

  透视净宗祖师的判教,可以感知到他们共有的愿心:欲令一切众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先避娑婆秽土之险恶,轮回之可怕,因而不惮重重劝勉。这种超出常格的强调,实称两土世尊的本怀。阿弥陀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皆使往生其国,悉令证得佛道;既作佛已,分身他方世界,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是故净业行人将求生净土当作头等大事来办,是契合阿弥陀佛心愿的。净宗祖师于此苦口婆心地阐扬,无非代佛弘化。通过教相判释的讨论,吾人更能明了净宗在一代时教中的地位与作用。由此巩固对念佛法门的决定信心,成办无量劫来未曾解决的生死大事,何幸如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