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亲与子之间

2014年01月24日 15:55  弘化社  微博

  家庭中最重要的分子是亲与子,夫与妇。亲与子的成因,是由于血统的结合。所以亲与子之间,有一种自然的爱。这种爱在亲的一方面叫做慈;在子的一方面叫做孝。父母对待子女应该竭力爱护,并教养他们;子女对于父母应该敬重承顺,并奉养他们。

  幼儿是要靠父母抚养的,否则就难免保育失当,老年是要靠子女奉养的,否则就萧条无趣。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善生经》里,规定亲与子之间,有五个互相对待的条件。

  子女敬养父母的五条:“一、供养能使无乏。二、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父母对待子女的五条:“一、制子不听为恶。二、指授示其善处。三、慈爱入骨彻髓。四、为子求善婚娶。五、随时供给所需。”

  可知释尊教诲我们,是要父慈子孝的。

  为什么要孝

  石天基居士说:“凡人在初生之时,一刻也离不得父母,半载周岁,认得人的面目,在父母怀中便喜,若别人抱去便啼;自三四岁以至十四五岁,饥则向父母要食,寒则向父母要衣,这时人人皆知道亲爱父母,及至娶了媳妇,添了房中许多恩爱,就与父母间隔一层了;及至生了儿子,又添了眼前许多恩爱,又与父母间隔一层了。若遇着贤孝的妻子,就是家门之幸。遇着不贤孝的妻子,这个在枕边说公婆的是非,那个在膝前说爷娘的厚薄,三言两语,蓄积心头,反觉得父母有许多不是。日深月久,妻子渐亲,父母渐疏;妻子渐厚,父母渐薄。只知房中妻子是自己的,把两个老人家丢在堂上,冷冷清清,全然不管。绝不思你当初十四五岁以前,何曾有妻?何曾有子?那时候怀抱你的是何人?衣食你的是何人?今人不孝顺的事也甚多,且将眼前的,说几件与你们听:假如父母要你一件东西,值些什么?你就生一个吝惜心,不肯与他。要知你的身子也是父母生成的,何况身外之物呢?父母吩咐一件事,没甚的难干,你就生一个推托心,不肯从他。要知死亡尚且不避,何况是劳苦的事呢?又何况是容易做的事呢?父母说了你几句,或骂了你几声,或打了你几下,你就生起瞋恨心来,不肯服他,甚至反面相向,怒目相看。要知道你奉承势利的人,无所不至,就是被别人骂,别人打,也甘心忍受的;只是遇到了自己的父母,便生瞋恨了。你何不将那奉承势利人的念头,来奉承父母,性气自然平和了。况且父母因你做的事不好,才说你,骂你,打你,这都是教训你学成好人。就是老人家做事颠倒,说话琐碎,以非理相加着你,你还要欢喜承受,何况教训得正当呢?又有一等人,背了父母只爱自己的妻子,丢了父母只疼自己的儿女,你何不将爱妻子的心肠,爱父母呢?疼儿女的意思,疼父母呢?古人云: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则无有不孝。又有父母不和,为子者偏执意见,不能调和感化者。又有父母有过,儿子当面斥非,背后议短者,此皆不孝也”。

  顺从父母固然是对的,然而我们不要忽略了佛所说的“父母正令,不敢违背”和“不断父母所为正业”,这几句话的反面意思,就是父母倘有不正当的言语和举动,或是迷入外道邪见的,子女们不但不应该听从,而且要婉转地谏阻他们。但进谏时,要在没有旁人的时候。做子女的倘只晓得顺亲于情,而不晓得顺亲于理,结果使父母陷于不义,造成罪恶,这就将成为孝行的绝大缺点。

  悦亲是养亲第一要诀。使父母常生欢喜心,可以增进他们的健康,这是寿亲之道。在父母前万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无论我们的环境顺逆,总应该克制感情以悦亲为主。于“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这是孝父母应该有的态度,所以父母若是信佛的,儿女们更应当推父母的爱敬,而信仰佛教,这才是好儿女啊!

  奉养父母,孝顺父母即使到了极点,也只是我们应该这样做的分内事,不可有一毫居功的念头。古德说得好:“孝莫辞劳,转眼便为人父母;善休望报,回头但看你儿孙”。这是最彻底的话。

  古今来有很多颂扬亲恩的诗歌,真是至情流露,真挚动人。现在选录几首在下面:

  亲恩歌

  虞汝明

  十月怀胎儿欲生,牙关紧闭眼睛昏。

  直从剪下胞衣后,再过三朝才是人。

  撒得浑身尿屎来,爷娘忙把破衣揩。

  略无半点憎嫌意,洗涤勤劳日几回。

  听得娇儿哭一声,翻身就把手来擎。

  只愁伸缩惊儿觉,自己何曾睡得成。

  幸得儿生两岁龄,扶墙摸壁自能行。

  只愁跌破头和面,挂肚牵肠不放心。

  六七龄时要读书,经营修脯费踌躇。

  现成茶饭朝朝奉,道是吾儿辛苦初。

  孩提转眼已成人,食爱肥甘衣爱新。

  但愿吾儿知爱好,自身粗草也甘心。

  如何容易得成人,费尽爷娘万苦辛。

  娶妇入门看习惯,暗添白发数茎新。

  亲恩歌

  孙念劬

  岂不深知父母恩,世间哪有铁心人。

  只因看得妻儿重,没得工夫到老亲!

  漫把钱财米谷论,此身亦是爷娘身。

  如何毫发能私得,你是双亲什么人?

  兄弟原同一树栽,专心供养莫相推。

  譬如孤子无兄弟,更向何人推卸来?

  纵然牲鼎祭吾亲,不及生前菽水真。

  打骂来时陪笑面,庭帏欢喜一家春。

  莫怪双亲说话烦,但须忍耐博亲欢。

  老人总为儿孙计,我到衰年也一般。

  可晓双亲手内贫,要穿要用懒求人?

  莫因亲未分明说,作哑装聋不做声。

  要一分时讨一分,谁人常有许多心。

  劝君六饭三茶外,还要供亲几两银。

  戏彩承欢自古闻,但求父母意欢欣。

  纵然体贴能周到,犹恐芳樽对夕曛。

  谁人不具好心肠?贫苦人家孝益彰。

  但得吾亲能饱暖,自身冻饿又何妨。

  不识亲恩看养儿,千辛万苦不推辞。

  试将爱养亲儿意,爱养双亲到老时。

  事亲之道,有物质的供养,和法味的供养。

  怎样是物质的供养

  石天基居士说:“养亲条目约有四样:一是饮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

  “饮食的事,为人子者,哪个不欲竭力珍馐,罗列甘旨。若是个富贵人家,何难措办;若是家业淡泊的,便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要知古人说得好,菽水承欢,盖为贫贱者言也。就是家常的菜蔬,只要咸淡得宜,生熟中节,不敢潦草,然后敬奉,略有好食,先进父母;至于自己,粗粝俱不计较。要奉得父母欢喜,就是尽心。大约年老的人,脾胃自然虚薄,饮食难得消化,进的食物,须要炖得热的,软烂的,香美的,方才有益。凡是生冷粘腻坚实难化之物不可与食。食不可过饱。这饮食调理,为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

  “衣服的事,为人子者,哪个不欲锦绣细软?但富贵人家便容易制造。若是寒俭之家,何能如意?只要冷暖合宜,奉得父母欢喜,就是尽心。大约年老的人,气血自然衰弱,身体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热先就怕热。冬月衣服内棉花,每年要换新的,去旧的。薄棉袄要做两件,秋冬来渐渐加添,春暖时渐渐减去,霜冷之月,若有暖阁轻裘,固是上等,如不能的就是布被布衣,只要温暖。至于晚间,宜将汤壶,放于被内。再如夏月夏衣,须要凉爽;凡有汗者,频频洗换。这衣服调理,为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

  “起居的事,为人子者,须要时时照看。凡是江湖风浪,危桥险岸,绝早黑夜,雨雪霜雾,俱不可任父母轻往。凡是丧祭斗讼忧愁的事,俱不可任父母轻到。至于劳心费力的事,俱不可任父母去做。若遇欢乐安逸的事,不妨劝父母去行。再如父母性所喜好的好事,亦劝多为。其行住坐卧,俱要照管扶持。只要得父母安稳自在,快活过日,就是尽心了。这起居调理,为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

  “疾病的事,为人子者,须要加意调摄小心扶持,请名医用药。病中煎制汤药,进奉饮食,俱要自己亲为,不可尽委奴婢,切不可生一个懈怠的心。只要想你在幼小的时候,有了疾病,为父母的,不知替你调理了多少,你今日可有不尽心的理!父母有病,万一作污床褥,为子者,俱要勤勤洗换,切不可生一个嫌恶的心。只想你在怀抱中,便溺粪污,为父母的,不知替你洁净了多少,你今日岂可有嫌恶的理!这疾病调理,为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这是物质的供养。

  怎样是法味的供养

  恩爱眷属,不过数十年罢了。这数十年的光阴,是很容易过去的。“风木生悲”谁也是免不了的啊!父子夫妻平日聚首的时候,很是难割难舍,可是一旦到了生死的分途,寿命不能假借,罪苦不能代负,就将手足无措了。智慧无上的世尊,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且看他怎样的警告我们吧!

  世尊在《无量寿经》里,恳切地告诉我们:“人在世间,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又说:“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又说:“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颠倒上下。无常根本,皆当过去,不可常保。”又说:“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又世尊在《善生经》里说:“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寿已尽,舍故当受新。各追所作行,无际如车轮”。所以大慈悲的世尊,指示我们念佛,使我们到达极乐世界,解决这人生的缺憾。我们应该劝父母念佛,把父母从苦海里度到净土,这才是真正彻底的报恩啊!

  王日休居士说:“世间之孝,一世而止,犹为孝之小者。出世间之孝,无时而尽。以父母生净土,福寿不止,如恒河沙劫,此莫大之孝也。父母存,而不能以此劝勉,他日徒伤其心,徒为厚礼,亦何益乎?若又能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以此功德,资父母之福寿,厚父母之善报,佛不阻众生之愿,此意必可遂矣。上品上生者,先言孝养父母,吾能推是心以为孝养,其往生品第可见矣。”

  王莲舫居士说:“儿子事亲,生求其安,死求其乐。”佛说:“死生无常,沉沦六趣。”亲求超脱,须仗佛力。为子者亲在之日,当劝亲念佛,即世安养。亲没之后,宜广行善事,勤修净业,资亲冥福,往生净土。庶先灵早得永久之安乐,而子心亦可稍慰于无憾,斯又孝之至矣。或谓奉佛救亲,未免以不肖之心待父母。不知父母有德,非仗佛力,难逢佛境。天福享尽,还应堕落。父母无德,不免沉沦,三塗受苦,靠谁超拔?此孝子爱亲之心,所以不容己于怀也 。”

  亲与子的问题,限于篇幅不能尽量的殚述,我们只要记着:“要知亲恩,只看自己怎样养儿育女;要求子顺,必先自己做到孝顺爷娘。”这几句话就是了。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