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侵经》,佛说:“谛观一切扰扰纭纭,但诤咽喉不急之事。祸从口出,千殃万罪,还自缠绕。”世间的一切纠纷都是从口而出。话说得好,就能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话说得不好,就会无事生事,小事也成大事了。这关键就在“粗言”和“善语”上。所以世尊在《无量寿经》里告诉我们,要“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啊!
语言的运用是有艺术的,我们虽不必做演说家或外交家,然而一般的常识是应知道、应学习的。下面是我们应注意的几点:
语言的常识
和人说话应该先招呼他的名称,然后发言。
他人的话没有说完,不可截断他的话,自己抢着说。更不可没有听完,就加批评。
请别人给你做事,要先说一个“请”字,如“请你开门”,“请转交某人”,“请告诉我”,“请你代办”以及“请问尊姓”,“请教台甫”等类的话。
别人为你做事,或送什么东西给你,不论事的大小,或东西的多少,都应该说“谢谢”。
问人而人不愿回答的话,不可再问,免得使人为难。
不可轻易问人每月得多少薪金。
说话是很不容易的,记得薛瑄居士说:“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我们说话能够注意这四个条件,那么说话的礼貌,可算是中节的了。薛居士又说:“亲戚故旧因言语而失欢者,多是颜色辞气暴厉,能激人之怒。且如谏人之短,语虽切直,而能温颜下气,纵不见听,亦未必怒。若平常言语无伤人处,而词色俱厉,纵不见怒,亦须怀疑。故与人言语,尤当自警。
说话的修养
那么我们怎样来改进我们说话的技巧呢?石天基居士所编的“传家宝”一书里的嘉言很可作我们的参考,他说:
“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
“与人相争只可就事论事,不可扬其阴事。此祸关杀身,非独有伤厚道已也。”
“一座之中有好弹射人者,切不可形之于口舌争论;惟当端坐沉默以消之。此之谓不言之教。”
“人能不笑人穷,不鄙人俭,便为长者。要知世界每多缺陷,如贫贱、残疾、聋瞎、痴呆之类,不可悉数,是皆前生恶业所致。若以尖利之言,纵口讥诮,不独大伤我之长厚,且又是敛怨取祸之道。笑人者常不如人,焉知异日自己又不被人讥诮耶?”
“听人说话,俱要包容。譬如人说一事,有朝代记错的,有姓名不真的,有字认识讹舛的,有语句读得颠倒改换的,有荒唐虚谬的,有鄙俗不堪入耳的;要知其人,或愚或拙,或无才学,所以如此。切不可将他坏处,随口说出,代他改正。亦不可笑他鄙他。在我解说教他,虽是好意,但恐彼人羞愧没趣,岂不反惹怨恨。前人有言,当面证人,惹恨最大,是与不是,随他说吧。至于见人文字书画,衣冠器物房屋,以及行止动静,面目身体,有缺点处,俱要存心包容。积许多福,免许多祸,不可忽也。”
“以言劝人说人,要先顾自己行止何如。果能自立于正,然后举以示人,彼人未有不服从者。倘以己所不能者,以之说人,不但人不服从,且将得谤矣。譬如戒人赌博、以及教子孙不可赌博,乃极正之事也;倘若自己好赌不止,惟以空言劝戒他人,彼必曰自己不正,焉能正人,乃将何辞以应之。凡事皆然,不独赌博一事。《华严经》说:‘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无有是处’此之谓也。”
“责我以过,皆当虚心体察;不必论其人何如。局外之言,往往多中。每有高人,过举不自觉,而寻常人皆知其非者。诗文亦然,赞者未必皆当;若指我失,即浅学者之所论,亦常有理,不可忽也。”
“人以诗文质我,批驳过直,往往致嫌。若一概从谀,亦非古道。嘉者极力赞扬,谬者指其疵病,瑕瑜不掩,常寓鼓舞之意。至诚待人,必不我怨。嘉者逢人称说,谬者绝口勿言,其人闻之,必自感奋。”
“他人共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长短,闻之未免动意;且令其人惭愧无地自容也。”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许多意味,又有许多受用。”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切勿含糊,致误其事。”
“与人言,须要和气从容。外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
“对富人诉贫,起彼借贷之疑;对势家夸富,动彼贪得之谋。”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
“不说人非,厚道也。不辩己非,高见也。”
“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便是大功德。”
“说亲友过失,不如述前人嘉言懿行。既可示人以模范,且可以免我之口过。”
“凡说话行事,或有他人求教者,我虽能得十分,止当谦应五分。到后行出多来,彼人自加敬悦。切莫预先满口允诺。倘若行不践言,非独自己惭愧。且又贻笑招怨。”
“当面忤人,惹祸招尤,莫过于此。即不可为之事,亦当婉辞。”
“以言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容人,集福之要术。”
“面谀之辞,知之者未必感情。背后之议,衔之者每至刻骨。”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实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厚道,虽闲谈酒谑。慎勿出言。”
“朋友即甚相得,未有事事如吾意者。一言一事之不合,且自含忍,少迟则冰消雾释,过而不留。不得逐轻嗤骂,亦不必逢人诉说。恐怒过意回,无颜再对。又恐他友闻之,各自寒心耳。”
“我有冤苦事,他人问及,始陈颠末。若胸自不平,逢人絮絮不已,听者虽貌为咨嗟,其实未尝入耳,言之何益”。
《佛说须摩提经》里有四条关于说话方面的训词:“何等为四?一者、不传恶说,斗乱彼此。二者、导愚痴者,使入佛道。三者、若有毁败正法,护使不绝。四者、劝勉诸人,教使求佛,令坚不动。是为四法。菩萨用是四事故,不为他人所别离(别离,指为人所舍别离弃)。佛于是说偈言:不传说,斗彼此。导愚冥,护正法。劝进人,使求佛。终无能,别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