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通信的常识

2014年01月24日 17:31  弘化社  微博

  随着交通的发展,邮电的传递是非常迅速便利了。我们要和远地的亲友交际,可以应用通信(电话)的方式来联络感情。

  得着亲友的馈赠,应当随即写信(电话)致谢。收到别人的汇款、包裹或其他物件,也应当随即通知寄件人,免他挂念。听到亲友遭遇灾难、疾病等,要写信劝慰他,并乘机劝导他信佛。

  信札的措词要简明谦敬。不应用艰深的字句和古典,要使收信的人容易了解。上下款称呼要合行辈的身份。

  上下款的称呼

  和非亲属的人通信,倘关系较深、交谊较近的,老年人可用“伯父”、“伯母”。

  倘对于没有很深交谊的老年人,可用“某老先生”、“某老太太”。

  倘对于关系较深、交谊较近、年龄相差不多的人,可用“某某兄”、“某某嫂”、“某某姐”、“某某弟”、“某某妹”等。

  对于没有很深交谊的人,可用“某某先生”、“某某女士”。倘是佛教徒,不拘男女,可称“某某居士”。年长有德的,称“某某大德”。

  称出家僧尼,任住持(即一寺之主)的称“某某大和尚”。能讲经的称“某某法师”,或“某某老法师”。参禅的称“某某禅师”,或“某某老禅师”。对年长的僧尼,可称“某某长老”或称“某某大德”。

  少年人对老年人可自称:“晚”或“晚生”。年龄相差不甚多的,男人对男人彼此都可自称作“弟”。女人对女人,彼此可以自称作“妹”。

  男女间若不是交谊较深的,彼此通信称弟称妹不甚适宜,应从自己名字取下一字相称呼,较为合宜。例如述者号海量,取“量”字。信末署名可以不必加称呼,只写自己的姓名就是了。

  对同教的前辈,信末署名上可加“后学”。倘亲受教诲的,应称“弟子”。对于出家僧尼,不论对方年龄大小,应一律自称“弟子”。因为我们在家佛教徒对于一切僧尼,不论他是持戒的或是毁戒的,我们都要尊他为僧宝,所以一律自称“弟子”。

  信末署名下,不论对于在家和出家的人,都可用“上”、“敬上”、“谨白”、“谨启”等字样。

  寄信须知

  信封上必须写明寄信人地址姓名。一则无法投递时,邮局可按址退还。二则倘收信人遗忘寄信人的地址,当他看见信封上的地址,就易于答复。

  信札写完后,要从头至尾细阅一遍。以防错误。

  交邮局递寄的信有过重的,要贴足邮票,以免收信人加倍受罚。

  邮票要贴在信封正面的左上角,便于邮局打戳。

  信内不可封寄钞票。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