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文十八篇

2014年02月19日 15:48  弘化社  微博

  文一

  妙真

  慨自老法师示寂,七载于兹。建造塔院,本年始成。谨择于古历九月十九日,恭奉舍利入塔。窃不禁深有感焉。老法师塔院本拟于荼毗后即行建造,嗣以经济及时局之关系,遂致搁置。幸蒙龙天护佑,檀越扶持,得观厥成。喜可知也。老法师临寂时,尝诲真曰,汝当维持道场,当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呜呼。金河顾命,双树垂教,言犹在耳,寤寐难忘。盖尝战兢惕厉,夙夜以思,诚有虞于陨越而贻老人之忧焉。近来道场僧众,有增无减。净风不替,佛号同宣。六时礼诵,九品志归。悉遵遗教而不敢稍违。呜呼。导师往矣,启诱何人。真不敏,承乏灵岩,愧无寸善。所耿耿者,即对于老人遗训,一一要切实奉行。俾净土之教,光耀于人间,庶不负老人付托之重。敬祈缁素大德,进而教之。

  文二

  了然

  大师西归,瞬息八年,灵骨仍居关房,未入塔院。想必因是建塔,违师素愿,故使塔院历尽艰难,今始落成。兹乃恭逢

  大师灵骨入塔。事极尊隆,(弟子)素承慈爱,摄列门墙。亲近有年,获益非鲜。今日欲赞盛德,惭赧无文。敬按塔院先后本末,及师入塔利人,遗传千古,永垂不朽,撰成拙偈七首。藉表微诚,以伸纪念。酬报法乳之恩,如大海之一滴耳。惟愿读者,幸勿弃焉。

  其一

  昔日吾师愿力坚 禁人造塔惜人钱

  因今建塔违师愿 故使艰难七八年

  其二

  塔址天然秀且奇 予先得见已深知

  唯师福德因缘厚 堪配灵岩第一基

  其三

  灵岩骨塔奉全身 恰与诸方显主宾

  分造塔中藏舍利 千江一月等疏亲

  其四

  欲礼全身向此归 露岩塔院广包围

  诸方弟子多参拜 绕佛经行亦觉稀

  其五

  想我身居不退关 忽然不禁泪潺潺

  师行愧未亲扶送 虔委侍僧送到山

  其六

  金炉宝鼎爇名香 遥向东南礼塔光

  空色圆融周法界 吾师恰恰坐中央

  其七

  净土弘扬数十秋 娑婆苦海泛慈舟

  吾师法语遍中外 千古度人永不休

亲教弟子了然和南敬题

  文三

  德森

  梵语塔婆,此云高显。顾名思义,必其人道德功业,普利人天,堪为众生作大福田者,灵骨藏于中,令人瞻礼景仰,悉获善利,方能名实相符,有益世间,与其功德言教,流芳千古,永垂不朽矣。吾亲教师印公老人,承佛慈力,乘本愿轮,示生世间,作如来使。一生功德事业,四众周知,自无须久亲教训之侍者,作佛头著粪之赘颂。且侍者本不能文,复有入关不再作文之规定,兹更有何言。奈今老人塔院将就落成,择吉安奉灵骨,本刊征文纪念,诸公参加敦促。了公法师,最切望森屏除杂缘,专一念佛,尝以楮墨传示曰,汝一切文可不作,唯此文不能不作。森亦自念苦恼无状,学行两缺,何由而有今日,一一无非老人之慈悲光明所成就。今恭逢盛典,人皆赞叹不置,森若独无一言,于理实有未安。且欲言而若无所言,只有将昔日老人严诫诸弟子之两要事,适与即今相反者,敬为一述。

  老人掩关报国,森随侍关旁,常开示诸弟子曰,我死后,不许任何人为之造塔,建塔院,立公堂,设影堂,作传,作文,作赞等等。每说及此,声色俱厉,郑重叮咛,望人谨遵。今诸弟子,不惜深违慈训,在此生活高昂,实为有史以来所未有之际,不避任何周折,必请老人在常寂光中,收回当日成命。竟使庄严宝塔,从地涌出,坚固灵骨,于中安藏,冀与老人一生言教,高显世间,永作众生福田。老人决非所欲,弟子必令成就。诸弟子之孝行,以违背慈训而建立。老人之德业,以深自韬晦而高标,此为世所希有,非可以常情准之者。至作文赞颂之诫,不特昔闻于关旁,即森避难沪渎,老人深隐灵岩,仍迭以函示曰,我将死,望你转请诸方缁白,千万不可以大粪向我头上堆。其于一切虚荣,避之若浼,有如是者。今诸弟子,经营建塔,深违慈训于前。征文纪念,再违慈训于后。究竟何为如此。实由老人道行高洁,慈悲广大功业崇隆,感人之深,令诸弟子,自有不能不如是者。森写至此,亦觉恍然有悟曰,以此建塔,高显先人功业,此真崇高,堪与古昔尊者,同见同行,同树法幢。如斯纪念,利益世道人心,方名善利,其对晚近流俗,若儆若诫,若下针砭。今切望诸方同衣,耆宿后贤,勿孜孜以虚荣是务。唯以老人言行,是则是效,冀有少分相应,将来身辞尘世,自不患乎无人为之建塔,与作文纪念矣。如欲高攀老人把臂共行,只期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上品,速证无生,建塔纪念,皆非所欲。自感老人在常寂光中,额手称庆,叹曰,善哉,是真莲友。森受老人深恩,粉骨碎身,难酬万一,缕琐芜词,何足云报。但今以此芜文附诸刊末,敬请阅者,不以芜秽刺目见弃,稍慰 老人之慈怀也矣。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桂月中秋日

亲教侍者德森写于决不作文之关中

  文四

  杨东

  非信愿,不能生净土。非念佛,不能脱轮回。大师苦口垂训,我们应当信受奉行。

  现在,我们的处境,是浊恶苦痛,杀机遍地,劫火洞然。这是共业所感,也是我们别业所招。我们的心秽,所以感得土秽。怎见得我们的心秽呢。一切众生二障所缠,三惑所覆。我们这些具缚凡夫,通身业力,哪一个能离了二障三惑。什么是二障。便是烦恼障,所知障。什么是三惑。便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无明起处,心境对立。境无量,感亦无量。对境生心,迷心逐境。惑上加惑,烦恼炽盛,知见横生。种种邪执,由此建立。斗争坚固,草木皆兵,生人道尽,魑魅横行,福消罪增,世界毁灭。问题是心境的对立,心境互为影响。说到境,我们居住的国土有情无情,眼见耳闻,乃至身触,乃至意根所缘,都是境。所以共住的人,也是我们心中的境。要想心净,必先境净,要想境净,必先心净。从根本说,必有净心,乃有净境,但是太难了。身口意三业不净,心能净么。净三业必严净戒。比丘戒,菩萨戒,简直无法圆成,不用说了,就是五戒十戒能圆持的也不易吧。何况持戒之后,还须修定。现在能修四禅八定的,恐怕已很少了。这还是世间禅呢。那出世间禅,可说今已无人能修,更何论出世慧。还哪里能谈到心净境净呢。大觉世尊,看到末法众生,无力修戒定慧,由净心而感净境。所以说净土三经,令众生先求净境。由境净故,心亦自净。或有人疑,净土远在西方,我们现住秽土,如何能得净境的受用。不知秽土本空,由我们积的秽业所感,有秽土现。由见秽土,秽心转增,秽业转盛。如是展转,转入转深,深陷三途,纯苦无乐,长劫沉沦,苦报可畏。由畏苦报,求断苦因,知由秽境,引我秽业。舍秽取净,心向西方,虽未能到,念念不舍。由此一心专缘净境,秽业渐减。秽业减故,秽境渐灭,净业渐深,净境增明。如是乃至心与境融,内外朗彻,身心世界,互融互遍。心与境融,驰逐念息,万法起灭,当体如如。烦恼惑业,一时顿断。莲华世界,全体显现。清净界中,求诸秽浊贪嗔之相,了不可得。所以净土中乃至无有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因无恶道,所以净土即是乐土。我们今日苦极了,所以发愿求生。舍秽取净,去除苦因。苦因消灭,自然离苦得乐。

  这舍秽取净,离苦得乐的净土法门,是世尊金口所宣,是历代祖师所传。但从前苦未至极,恶业的炽盛,不似今日之甚。众生的根机,不似今日之劣,所以净土法门的需要,也还不至如今日的迫切。现在苦到极处,恶业盛到极处,众生根机劣到极处,若非净土法门,何能转秽成净,离苦得乐。

  灵岩印公大师,便为这个缘故,专提净土法门,以救末世的苦众生。这个法门的妙处,是下下根人能与上上根人同修,并且同证。所谓一生净土,毕竟不退,花开见佛,即证无生。所以叫做不思议胜妙方便,十方诸佛同声赞叹。而最胜妙处,不但下根修之,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即上根人修此法门,也同得不思议利益。即等觉菩萨修之,也同得不思议利益。因为位至等觉,尚不知如来举足下足处。而净土法门,则惟佛与佛方能究竟。所以等觉菩萨,修之亦得大利。这真是千经万论中的特别法门,无怪与华严同为不思议经,与法华同为难信之法了。我们看见了净土法门,方知佛法宏深。大师生西今已七载。四众弟子将以九月十九日恭奉灵骨,入塔供养,并征文以为纪念。窃以大师之生,以净土法门教化众生,令离生死苦海。今继大师之志,深研净土,坚持信愿,一心念佛,求生西方。自行如是,化他亦然。是即真纪念也。

  文五

  传智

  师尊生西以来,六载有余。舍利塔院,经数度之会议与募捐,此次又由灵岩妙和尚,以及沪上乐慧斌,王善祥,胡松年,李力经,忻耘青等诸大护法,苦心擘划,任劳任怨,始克完全告竣。于古历九月十九日,观音大士圣诞,举行入塔典礼。海内外缁素,见者闻者,莫不欢喜赞叹,或撰鸿文,或亲顶礼,参加盛典。不慧忝列师门,躬逢其盛。欣庆之余,敬纾愚诚,以志纪念。

  一遗教之不可不切实奉行也。师尊尝言,有一辈人,听其言,高于九天之上。察其行,卑于九地之下。以言行不符,终无善果。故不惜婆心苦口,剀切相劝,以期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不慧自惭业深,皈依以来,已二十余年,悠悠忽忽,德不加修,道不加进。现虽披剃,依然在烦恼海中作活计。想师尊在常寂光中,定必大声呵斥,恐其不能仗佛慈力,而得生西方,以了生死也。呜呼,自今而后,誓当自勉矣。

  二菩提心之不可不发也。师尊对于弘法利生事业,虽若何辛苦,终不推辞。当在沪上印刷净土经典时,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及赴苏掩关后,虽有来信不复之语,而凡有去信请求开示者,依然谆谆训诲。即一切拯灾救济等事,莫不竭其精神,罄其净资,以期获真实利益而后已。兹者师尊虽已生西,而弘法利生之责任,凡为弟子者,义不容辞。况当此人欲横流,邪说纷起之时,目见芸芸众生,广造杀盗淫业,三途恶道,其谁能免。可不仰体师尊之慈心,而为之救度乎。

  夫依教修持,弘法利生,正所谓自利利人,自度度人也。而二者之中,尤以依教修持为更要。敬商之诸同门兄,不知以为然否。

  文六

  栖安

  印老法师的教人,是念佛求生西方,是为善去恶,是自行化他。我们纪念他老人家,是不忘教泽,所以必须力行这三件事。

  念佛即纪念法师,念佛即不忘法师,念佛即不离法师,念佛即亲近法师。自己念,集众念,朝暮念,时刻念,行道念,无事时念,有事时也念。心不离佛,佛不离心,融万念归一念,融杂念归净念。念名号,念光明,念功德,念依正庄严。念念不离佛,念念不离净土,万行摄于一念,求秽浊相不可得。

  末法众生,业深障重,劝其念佛,诚难诚难。若欲纪念法师,继续法师之精神,则应作推广念佛之工作。以念佛纪念法师,以纪念法师心念佛。

  在此国家多难,灾祸并行,人心不安,百事难举之时,惟有念佛,始能安不安之人心。惟有念佛,始能消难消的灾难。随缘劝化,精诚感召。一心念佛,众生相泯。恭敬众生,佛性圆彰,不动道场,千祥云集。

  念佛法门,彻上彻下,在僧在俗,随缘进修。或在道场随众,或入关房独修,或居尘俗办道。一心不离正念,万善同归安养。身口意业,检摄必严。贪嗔痴念,屏除必尽。随喜功德,助成众善。净除意地,勿长愚痴。善不求人知,善行乃纯。罪必须发露,罪障始消。必明邪正之分,真伪之分,净秽之分。勿长人我之见,是非之见,利名之见,颠倒之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诸佛的略戒经,是学佛的大基础。万丈高楼,必须基础稳固,否则倒坏伤人。以佛法之高深,不将基础打牢,如何能行。所以我们学佛,必须先长养发育自己的好善心,恶恶心。闻一善言,见一善行,欢喜赞叹,礼拜,随学,遍法界,尽虚空,善机洋溢。闻一恶言,见一恶行,警省,怖畏,远离,忏悔,求三宝加被,消灭不良的别业共业。我们说一句话,做一件事,起一念头,必须细细研究是善是恶。因为我们正眼未开,恶习偏盛,在这浊恶的末世里,习非胜是,颠倒见多。所以我们辨别善恶,绝不是一件容易事。一不小心,便会以善为恶,以恶为善,成颠倒见。所以存善心而行恶事的往往有之,所以我们必须严密自考,虚心研求。地藏经里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是金口诚言,我们必须切实猛省。

  我们止恶不易,行善更难。我们不能以善养人,却好以善服人。这就成了人我是非,易酿门户之见。在世间法里,门户之见是很盛的。古今中外的党争,总有这成分在里头。这本是娑婆众生的病根,所以学佛之后,必须痛除此习。

  是己非人的习气,从我慢来。一有此心,善亦成恶。我们读法师的文钞,自称是粥饭僧,常惭愧僧,这就是示范给我们,去除我慢的。不谈玄妙,平实浅近,也是远离我慢的。不尚自力,注重佛加,借三宝之威神,消无始之业习,更是根本消灭我慢的。考实来说,我慢和学佛,本是不能并存的事。世间的习气,争名夺利,都从我慢来。真实修行,远离名利,只有是非邪正之辨,更无人我之争。

  真正止恶修善,必须藏德露疵。善欲人知,善必不真,转来转去,止成就了一个名心,煞是可怜。我们千万不可蹈这可怜虫的覆辙。我们为什么以宝贵的佛性,不去真实作诸功德,求成万德庄严的佛,享那实报身土之乐,却去枉费力气,以求虚妄不实的浮名。这还是为无明所蔽,心外有法,认妄为真,被四种倒见迷惑了,岂不可怜。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天大的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忏悔必须发露。若是掩护覆藏,便是恶上加恶,虽小亦大。星火能烧须弥,一点小罪,我们不去忏悔,也能烧尽一切功德财。所以我们必须勤行忏悔,发露自己的罪过。

  自行化他,是一件事。修己真实,便有化他的力量,化他的真实,也成就自己的功行。但根本还在自修。上来说的两事,便都是自行边事,现就化他贡献一点愚见。

  (一)电台广播每日按时放送弥陀圣号唱片及诵经唱赞,通俗讲演。

  (二)团体研究。集合学佛人士,研求教理,考察功行,总以务实贱名,真诚无伪为主。

  (三)集众讲演。可发起宏法讲演团,分赴各地,轮流讲演。欲办这事,必训练讲演人材,编定讲演小册。最好能制成浅显歌唱,训练唱歌的人材,使在集会演讲时间,领众歌唱。古代佛法的宏扬,演讲和唱诵,都很重要。可惜失传已久,今日须求复兴。陈海量居士编的在家学佛要典里,便有许多可采的材料,希望有心宏法的人士,注意这件事。

  此三种办法,是宏法的事,也便是纪念法师的事。只要佛法遍界宏扬,自可满法师度生宏愿。

  我愿佛声遍十方,闻与不闻除灾难。

  一历耳根获善因,六趣冥阳登觉岸。

  南无阿弥陀佛。

  文七

  钟慧成

  灵岩大师示现凡夫身,然度人之众,不可悉数,为近古所未有。佛法至清末,本已衰落,有渐就澌灭之象。净土精义,除少数高僧大德外,就在家二众言,知者盖甚希矣。自大师出,而佛法遂凌厉兴盛,人材亦峰起云涌,佛弟子中,修净土者十有其九。其临终有种种瑞相,可信其必已高预西方莲座者,比比皆是。至于念佛获有感应者,尤指不胜屈。流风余韵,广被国外。凡此种种,其决非凡夫力量所能为,具可概见。然大师既示现凡夫,吾人亦不欲肯定断为乘愿再来之佛菩萨。特依大师之毕生行业,吾人所应纪念者,不应仅为于其生西日,为于舍利进塔日,尤当依其行业,时时作下列警策,为纪念大师之方式。

  (一)大师之功德,已如前述,以吾人之辩慧,实非歌颂所能尽其万一。然大师一生,不论文字或语言中,未尝有斯须贪著分别。若以吾人所行功德,较之,当如大海之一沤,九牛之一毛,何可贪著自负。当忆大师,常怀惭愧。自知功德浅薄,唯恃佛力,始能圆超二死,精勤念佛,以增长功德智慧,临终决定往生,以酬大师之度生愿力。

  (二)大师念佛数十年,终日行持,寒暑不间。精苦如此,而犹常言昏散交攻,未得一心。吾人福慧根器,不能如大师之厚,念佛时间,不能如大师之久,用功不能如大师之勤,断不可妄想悟证,致生魔障。当忆大师,学其重厚慎密,虽证至断惑,亦宜隐秘,示现凡夫,带业往生,闭骄慢者造大妄语之门,杜外道魔障,附会假托之路。

  (三)大师入灭时,以弘法付属德老法师,以法事付属妙大和尚,俱得其人,众生获益者,难以计数。吾人忆念大师,当事法师和尚,如事大师,为善知识,则于一切,知所取舍,不入迷途。

  如是三端,未足概其全体。然言其大者,则忆大师功德故,知所趋止,则能念佛,亦为能念大师故。以不求悟证故,无所执持,则能一切尽舍,易精专故。以知所尊事,则有依止,不受外道邪师之所转故。

  是以能行斯三者,即为真能纪念大师之人,旷劫无改。若徒于事相,表其纪念,则入塔事已,纪念岂无。塔若不见,心将焉托。

  顶礼西方极乐界,愿赐众生大哀愍。

  常于黑夜睹明灯,常行净业知所止。

  文八

  王野枫

  窃念不慧以书画因缘,信向佛乘,而修净土。私淑吾师德泽,苦无机缘承事,非一日矣。民国廿八年夏,始从范老居士古农处询知师住灵岩,并承范公函介,蒙师摄受。大慰生平,欢喜无量。惟有憾于时艰道阻,未奉耳提面命。庸讵知未及一载,吾师竟顿息化缘,遽尔西归,令我终身不获亲承供养哉。福薄缘悭,如是耶。所遗手教一通,珍逾拱璧矣。顾皈依八年以来,行持不力,深负师恩,业障深重,弥增惭愧。兹值吾师舍利归塔,恭谨陈辞,盖纪其实,以志师德于永久,并以自勖云尔。辞曰,

  维我师尊,灵岩印祖。

  法门龙象,莲宗砥柱。

  德高望隆,泽被寰宇。

  随缘契机,开方便路。

  诱掖多方,指归净土。

  切示修功,诚敬为主。

  尽分敦伦,牧人规矩。

  皈戒十善,入佛基础。

  瓶泻云兴,无边甘露。

  利益学人,恒河沙数。

  己卯之岁,吾年廿五。

  粗涉佛经,心乐其趣。

  慨丁时艰,道路梗阻。

  僻居穷乡,独学无侣。

  既闻吾师,在灵岩住。

  神驰向往,无缘观晤。

  爰乞范公,予我尺素。

  恳求皈依,幸蒙加护。

  锡我法名,滋我法雨。

  我方自欣,有所依怙。

  曾不旋踵,哀音传布。

  遽息化缘,归安乐去。

  风木含悲,痛失慈父。

  遗恨何穷,威仪莫睹。

  手泽珍存,吉光片羽。

  恭诵一过,醍醐灌注。

  俯仰增惭,夙业深固。

  遭逢末劫,民生凋苦。

  三毒炽盛,锋镝旁午。

  展转流离,不遑宁处。

  荏苒八年,愚痴如故。

  于解于行,靡有进步。

  每念无常,中心震怖。

  兹值先师,灵塔新树。

  奉师舍利,恭敬安贮。

  谨献愚忱,质述所遇。

  以志不忘,以策警悟。

  愿与同俦,遵师矩矱。

  莲池海会,怡然共赴。

  绍隆三宝,度生为务。

  佛恩己灵,庶不辜负。

  师德孔彰,光昭千古。

  懿欤休哉,馨香永祚。

  文九

  杨同芳

  灵岩印公大师舍利塔建成,将于本年九月十九日奉大师灵骨入塔。际兹举世扰攘干戈未息之秋,法门寥落,众生苦多,念大师住世弘化,以拯救群迷为己任,以绍隆佛法为职志,教化六十载,著述百万言,自行化他,德业昭昭,世缘已尽,卒于二十九年十一月四日舍报。时光奄忽,倏焉七载,而大师弟子既沐宏恩德泽,钦仰追慕之私,固未一日泯也。

  今大师灵骨入塔,从兹灵岩山巅,永留法门胜迹。业重众生,得倾瞻礼之忱,人天欢喜,七众同祝。溯大师之一生,其修持之谨严,与愿力之弘深。莲风所被,广大无垠。念佛坐化,安养栖神。荼毗之际,舍利缤纷。即素与佛法无缘者,亦共仰其修持之精纯。综大师一生道行,视历代诸大祖师不少让,故海内外净业同人,一致同钦。奉为第十三祖,继迹东林。若非大师精修励行,功在净宗,曷克令学佛人士,如百川之朝东海,众星之拱北辰。

  不佞业重慧浅,幸获同邑项智源老居士之优宠,得闻无上甚深之佛法。项老居士早岁即耽禅悦,皈依印公大师,自燕市归来,以净土念佛法门启导后进,不佞得参预其间,亦希有之胜缘也。彼时余已久耳大师之名,于项老居士口中益知大师之盛德高行。以余私淑之情殷,项老居士乃为函介皈依。未久,大师复函来,项老居士持以相示,喜慰之色形于眉间,不及言他,即谓,印公大师函至矣,为汝取法名智芳,盖同时皈依者皆以智字排。余亦欢欣不置。自念虽不及亲炙大师道貌,既受皈依,即是大师弟子,今而后应如何不负师恩,谋所以自励化人者,正不容辞卸之任也。后数年,项老居士西归,时时于箱箧中检所赠印光法师文钞及嘉言录,辄追念项公遗爱,而益感大师之恩被娑婆,德沾群伦。他日有缘受教于印公座下,为述余之皈依经过,项老居士虽不及知,然余感念老居士之心,固不减钦仰大师之忱,以无老居士,不知有印公,非老居士之介,不能及早皈依印公也。

  余初中卒业后,辗转京沪,由高中而大学,累欲诣灵岩叩谒师座,均以校课牵身,无缘一见。旋八一三事起,烽火漫地,生灵涂炭,大师奋身揭消除劫难之方,普劝全球虔诵观音大士圣号,挽救众生苦难,悲天悯人,志切意诚,受化度者至众。迨大师入灭讯传沪,余惘然久之,益叹福薄缘悭,乱离中不克一聆大师教化,既为一己憾,更为众生悲,所幸因项老居士之介已获皈依大师,读其书,仰其行,固铭刻于心而不能忘矣。特世乱未弭,劫难相继,众生业重苦多,所赖以救度启导者正殷,奈何大师曾不稍留而遽赋西归耶。在大师久证无生,来去自在,一旦缘尽迁化,本无挂碍。而沉沦苦海之众生,亟望慈航之来渡,遽失导师,谁为拯救。

  缅怀大师平生道行,笔难尽述。余尝谓有清以来弘化事业之广之深,启人正信之诚之切,以大师为第一人。民国肇造,士庶多为风习所囿,少能具卓识高见,知出世法者。

  大师起而弘扬净土,以世出世间希有胜妙广大法门,昭示世人,俾仗弥陀愿力往生极乐国土。以净土法门之圆妙,大师指点之平实,遂使莲风普扇于中外,有缘共渡乎迷津。余曩游吴门报国寺,见弘化社流通经籍,叹为观止。想念大师创立斯社愿力之宏大。三十年来,国内无远近,乃至穷乡僻壤亦无不知有弘化社者,即远及欧美亦可见净宗典籍之流传。噫。文字弘法,其功岂有涯涘。大师化人,佛法外喻以儒教。举凡三世因果之微,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与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之法,融通贯摄,随机而说,故贤愚无不沐其恩泽。盖大师之教化,不仅关系佛法之修持,抑且为我国固有文化之阐发。

  大师慈悲无尽,德化及于囹圄,为人所共知。盖大师应会稽黄道尹,定海陶县长之请,推举学佛人士,于监狱宣讲安士全书,申述因果报应及净土法门之要旨,狱囚蒙化导者甚多,又曾任江苏监狱感化会会长,令各皈依弟子讲述佛法及修身之道,因而改过迁善,归心正法者不乏其人,此皆大师无缘慈悲之所召感者也。大师慈心至切,待人接物无不出之以诚,因势利导随缘说法,逗机感化,处处皆合菩萨济世度人之心愿。十大愿王所谓恒顺众生者,惟大师能当之。

  至大师行持之精勤,自奉之俭约,诲人之不倦,尤为人所难能。出家六十年,校印经书,亲作复函,日无暇晷,不肯舍一人不度。居恒事必躬亲,风规素朴,各方所献供养资,悉充救济之用。尚平实,戒虚浮,余在报国寺见大师旧居之关房,已略呈残破之象,妙真法师告余,昔印公在关时,有人欲为修整粉刷,而大师力阻之。其他爱惜物力之处不胜枚举。

  总之,大师有古高僧之行解,而身当世运之衰,儒道式微,乃以一肩负荷世法出世法之两重教化大任,为一热诚的实践者。吾人于瞻礼大师舍利塔时,应知所淬励,奋勇精进,荷担大师弘扬净宗之伟大事业,继续大师济世度人之慈悲精神,以供养大师之心愿,力弘佛法及儒教,秉大师遗教,誓尽形寿,往生西方,度脱众生,满菩提愿。尤应恪遵大师殷殷之训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导迷入悟,舍秽趋净。今于大师舍利塔建成之时,爰述余皈依大师之经过,并大师之道行为余所知者,与净宗有缘者共赞叹焉。

民国三十六年九月十日暑假期中作于故乡劫后之赞美楼

  文十

  蔡元湛

  印光法师,予未及见。民国三十一年,予在西安,初闻佛法。于佛经流通处请得印光法师文钞四册,始信净土法门,最易修持,可得实益。深感印光法师对我辈佛弟子之开示,语语真实。予虽根器薄劣,自读文钞,信心遂坚。南归以来,瞬将两载。以予不及于印光法师生前皈依,敬仰之心,无时或释,故于去年春专程赴苏,先诣报国寺瞻仰法师生前坐关遗迹,复上灵岩山向法师灵骨顶礼。今塔院行将落成,谨缀数语,藉资纪念。

  文十一

  朱昌其

  呜呼。茫茫浩劫,悲来日之大难。莽莽尘寰,望夕阳其欲坠。弥天兵气,何处求生。遍地哀鸿,谁为救死。已坠沉沉之业海,安期渺渺之慈舟。我大师乘愿示生,应机拔苦,示因果于三世,辨净秽之两途。度缘熟之有情,令诞登夫彼岸。法化滂溥于中外,遗教沾被乎来兹。化缘已毕,身归极乐,惟留舍利,为众福田。四众弟子,造窣堵波,恭敬供养,永大师之教泽,广化缘于无既,甚盛事也。兹际落成,敢不随喜。敬献俚词,以当颂赞。词曰,

  维兹宝塔,永镇名山。

  普度有情,出离世间。

  文十二

  熊伯平

  现在众生的苦痛,是杀机充塞了整个世界。由贪生嗔,因嗔成杀。贪恋口味,是杀劫的主因。大师教人持戒持斋,放生戒杀,正是大慈大悲,救劫良方。我不杀生,即不至被杀。凡旅居江南的居士,无不知大师放生记录的精神伟大。呜呼。大树仙人,护栖身之鸟。释迦往劫,以己肉代鸽肉。我等即不能随学,救护众生,奈何杀生自养。愿念佛同人,广宣大师护生慈训,以救生而转劫。恭逢大师灵骨入塔,不禁合掌颂曰。普愿有情,戒杀除贪。同生极乐,证大涅槃。

  文十三——为印公塔院落成作

  蔡惠明

  我有种不良的习性,就是死执成见。无论什么事,只要我认为对的,任何说话终不能改变原来的计划,所以时常弄得焦头烂额,受累不堪。后来经验随著年龄增加,渐渐知道这习性必须改掉,尤其在应付学问或处世方面。所以孔子说,知之谓知之,不知谓不知,是知也。即教我们应知事理是多方面的不是一知半解所能判断。如其强作解人,必至流弊无穷。至于弘法,只要考虑到这事不悖佛教,我们自应随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有这样四句偈,所有十方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就是令我们佛教徒要常常随喜功德的。

  起先,印公塔院兴建时,我对此事并不感到兴趣,常想,这个年头,佛教要办的事实在太多了,为什么竟将如许钜额的钱造庙建塔呢。所以我常与几位道友舌战,争论得面红耳赤,然而结果我还是死执成见,坚持原来的理由。

  现在印公塔院的兴建工程已告蒇事,纪念会并已决定于古历九月十九日在灵岩山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我听到了这消息才惭愧知悔。虽然,我当时的诽谤与阻挠并未发生什么效力,但在今日想起来,却觉得汗毛凛冽,惶恐抖栗。因为我既然是一个学佛的人,为什么竟对造庙建塔这件功德不能了解,又为什么坚执成见地胡作妄为。物质文明已发展到穷途末路的最危险阶段,假使再不以道德的力量来维持和平,那前途更不堪设想。就佛教言,狮虫多得如过江之鲫,把佛法侵蚀得变了质,如再不镇以如印公身教道德的威严,可说社会信仰就将失去重心,所以印公纪念塔的落成,在战火弥漫,道德沦亡的现在,非但树立了蔚为风范,以资矜式的里程碑,抑且针对现实,警醒群迷,其历史性的意义更不用笔者饶舌吧。否则,纪念会诸公如果像我这样的用心,那情形正不堪设想,俗语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含义就可证明。

  接到纪念会征文的信,我怔得发楞,追想昔日的非是,沉默地发露忏悔,希望读者诸公赐予证知。南无阿弥陀佛。

卅六年九月十九日脱稿

  文十四

  李凤逸

  往古一富家女子,与其女友三十二人,同沐佛恩。及佛涅槃后,富家女子尽其所有赀财,建造佛塔,塔未成而财竭,女友皆贫,不能财施相助。乃共磋商,塔工不可中止,相与节衣缩食,以竟塔功。此三十三女因造塔之功德善行,同生忉利天,即三十二天王及帝释也。由是观之,造塔功德不可思议。而今善知识等建造印光大师塔院,经之营之,卒底于成。其功德与三十三女相仿佛,而果报亦必相同。乃为赞曰,

  宝塔落成,执事敬忠。惟有志者,能竟成功。

  文十五

  厉胜通

  维师,恬淡一生,弘扬净土,超凡入圣。无常之相,已付空华,灵骨坚贞,今归兹塔。庶后之顶礼者,增其向往之心。世之说法者,指为矜式之所。千秋万禩,永耀灵光。水火刀兵,远离斯域。我瞻西方,仿佛来格。谨祝。

  文十六

  朱寿观

  印光师尊是近代高僧。际此塔院落成,灵骨入塔,当遵奉遗教,宏扬净土,茹素念佛,求生西方,以作真实纪念。忆民国十二年夏,寿观廿五岁,苦病四月。于危笃之时,见一僧来临。告曰,你病勿碍,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痊愈。予乃虔诚高声称念。约有二三日,家人怪而问其故。予以梦告,并以慰祖父与吾母。至十月起床,皮蜕发换,恍然再世人矣。吾祖深感佛力,嘱在虎跑叩谢慈恩。旋于廿五年七月望日,我镇启建佛七法会五十日,予亦参加念佛。次岁二月,承师叶居士摄引,往苏州报国寺参叩,皈依师尊。锡名智持,蒙殷殷教示以孝亲教子,吃素念佛。慈悲言貌,永镌心腑。兹逢塔院落成,谨述信佛皈依因缘,以作纪念。

弟子朱寿观顶礼谨述

  文十七 祀师

  王德厚

  呜呼。弟子自修净土,无师指导。通函皈依,幸闻师教。诲谕谆谆,慈祥恳到。罔极深恩,云何能报。师之教言,朴实平正。日用伦常,不离自性。欲报亲恩,离垢归净。福生自戒,慧发由定。厚欲来苏,师以函止。谓途多险,如亲爱子。且待将来,战祸得弭。请阅文钞,净宗诸纪。细读当知,净宗所以。时当末法,魔外炽然。见左行僻,语伪而玄。人被魔转,如蚁付膻。深达净宗,庶无惑焉。捧读师教,泣涕纵横。教言切至,慈愿恢宏。众生靡依,惟师之从。愿师久住,为法干城。岂意末劫,众生福薄。镜翳像隐,水昏月落。法留东土,师归极乐。自师西归,于今七载。遗教犹存,音容宛在。抚躬内省,少善多罪。报师慈恩,惟有忏悔。自今伊始,誓以精诚。矢信矢愿,矢以实行。作止惟戒,远离利名。行从东始,心向西倾。壹意西驰,念佛待时。命终报尽,得预莲池。花开见佛,长从我师。矢此愚诚,师尊鉴之。

  文十八  印公墨宝跋

  张一留

  文字性空寂,本来即解脱。是故恐被文字缚者,当以不离文字,不即文字为最妙。五种般若中,文字居其一,以文字可成就深忍,以文字可作诸微妙希有好事。若欲证之,其何能离。印师生平,专修净业,自利利他,高行全在乎实践,初何尝以文字称。然道法所在,文字随之。遗教指迷开悟,向昭昭在人心目。遗墨一笔不苟,如所书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等,亦早刊石流传,为缁素所共宝。兹因塔院落成,妙真和尚,谋所以报师恩者,至诚且切。爰集遗墨若干种,影印成帙,亦严亦谨,蔚然盎然。俾世之人士,睹兹手泽,咸切永思,益加精进。报师恩即所以振莲风,岂仅留纪念已哉。嗟嗟。师今往矣,而师之道犹如是,法犹如是,作礼敬观,依依无尽。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