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佛学院举行古琴文化与佛教修行讲座(图)

2014年12月26日 11:25  杭州佛学院  收藏本文     
杭州佛学院举行古琴文化与佛教修行讲座杭州佛学院举行古琴文化与佛教修行讲座
杭州佛学院举行古琴文化与佛教修行讲座杭州佛学院举行古琴文化与佛教修行讲座

  12月20日下午,应我院艺术院计锋老师的邀请,古琴名家万仲亮老师来我院讲授“琴佛之缘,演绎琴禅意境”。在这次活动中,万老师做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讲解古琴文化与佛家文化的因缘、演变发展,二是现场弹奏古琴名曲。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把古琴的文化与佛教的修行参禅的妙理完整地呈现出来,将古琴的历史与佛教的发展史结合一起,将中国古琴文化与佛家文化结合在一起,给现场者如痴如醉的感受,将古琴与禅境的震撼力和穿透力凝练成一种意境美分享给大家。

  在引用《楞严经》:“譬喻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的开场白之后,万老师正式拉开此次演讲的序幕。在此次演讲中,万老师首先讲述了古筝与古琴之差別 ,以及古代乐器的分类与演变。在讲解中,万老师引用了大量的古琴史中的典故,上溯到三皇五帝、两周、春秋战国、两汉、两晋、隋唐、两宋,乃至元明清,直到近现代,以及自己的师承。在讲解宋代的文人琴与琴僧时,万老师对宋代琴僧的传承与文人琴的意境进行了阐述,即对宋代琴僧中的慧日夷中大师,义海、知白、居月、则全的谱系与传承,普庵禅师以及文人琴中的佛教居士,特别对苏东坡的“若言琴声在琴上,放在匣中何不鸣”,南北朝时宗炳所言:“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以及宋成玉磵的“攻琴如参禅”等论题进行了阐释。

  在阐释“攻琴如参禅”的妙理时,万老师引用了佛教四十二章经的经文对此句进行解读。经云: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

  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

  对曰:爱弹琴。

  佛言:弦缓如何?

  对曰:不鸣矣。

  弦急如何?

  对曰:声绝矣。

  急缓得中如何?

  对曰:诸音普矣。

  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其次,万老师对古琴谱的现况与演变,以及这些琴谱与佛教因缘等问题进行了讲解。特别对古琴谱中的“工尺谱”及其“ 蓑衣谱”式、“智果寺古乐谱”、古琴“文字谱”"减字谱"等内容进行了讲解。

  最后,万老师为与会者演奏了《普庵咒》、《流水》两首琴曲。琴音声声扣人心弦,将与会者带到忘我之境,闻听其音,感受其律,有如古人"如入庄严宝刹之端肃"及流水展现的"相忘于江湖,桃花源之乐”之境,又有如眼观“远山含笑,水流长”的自然美景。

文章关键词: 杭州佛学院 佛学院 四十二章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