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脚弥勒:不爱笑的弥勒佛

2013年12月12日 11:37  广州日报 
交脚弥勒:不爱笑的弥勒佛交脚弥勒:不爱笑的弥勒佛(资料图)
莫高窟第275窟弥勒佛坐像(资料图)莫高窟第275窟弥勒佛坐像(资料图)
西安碑林博物馆交脚弥勒像(资料图)西安碑林博物馆交脚弥勒像(资料图)

  佛教中对佛陀的信仰,大乘佛教将其进一步神化,建立了三身佛和三世佛的观念。认为任何一尊佛都有三身:法身、报身和应身,三世佛指我们这个世界在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都有佛出现于世,而弥勒就是作为未来佛出现的。

  弥勒出生于印度的婆罗门家庭,原本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因为被预言将继释迦牟尼后成佛,因此早于释迦牟尼佛圆寂,生到兜率天宫的弥勒内院中,在那里等待着将来下生到人间成佛。

  弥勒在中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形成弥勒信仰,影响很大。早在汉代,弥勒佛的佛经,被大量翻译成汉语。弥勒佛在民间普遍受到信奉。在西秦(4世纪~5世纪)时期,甘肃炳灵寺石窟已有弥勒佛像的绘制。早期的弥勒佛是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绘制、雕塑的。形象有菩萨和佛两大类。根据《弥勒上生经》塑造的弥勒形象为菩萨相,表现的是弥勒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的形象。其特点为弥勒身着菩萨装,双脚交叉而坐,后以左脚下垂,右腿曲屈,右手扶脸颊,称作“半跏思维像”此为弥勒菩萨在兜率天等待下生的情景。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长安佛韵》展厅中,最后一件压轴的展品便是一件高两米左右的弥勒菩萨像。菩萨像刻于隋代,高185厘米,造像以带有淡绿色彩的一整块蓝田黄花石雕刻而成。1950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塔坡清凉寺,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弥勒凸目、宽鼻、阔口,面部神态安详,面容恬静,似在聆听信徒们诉说苦难。弥勒头戴饰有串珠的宝冠,冠中原镶嵌宝石。造像肌体丰润饱满,衣着厚重适体,身披丰富的缨珞饰物,交脚坐于莲台之上,质感很强。

  也许大家会奇怪,这个造像和我们今天常见的大肚弥勒形象不同。五代时期有一位布袋和尚名叫契此,他经常在江浙一带行游,大腹便便、笑口常开、乐善好施、行善四方,并且能够预测未来之事,因而受到百姓的爱戴。当他圆寂后,人们为了缅怀他,便以他的形象造像供养。经过后世的发展,演变为我们所熟悉的弥勒佛。当大肚弥勒的形象渐渐流传开来,弥勒菩萨最初的形象便逐渐被淡忘了。所以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的这尊弥勒造像比较完美地再现早期弥勒造像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同时诠释了弥勒的本尊样貌,为隋代雕刻的上品。

  其实,在西安碑林馆藏珍宝之中,另一件弥勒造像也颇为珍贵——北魏皇兴造像,北魏皇兴五年刻造,1953年入藏。造像正面为圆雕交脚弥勒,造像高87厘米,面相丰满,厚唇粗颈,衣纹绵密,早期佛教造像的特征十分明显。背面藻饰佛教故事,有佛祖降生、九龙灌顶等,画面安排呈跳跃式,雕刻手法精细,意态奇逸,精神飞动。这些造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宗教和考古价值。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