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五十年来改过迁善之事,其事甚多,不可胜举。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与诸君言之。
(1)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 孔子曰: “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曰: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 “夫子何为?”对曰: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2)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曾子曰: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3)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4)吃亏。古人云: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 “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5)寡言。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 “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6)不说人过。古人云: “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7)不文己过。子夏曰: “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注: 不狡辩弯曲己过。不掩饰自己的过错。文,掩饰。)
(8)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9)闻谤不辩。古人云: “何以息谤?曰: 无辩。”又云: “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10)不嗔。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 “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 “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闂備礁鎼崐缁樻櫠濡も偓椤繈顢欓悙顒€顎忛梺鎸庢煣閸曟ɑ绂掑☉銏$叆婵炴垶鐟ч悡顖炴煙楠炲灝鐏柟宄版嚇瀵挳鎮㈤崨濠冪槕闂佽崵濮甸崝鏇犵礊婵犲洢鈧倿鍩℃导鍗炴贡閳ь剨缍嗘禍婊堝礂婵犲嫮纾煎ù锝夋涧婵¤櫣绱掗崣妯哄祮鐎规洏鍔岃灒闁兼祴鏅滈幆锝呂旈悩闈涗粶闁诲繑绻堥獮澶愭晸閻樺啿鍓梺绯曞墲濞叉繄绮堢€n喗鍋i柛銉戝懎鈪甸梺缁樼◤閸庣敻寮鍛殕闁告劖鍎冲▓鏌ユ⒑閸涘﹥绀€闁靛洦岣跨划顓㈠磼濠靛嫪姹楅梺鐟扮仢鐎氼喚澹曢敓锟�闂備胶绮崝妤呭箠閹捐鍚规い鏃囧Г娴溿倖绻涢幋鐏活亜顕i幎鑺ュ仯闁搞儳鍏樺顕€鏌涙惔顖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