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耶稣教

2014年12月22日 19:40  宗教知识  收藏本文     

  世界各大宗教之中,佛教与耶稣教所造成的影响层面最大,在亚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受到佛教的影响。在中国,佛经翻译对近代的白话文学有很大的贡献。佛像雕 刻艺术丰富了中华文化的资产;佛法传扬至世界各地,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在泰国、锡兰等地,更是以佛教为国教。所以在文化、信仰、艺术乃至政治上, 佛教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在欧美地区,耶稣教《旧约》中的十诫及《新约》的金律,影响欧洲社会的道德生活;教堂的圣像丰富了欧洲的艺术;神学思想成为人民心中的安定剂,由于各国均以国家的力量对外发展,传播耶稣的教义,而使耶稣教成为世界大宗教之一。

  耶稣教的简介
 

  广义的耶稣教是泛指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我国所称的耶稣教,通常指第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产生的新教,为狭义的用法。 耶稣教与佛教、回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信徒遍及全球,对于西方的历史、政治、人文、艺术等,皆深具影响力。西元一世纪,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耶稣,宣称世 界为上帝(天主)所创造,人类自始祖起就犯了罪,并在罪中受苦,唯有信仰上帝及其独子耶稣基督才能获救。兹将耶稣教的发展历史分三个时期,介绍如下:

  古代:耶稣徒因拒绝崇拜罗马皇帝而长期遭受迫害,至西元三一三年,君士坦丁大帝解除对耶稣教的限制。西元三三七年,耶稣教成为罗马国教。

  中古:第五世纪,西罗马帝国亡于蛮族,上古欧洲文明陷于黑暗时代。此时耶稣教担负教化社会,保存文化的重任,间接促进经济复苏,对欧洲文明有莫大贡献。 惟因东、西罗马帝国分治,东、西方教会亦随之疏离,而于一○五四年分裂为东方希腊教会(东正教)及西方的罗马教会(公教,即天主教)。

  近代: 自十四世纪以后,罗马天主教渐趋腐化。马丁路德于一五一七年掀起宗教改革运动,遂产生新教。后以新教通称所有脱离罗马天主教的西方教会,如路德派、改革 派、英国国教会、长老会、公理会、贵格会、浸信会等。天主教经此分裂,亦力图振兴,遂有相对的改革运动,其中以耶稣会最为卓著。十九、二十世纪,则有各教 派的统一运动,致力联合世界所有耶稣教会,促进彼此合作。

  耶稣教虽然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不过他们所信仰的神仍是耶稣基督。其教义与 天主教、东正教略同,唯神与人的关系有其特异的见解。至于礼拜方式,则各派不尽相同。耶稣教的典籍以《圣经》为主,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旧 约》原本是犹太教的经典,后来被耶稣教接受,并以自己的观点做解释。《新约》则为耶稣教特有的圣经,内容以耶稣的言行为主,是为耶教的思想重心。

  耶稣教是以拿撒勒人耶稣为教主,记述耶稣的古代文献资料,绝大部分皆出自耶稣教产生后的宗教典籍,主要见于《新约》四卷福音书。一般历史文献极少涉及耶 稣之有无,且缺乏任何关于他的事迹和思想的具体记述。一般认为他约于公元前七年至公元前四年间生于罗马帝国的属国犹太(后改为行省,在今巴勒斯坦)。

  马太福音上记载耶稣的历史,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三十岁时,他离开家庭,到约旦河受洗,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禁食四十昼夜后,就开始传道:“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并表明自己是弥赛亚或基督,也就是天主的受膏者。

  他有门徒七十二人,使徒十二人,立伯多禄为宗徒之长。耶稣传道三年半的主要工作是宣讲天国的福音、教化人、医病和赶鬼,其主要的教义思想是“神学”,即:

  相信“神”只有一位,且是“三位一体”,即圣父上帝、圣子耶稣与圣灵。

  相信耶稣为上帝的独生子,称为圣子。

  相信圣灵运行在世界和人类心中,使人知罪、悔改、成圣。

  相信教会是耶稣所建立,由上帝的选民组成的团体,经使徒传下来,具有圣洁和公性(普世性)。

  相信人是上帝按“自己的形象”所造,由身体和灵魂组成,在万物中居于最高地位,但因犯罪背离上帝而陷于魔鬼罪恶之下,不能自救,唯有信赖耶稣才能蒙救而 获得永生。耶稣教示门徒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你的上帝,其次也相仿,爱人如己。”其次要诚实、不要贪心、谦卑、实践教义。

  耶稣三十三岁时 遭犹太教的高层祭司长、长老及法利赛人的嫉妒,被叛徒犹大以三十两银子出卖,在耶路撒冷被罗马派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判处极刑,钉死于十字架上,传说三日 后,耶稣复活了,又四十天后升天成为圣灵,升天前命使徒等至天涯地角传播福音,这是耶稣教认为最要紧的信仰基石。

  佛教与耶稣教
  

  佛教与耶稣教被公认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有教主、广大的信仰群众以及遍于全世界各地的传教事业。有不少人以为宗教都是劝人为善,慈悲为怀,信仰那一教都一样,但是这两大宗教在教义、思想与实践法门及仪规礼节上,却是有很大的差别。例如:

  一、“永生”与“涅槃”有什么不同?

  耶稣教认为只要信上帝天主,就能达到永生。

  佛教认为人是死不了的,不论你有信仰或没有信仰,生命是依因托缘,相续不断的。为免轮回相续之苦,佛教教人要透过宗教修行求证涅槃。“涅槃”不是死,更 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在现世现实的生活里就能求证涅槃,例如贪欲的心扫除净尽;瞋恨的心清除涤尽;愚痴、无明、邪见的心去除荡尽;烦恼、是非之心破除泯 尽;内心只有智慧、慈悲、禅悦、法喜、安乐,这就是涅槃。

  二、“博爱”与“慈悲”有什么不同?

  耶稣教倡导博爱,这种爱是指神对人,或人对人,乃至人对神的爱,其范围局限在神与人之间,所以不能广大深刻。

  佛教认为“爱”是轮回生死的关键之一,因此佛教不提倡“爱”,而提倡“慈悲”。因为爱的本质是自私与杂染,一旦爱人时,就会因爱的对象而产生执着的欲望。这种爱是有所求的,当爱不到时,很可能就会成为恨。佛教的慈悲是拔苦予乐,不仅限于人,更扩展到法界一切众生。

  三、“命运”操之在神或操之在我?

  耶稣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所创造的,包括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是,所以人的一切都要靠上帝赐与。

  佛教讲“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解脱生死烦恼必须依靠自己去实践修持。所以佛教重视“生权”,而非“神权”,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命运,所谓:“你要怎样收获,就看你怎么栽种。”

  四、“天堂”与“净土”有什么不同?

  耶稣教认为,人是因为造罪,所以才被赶离天堂,假如能透过赎罪及信仰上帝,便能上生天堂。如同流浪人回家一样,不过回到天堂后还是上帝的子民。佛教认为 “心净国土净”。天堂与净土都在我们的一念心中,把烦恼染污的心涤除清净,当下就是极乐世界,不必向往有另一个天堂与净土。

  印顺导师曾以三点说明净土与天堂的不同:

  平等而非阶级:极乐净土平等而无阶级。不像天堂,上帝就是上帝,天堂中的人也不能成为上帝;而净土的人,个个皆可成佛,毫无阶级之分。

  进修而非完成:耶稣教认为上天堂就是完成,就是最高境界。而佛教里到了净土还须再进修,直到花开见佛、闻法修行,然后成佛方是完成。

  上升而非下堕:只要上升到净土,就永不退堕;此与耶稣教的天堂思想区别甚大。耶稣教的天堂相当于忉利天宫,是五乘共土,不是大乘不共净土,在天堂里的众生,就算是忉利天主,一旦五衰相现,终会再下堕。因此,耶稣教的天堂与佛教的净土是有所不同。

  五、“十诫”与“五戒”是一样的吗?

  耶稣教的戒律以“十诫”为基础,即:礼拜唯一真神;不可敬拜偶像;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当守安息日;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伪证;不可贪婪他人财物。在每一诫之后,都有处治方法,所以其戒律着重在身行上,属于被动性。

  佛教的戒律以“五戒”为基础,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毒。五戒的主要精神就是不侵犯,在佛教里,如果犯了五戒,是讲究从内心的彻底悔改,所以佛教的五戒是属于自发性的。

  佛教与耶稣教都是重视福利社会人群的宗教,尤其近世纪以来,耶稣教在中国除了于十字街头矗立教堂传教之外,还兴办大学、医院、救济贫困,到偏远地区施诊 医疗。尤其是他们最初到中国来的时候,教堂清净优雅,不时地传出和平悠扬的钟声;牧师每星期日引导教友做礼拜,望弥撒、祈祷,教导儿童唱圣歌、圣诗的气 氛,很能接引一些群众。

  尽管耶稣教在教义、信仰等宗教思想上,不及佛教的广博、深入与圆融,但是耶稣教所作的许多慈善事业及对信仰中心义大利 罗马梵蒂冈教廷、教会的恭敬服膺;于耶稣诞辰纪念日推动各种庆祝活动,使其成为世界公定的假日;并以其祝祷仪式,为信仰耶稣教国家的国王举行登基加冕仪 式,以坚定其宗教信仰的力量,做好一个国家的领袖,都是值得佛教重视的地方。

文章关键词: 佛教 耶稣 信仰 天堂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