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舜法师:诵经杂谈

2013年09月03日 13:39  新浪佛学 微博

 文/宗舜法师

诵经杂谈诵经杂谈

  诵经在一般人看,好象很神秘,其实不然。一般寺庙里面因为人多,必须统一诵经的节奏,免得快慢不一,参差不齐,所以要敲木鱼。很多居士在家诵经,也喜欢敲小木鱼,实在并非必须。我自己有自己的一套诵经心得,比如说诵多种经,不一定只专诵一种。还有就是要朗读,不要唱读。这是很要紧的一点。所谓唱读,就是用同一种音调和节奏读,字字平齐。这种方式就是寺庙里面的诵经方式。他的好处在于心随节奏而动,久久如同流水,心气平和,会修行的,容易得定。更高明的,能随文入观。弊端在于普通人容易动杂念,跟着唱诵下去,可以诵经不妨碍想其他事情,难得实际利益。所谓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我所谓的朗读,就是象朗诵(不一定出声)散文、诗词一样,用文意统领节奏,诵出原经的蕴涵来。是感叹句的时候,读出感叹的表情;是疑问句的时候,读出疑问的态势。象这样诵得久了,经义也就大概可知了。朗读最大的好处,是培养佛经的语感。这种语感,让我在佛学研究上占了很大便宜。有老师夸我在敦煌佛教文献的研究上是异军突起,其实我这样诵经诵了十五年。

  诵经当然也有个程序,复杂的不必说了。开头先念皈依发愿的文字,主要说明自己诵经的目的。然后诵经。最后回向,也就是把诵经的功德,归向自己期望达成的目标。用浅俗一点的话来解说一下。先对佛(佛像也好,心里想象的也好)说:我真心实意的相信您啊,请您保佑我怎么怎么样吧(皈依发愿)。接着诵某某经。诵完后,再对佛说:我诵了某某经了,您可是说过的,诵这经有大大的好处。那您得让我刚才的愿望一定实现啊(回向)。

  当然,诵经可以有更深、更雅的解说。我讲经也讲了十年了,讲惯了深雅的东西,现在忽然发现浅俗的也有浅俗的味道。这些话,就算写给没入佛门的朋友参考的吧。老参宿学们,就别计较粗疏之处了。

  至于说到发愿,我觉得最好的是《怡山发愿文》(宋福建的怡山如然禅师撰),事理周圆,宗门下一直流传。可惜的是现在丛林的早晚功课已经不用此文了。我诵此文十馀年,至今每次念诵,都深深感动,所以强烈推荐!可以在诵完经后念诵一遍:

  归命十方调御师,演扬清净微妙法,三乘四果解脱僧,愿赐慈悲哀摄受。

  弟子(某甲),自违真性,枉入迷流。随生死以飘沈,逐色声而贪染。十缠十使,积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尘,妄作无边之罪。迷沦苦海,深溺邪途。著我耽人,举枉措直。累生业障,一切愆尤,仰三宝以慈悲,沥一心而忏悔。所愿:能仁拯拔,善友提携。出烦恼之深渊,到菩提之彼岸。此世福基命位,各愿昌隆;来生智种灵苗,同希增秀。生逢中国,长遇明师。正信出家,童真入道。六根通利,三业纯和。不染世缘,常修梵行。执持禁戒,尘业不侵;严护威仪。蜎飞无损。不逢八难,不缺四缘。般若智以现前,菩提心而不退。修习正法,了悟大乘。开六度之行门,越三祇之劫海。建法幢于处处,破疑网于重重。降伏众魔,绍隆三宝。承事十方诸佛,无有疲劳;修学一切法门,悉皆通达。广作福慧,普利尘沙。得六种之神通,圆一生之佛果。然后,不舍法界,遍入尘劳。等观音之慈心,行普贤之愿海。他方此界,逐类随形,应现色身。演扬妙法。泥犁苦趣,饿鬼道中,或放大光明,或现诸神变。其有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苦。火镬冰河之地,变作香林;饮铜食铁之徒,化生净土。披毛戴角,负债含怨,尽罢辛酸,咸沾利乐。疾疫世而现为药草,救疗沉疴;饥馑时而化作稻梁,济诸贫馁。但有利益,无不兴崇。次期累世冤亲,现存眷属,出四生之汨没,舍万劫之爱缠。等与含生,齐成佛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诵时,需要将“某甲”换成自己的名字(俗名、法名均可)。

  不知有有没有朋友看了我这篇小文后,也想来诵诵佛经呢?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