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觉长老:以心境转逆境

2016年01月22日 06:30  中国佛教网  收藏本文     
惟觉长老惟觉长老

  人生的遭遇,不是好的,就是坏的。在佛法来讲,好的就是顺境,坏的就是逆境。对于顺境和逆境,我们应该抱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应该要保持一个“忍”字,保持正定。面对好的境界,如果没有正定,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就是所谓的“乐极生悲”。如果遇到逆境,仓皇失措,忧愁悲伤,也是不对的,所谓大患之後必有後福,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是坏事,但不一定真正是坏事。

  祸福相依 否极泰来

  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带了大臣上山狩猎,走了一段时间,肚子饿了,口也渴了。大臣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了很多果实,又红又大,就把果子摘下来,让国王解渴充饥。国王拿到果子,用刀一削,稍不注意,把自己的手指削掉一块,流了很多血。国王起了无明,生了烦恼,就把这位大臣痛骂一顿。

  大臣受到国王的责骂,回答说:“大王啊!您受伤流血,不一定是坏事喔。”国王听了,大发雷霆,说道:“痛得要命又流了这么多血,怎么不是坏事情?你这个蠢才真是跟我作对!”国王脾气一来,就把大臣赶走了。

  这时,山上来了一群野人,准备要找一个人,挖他的心去祭拜天神。这群野人看到白白胖胖的国王,就把国王抓起来献给酋长。酋长命令部下把国王的衣服脱掉,正准备要开肠破肚挖取心脏时,忽然看到国王的手正在流血,觉得很不吉祥,于是把国王放走了。

  国王回到宫中,才发现大臣所说的是对的,虽然受了伤流了血,不一定是件坏事情,甚至变成了好事,救了自己一命。国王觉得很对不起大臣,就派人把大臣找了回来,问他:“我当时发脾气把你骂走,你心中恨不恨我?”大臣说:“启禀国王,我不但不恨您,而且还非常感激您。”国王问:“为什么呢?”大臣说:“如果你不把我赶走,这群野人一定会把我抓去祭拜天神啊!”

  从这个公案可以了解,祸与福是不一定的。无论面对的是顺境或逆境,都要本着正念、忍耐来处理事情,那么遇到坏事也会变成好事,遇到好事则会变得更好、更完美。

  能忍自安 信根具足

  所谓“能忍自安”,忍能对治瞋恚,能成就一切大事。六波罗蜜其中之一就是忍辱波罗蜜,做任何事情都要忍,儒家也讲:“小不忍则乱大谋。”顺境要忍,逆境也要忍。遇到好的事情,忍下来,就不会得意忘形;遇到不好的事情,忍下来,就不会起冲突、不容易生无明与烦恼。

  每个人都希望一帆风顺,但不免也会有一些波折。这些波折现前了,是过去生的业障,必须要忍耐。把这一关忍过去了,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假使对佛法没有信心,认为:“唉呀!我学佛这么久,天天礼拜佛菩萨、天天诵经持咒,不但没有感应,没有增加一点福报,还是一身的病。”马上就对佛法起了怀疑,这样就退失了菩提心。

  佛法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是五根之一。假使信心生了根,在顺境当中,不会起骄傲,不会懈怠、放逸;在逆境当中,知道是磨链自己、考验自己的机会,不生退悔,菩提心就生根了,将来就会开花结果。

  觉察觉照 超凡入圣

  一般人的心很粗,起了烦恼不知道反省、检讨、调伏,反而无明愈来愈重。例如,“别人对我不好,我一定要想办法报复!”始终耿耿于怀,这就是心粗;反之,“别人对我虽然不好,可是对我的修行很有帮助。他指责我,是在关心我、磨链我,他是我的善知识,我非常感谢。”这样子观照、觉照,就是心细。

  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觉察、觉照,检讨、反省,照破烦恼。功夫熟练了,无论在顺境或逆境当中,烦恼来了,自然而然就把它照破了;假使平时不用功,不用返照的功夫,遇到顺境或逆境,六根攀缘六尘,就会造作恶业。

  佛的心是细中之细,菩萨的心是粗中带细,众生的心是粗中之粗。假使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观照,保持觉性,就能解脱烦恼,超凡入圣。

文章关键词: 佛教 修行 受用 正念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