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A+A-

中秋月亮谈学佛(图)

2012年09月21日 17:21  新浪佛学

  文/沙行勉

丰子恺漫画:人散了,一钩新月天如水丰子恺漫画:人散了,一钩新月天如水

  二十年前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上,冷冷的夜,我第一个在美国的中秋节。满船的中国学生、侨胞,喧闹的音乐声中,配着有规律的马达声,在寂静的河道中航行。皎洁的月光,掩盖不住曼哈顿高楼的点点灯光,至今仍然留在我的心头。那时我想着远方的亲人,想着古老的传说,想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想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想体会这他方游子的心情,我想了解每个笑脸背后的故事。然而,我竟然不自觉的成为了一个旁观者。月亮是月亮,人群是人群,时间是时间,我无法融入任何一个场景。只有在月影中徘徊。连孤独都融入不了。

  孤独,是游子最好的小屋。习惯了孤独,喜欢了孤独。就离开不了孤独了。寂静下的孤独更是游子们奢侈的华厦。二十年前的中秋,我连孤独的小屋都进不去,心头涌上千种念头,百味杂陈。我从来不怪中秋,虽然中秋让人流泪。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众生都是“游子”。就好像是大梦中做小梦,小梦中又做梦。这旅程总是在继续。中秋的月亮只不过是如同空谷中的鸟鸣,让我们暂时停下来想想、看看。想想前路,看看后程。

  今夜中我想着。一生至今,这路走的还算有目标,有方向。虽然有风风雨雨,一时的扰人心弦,毕竟是如同镜花水月。一场梦罢了。真实的目标方向就是学佛、成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离苦得乐。离众生苦,得究竟乐。

  所有的富贵功名都是学佛的资粮。所有的困难阻碍都是学佛的动力。

  所以,中秋节的月亮不是只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不是只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是只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更不是只有“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我想今年的中秋应该有些不一样吧。

  今年中秋节的月亮,让我们想想月亮和佛的关联。

  这篇文章首先一定要赞叹佛。我们应该用各种机会来赞叹佛。普贤十大愿中的“称讃如来”,“常随佛学”就是我此篇文章的目的。希望当我们看到一轮明月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佛”。这在佛教中叫做“熏习”的功效。我们长时间的学习佛菩萨的智慧、功德、清凈、慈悲,就能熏习、凈化我们的心灵。

  以满月赞叹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不胜枚举。

  清凈月光三昧:心定如满月

  赞叹佛的目的,就是以佛为榜样,以佛的教导为标杆,来学佛。在学佛的修行中我们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凈其意”。我们要明心见性。要远离一切颠倒妄想。这不是简单的。其中一个重要的修行方式是要“定”。要将心定下来。心一旦定了,就如满月般,光明自然现前。妄想就如浮云般,总会消散。而月亮的光明慈悲普照世间,一切万物共得其利。

  请看下面的经文《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就了解月亮与我们清凈佛心的关联了。

  月的圆缺只是表相。其性湛然不动。

  从月亮的譬喻中,我们可以体会“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乘佛教教义的精髓。

  1.  月亮的本身就是自觉。

  2.  月光的普照,众生的受益,就是觉他。

  3.  月亮本性的皎洁、真如、常在就是觉行圆满。

  让我们再深入点去研究月亮代表的意义。

  苏东坡从“月有阴影圆缺”,想到了“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诗人的感性,总让我们吟咏陶醉。然而佛教除了给人无限的宗教情操之外,更有有其智慧的启发。

  我们从月的圆缺中,能体会到什么智慧呢?让我们从大般涅盘经中慢慢道来。

  “大般涅盘经卷第九。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见月不现。皆言月没而作没想。而此月性实无没也。转现他方彼处众生复谓月出。而此月性实无出也。”

  2500年前的这些话,在大乘涅盘经中,佛说的多好啊。我们以为月升于东,而没于西。其实这是我们在地球东半球的主观想法。我们“以为”。我们就错觉了。我们错觉,我们就胡涂了。我们糊涂,我们就烦恼了。

  “众生皆谓如来生于阎浮提内。或阎浮提示现涅盘。而如来性实无涅盘。而诸众生皆谓如来实般涅盘喻如月没。善男子。如来之性实无生灭。为化众生故示生灭。”

  我们众生不仅是因为“月生”、“月没”而起了错觉。更糟的是我们会“自以为是”的起了“推演”。以妄起妄,妄上加妄,层层迭迭,无有尽期。例如,以一钩新月即推论是初一,一轮圆月及推论是十五。好像是正确,其实是离“真实”越来越远。月并没有增减,我们的佛性(如来藏)本来清凈,就好像是明月般,不要因为“看起来”的阴晴圆缺,而妄上生妄,越推越远。还是定下心来,直指我们的本来面目。

  “阎浮提人若见月初皆谓一日起初月想。见月盛满谓十五日生盛满想。而此月性实无亏盈。因须弥山而有增减。善男子。如来亦尔于阎浮提或现初生或现涅盘。现始生时犹如初月一切皆谓童子初生。行于七步如二日月。或复示现入于书堂如三日月。示现出家如八日月。放大智慧微妙光明。能破无量众生魔众。如十五日盛满之月。或复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自庄严而现涅盘喻如月蚀。如是众生所见不同。或见半月或见满月或见月蚀。而此月性实无增减蚀噉之者常是满月。如来之身亦复如是。是故名为常住不变。”

  我们的佛性,生生平等,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以我们清凈的佛性而论,你与我没有不同,你我与释迦牟尼佛没有不同,所有世界一切地狱、饿鬼、畜生、天、人、阿修罗等没有差别。这是多么伟大的气魄啊。

  然而,我是自私的我。你是自私的你。我有了无尽的造业,你有了无尽的造业。在你我的阿赖耶识保持下,生死流转。从此,你是你,我是我。你的“想法”不再是我的“想法”。虽然佛性(月亮)同一,在同一个中秋月亮下,你看到了你的月亮,我看到了我的月亮。你想到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而我想到了“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其实你我都是看着同一个月啊。

  “复次善男子。喻如满月一切悉现。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泽水中若井若池若瓫若鍑一切皆现。有诸众生行百由旬百千由旬见月常随。凡夫愚人妄生忆想言。我本于城邑屋宅见如是月今复于此空泽而见。为是本月为异于本。各作是念月形大小或如鍑口。或复有言大如车轮。或言犹如四十九由旬。一切皆见月之光明。或见团圆喻如金盘。是月性一种种众生各见异相。”

  三皈依:皈依佛、法、僧。

  希望你有缘分能够学佛。使你自己快乐自在,使你的朋友亲人因为你的感染而快乐自在。使得这世界因为你的学佛而更美好。学佛就是要以成佛为志向,以佛法为所学,护持僧众而使佛法能传。

  佛法的学习。是要下大功夫的。建议大家从佛法概论的文章开始入门。我写的介绍佛教的短文也可以看看。有了点正确的认识后。就可以读读佛经了。先看金刚经不错。可以让自己吓一跳。体认到佛教的学问竟然是如此的高深。先挫挫自己的锐气为尚。知道自己的智慧不及释迦牟尼佛的万一啊。

  许多佛教的文章都可以在网上找到。例如,“般若文海”就是个很好、很全的佛教文章网站。

  我们所学的佛法都是别人说的。就如同看到别人的“手指”指着月亮。等你研究佛法有了点心得后,必定会生起无限的喜悦。到时候千万要记得“以手指月”这有名的佛教譬喻。你的有限心得虽然是你的体认,仍然只不过是自己的“手指”指着月亮。都还不是月亮。

  下面所引的楞伽经是甚深的圆顿法门。告诉我们不要计较这个“指头”, 我们这种喜欢研究学问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变成了研究“指头”。千万不要穷一生去研究指头,而以为满足。佛性月亮是研究不到。它只有“证悟”。

  用你的指头去帮助他人找到月亮吧。这就是最大的慈悲施舍了。但是要让你的指头能对着正确的月亮,我们可要多学佛啊。不要东指西指,指到了有漏的人天福报,或是指到了虚妄的气功神通等。那就不好了。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

  甚深如来藏  而与七识俱

  执着二种生  了知则远离

  无始习所熏  如像现于心

  若能如实观  境相悉无有

  如愚见指月  观指不观月

  计着文字者  不见我真实

  心如工伎儿  意如和伎者

  五识为伴侣  妄想观伎众

月夜月夜

  回向:千江有水千江月

  佛教徒都知道在东方药师琉璃光凈土内,有个大菩萨是“月光遍照“菩萨。在此顶礼月光遍照菩萨。

  其实,月亮的光和太阳的光没有差别,和宇宙一切的光都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光光一如。东西南北上下各个佛的凈土亦如是。只有各佛凈土对我们地球众生缘分深浅不同罢了。

  看到中秋皎洁的月光,怎么能不顶礼“无量光”的阿弥陀佛呢?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名师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老师们。我至心欢喜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好好学佛。

  逢此中秋佳节,我高兴我能在此时想到了学佛的因缘。我更希望能每一天,不管月圆或月缺,都能想到学佛。想到佛性的圆满,想到生灭的虚妄。想到如来的真实,想到真如的实空。想到缘起,想到性空。想到菩萨,想到众生。

  明天的中秋节,邀请了我的一些单身的博士生们来我家中团聚过节。做老师的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他们,就将这篇文章送给他们。这几天因为许多事情而忙碌、甚至烦躁。明心见性何其难啊!应该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换言之就是尽力作但无所计较。这“无所计较”还不够,应该是“无”无所计较才是,乃至“空无所空”才是。所以我们要多学佛啊。

  在写、读此文的同时,若是生了少许的清凈心,有了任何的凈功德,愿将此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共同学佛。离苦得乐。

标签:
分享到:

佛教万年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