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弘化》:纪念弘一法师圆寂70周年

2012年10月18日 10:21  弘化社
弘一大师像(徐悲鸿作)弘一大师像(徐悲鸿作)

  文/行者

  弘一法师,学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初为新文化运动之前驱,启蒙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等诸多文化领域。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从此精修佛律,民国13年出版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1942年10月13日在泉州圆寂。往生时,年六十三岁,荼毗后获舍利子一千八百粒,舍利块有六百。海内外诸缁素将其遗著结集出版,又有《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律学讲录三十三种合订本》、《南山律苑文集》、《晚晴集》、《晚晴老人讲演录》、《弘一大师大全集》等,承传南山律宗,并被遵为第十一代祖师。

  仲夏时节,我再次抵天津,行路的机缘,是为纪念弘一法师圆寂70周年,策编《弘化》杂志专刊——《纪念弘一法师圆寂70周年》,另也是因着我对弘一法师的敬仰和一种延续的求学。两年多前,我曾孤身上路,沿着弘一法师的足迹,一边查找旧的地图标记,一边阅读与弘一法师有关的数十种书籍,先后历经天津、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参访弘一法师的出生地、出家地、晚晴山房、圆寂时的屋子、化身的石碑处、舍利塔。在连续多天的奔波中,生活清苦,遭遇不少困境,但最终也彷佛随着弘一法师的足迹、著作,体验了他的精神世界。收获可谓历世愈久,愈觉得良多。并自此敬奉弘一法师为做人、治学的榜样,在国内十余所大学讲演《遵循弘一大师的足迹》,以作自勉勉他。

  这次受到弘化社同仁的邀约,重走弘一法师之路,在纪念弘一法师之余,实在还有两种念想:一是弘一法师在世时期,为大文艺家,曾提倡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对文化和艺术界影响至深,于当今仍然有着教化和借鉴的作用,我们不该忘却,应予继承和发扬;二是弘一法师出家以后,于佛法的真实修持上,穷究华严、中兴律宗,导归净土,犹如高擎明灯,使得许多学人生起庄严、清净之心,无论出家在家的佛弟子,均可依止弘一法师,作为我们修学的典范。

  所以,数月之间,我和弘化社的诸位师兄,又相继拜访了各地与弘一大师有关的法师、大学者们,希望通过他们严谨、真知灼见的解说,能够令更多佛弟子和青少年人,重新认识李叔同——弘一大师,在修行上、包括生活上、学习上、事业上,都能收获智慧和一份清凉!这是我们共同的一个愿望,也是对弘一法师精神的一份微小的传递。鉴于编者才识有限,文中若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善知识不吝指正。

  南无弘一法师!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行者 2012年10月12日

标签:
分享到:

佛教万年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