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第一节 怀疑把我们引向真理

2012年10月29日 13:14  新浪佛学

  有些人对佛教半信半疑,而在这个世界上,先起犹豫最后还是走向正道的人也有很多。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生最终的目的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因这个信条的驱动,他在哲学、逻辑、生物、心理、政治、经济、美学等广泛的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炫目的成就,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一生警示着世人,人不只能局限于动物般的对生存的奋斗,醇酒、美女、名车、别墅等不应作为生活的全部内容,人的可贵应在于他的觉醒与思考的能力。而一个人要获得这种觉醒与思考的能力,最初的源动力乃是由于怀疑,正如大文豪莎士比亚所说:“怀疑是大家必须通过的大门口,只有通过这个大门口,才能进入真理的殿堂。”怀疑可使人从愚鲁转成睿智,从闭塞转成开明,最终拨开生活中的层层迷雾,获证人生最真实、究竟、圆满的本来真理。

  世界上的人们一般可分为二类:一类是不怎么有智慧的人,他们在做事情时不经详细考察和思虑,就直接随随便便地去做;另外一种人,做什么事都要经过详详细细的观察后才开始实行,这就是比较有智慧的人。如果属于这类有智慧的人,无论你是信佛教的还是不信佛教的,当你对这个世界上的许多现象进行观察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怀疑,然后促使你去研究,深入研究过后,才可能得到正确完美的结论。这在佛教也不例外,比如你首先对佛教教义产生了怀疑,然后去进行接触了解和研究,最后也就得到了一种成果或结论。德国的哲学家阿伯拉尔说:“怀疑把我们引向研究,怀疑使我们认识了真理。”玛辛达在《幸福的蓝本》中曾讲过这样一个伟大学者的故事:“第一批将巴利语佛教文献翻译成英语的学者之一,是一位基督教著名神父的儿子。他选择这项工作的最初目的,是要证明与佛教相比基督教所具有的‘优越性’。他的这个任务虽然失败了,但他取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还要大的胜利——他成为了一名佛教徒。我们一定不能忘记这个令人愉快的机遇,正是这个机遇促使他从事这项工作,使数以千万计的西方人也因他而得以接触到珍贵的‘法’。这个伟大学者的名字,就是雷斯·戴维斯博士。”我们佛教徒都认为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不管是哪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有理智的科学家去进行观察和研究,都是不能推翻的;如果佛所说的理论教义真正是能被推翻,那佛教徒也不会固执成见,我们自己在真理面前也只能低头。

  不管是信佛教还是不信佛教的人,你都应该去研究佛经。作为佛教徒,研究佛经教义当然是应当的;而作为不信佛教的人,认为佛教是迷信、不科学的人,如果你想否定佛教的观点,那也应该进一步地研究,因为你认为佛教是不合理的,那你必须要知道佛教的道理,否则你就没有权力来否定也没有能力来破斥它的观点。只要真正地去研究佛经,你对佛法的一些道理和内容就会生起理解,而这样往往会使自己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利益和好处,有许多人也就是以这种方式逐渐地趣入了佛门。比如几年前有一位美国的研究生,在准备数年后考博士学位的论文时,他拟定论文题目是有关宗教中佛教的内容,目的是想对佛教的观点进行反驳和否定,于是他开始到佛教圣地的印度以及不丹和锡金等国进行考察并深入研究佛教典籍,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佛经里那些博大精深的内容就渐渐印入了他的心,最后他不但不诽谤和驳斥佛教,而且论著的内容也变成了对佛教里深深的轮回学说的论述研究,结果他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成功地获取了博士学位。

  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的智慧结晶,至今仍保存在卷帙浩瀚的《大藏经》中,从古以来的各国家各民族都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并从中吸取了大量的精神智慧食粮。比如除汉文《大藏经》外,还有巴利语、梵语、藏文、西夏文、蒙文、满文、缅语、泰语、日语等等文字的《大藏经》供各国人民学习研究。当代西方科技先进的国家更是掀起了研究学习《大藏经》的热潮,美国的康乃尔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日本的京都大学、立正大学、台湾佛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日本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研究所、韩国汉城国立大学,以及英国、法国等世界上有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在大力地推进佛典《大藏经》的研究利用工作。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宗教研究院于1994年还成立了佛教电脑资讯库,目的是为了通过电脑多媒体技术把佛典大量输入光盘,以便为世界各国研究《大藏经》的人们提供一个更为方便快捷的现代化手段。如果是一个有理智的怀疑者,为何不对这些客观事实进行观察思维,甚而进入佛教,寻找那些你认为是迷信、是不合理的观点呢?如果你能客观公正,相信你的考察研究之旅定会有无限风光!

标签:
分享到:

佛教万年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