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宝的功德

2013年01月06日 15:20  新浪佛学 

  僧宝功德概述

  佛弟子应该于一切时处随念僧宝功德。

  《随念三宝经》对僧宝功德概述如下:

  僧者,谓:正行、应理行、质直行、和敬行,所应礼敬,所应合掌。清净功德,净诸信施。所应惠施,普应惠施。

  正行:远离一切过患,守持戒律。

  应理行:通达佛法诸义,安住禅定。

  质直行:不住常断诸边,安住正见智慧。

  和敬行:比丘、沙弥,比丘尼、沙弥尼等所有僧众,为利有情,见解戒律皆然相同,共趣解脱。

  所应礼敬、所应合掌:僧宝了悟甚深法性,世间无论何人,皆应对僧宝合十顶礼,表示恭敬。因为只有仰赖僧伽,才能引导众生趣入解脱。经云:“大悲世尊礼大众,尊敬和合大德僧,诸佛尚自致殷勤,何况凡夫轻慢众。”

  清净功德:僧宝具有庄严殊胜的清净功德,这是就僧人内心隐匿功德而言。末法时期,多有人喜欢对出家人的言行仪表品头论足,或以名声大小判别僧人成就高低,这都是不可取的。

  《阿含经》云:

  我末法中出家人,志求菩提微妙果,

  于浊苦恶世界中,常在如来清净众。

  僧中或有求四果,或以证果在僧中,

  此等八辈诸上人,和合僧中常不断。

  或有深广学智慧,或有息虑习诸禅,

  并皆集在僧众中,犹如百川归大海,

  殊胜妙宝大德僧,长养众生功德种,

  能予人天胜果者,无过佛法僧宝众。

  净诸信施:僧团大众,远离过患,相续清净,自然成为其他有情的无上供养之处。僧团持戒修行,远离过患,唯有功德,所以即使用三千大千世界的财物供养,亦不会对其构成障碍。对僧众或一位圣僧作供养,能令有情培植善根,增上福报。僧宝的这种功德,被称为“净诸信施”。如《赞僧功德经》所云:

  唯当尊重生敬心,因此受胜诸天报,

  佛日灭没虽久远,僧宝连晖传法灯。

  犹如龙王降甘雨,大地萌芽普洽润,

  和合僧宝亦如是,雨于如来妙法雨,

  滋润枯渴诸群生。

  所应惠施:田地肥沃,庄稼可以茁壮成长;同样,供养僧众殊胜福田,利益极大,能生无量利乐。

  普应惠施:无论何时何地,堪为整个世间众生最大供养处,与之相等者无曾为有。世间众生被烦恼染污,而僧众却于染污中解脱,犹如毫无瑕疵的如意宝,堪作世间无上庄严。

  关于僧宝能生无量利乐的功德,有的注疏中,是以修行品位的不同分别予以解释的。对资粮道位行者,所应礼敬;对加行道位行者,所应合掌;预流果位行者,清净功德;一来果位行者,净诸布施;于不来果位行者,所应惠施;于无学阿罗汉果位行者,普应惠施。

  圣僧的功德

  已证圣果的僧宝,称为“圣僧”。圣僧的功德有八:智慧三功德、解脱三功德及根本二功德。

  圣僧的智慧有三种功德:如实见智、尽真实智、自觉圣智。

  如实见智,是指如实了知本性的智慧。

  如实了知本性的智慧,是指彻见一切染净法中所有真如,即究竟的甚深智慧。这种智慧能觉知事物的空性、甚深的究竟真理、现象界的真正本性。在梵文中,“如实见智”即如所有性(yathāvadbhāvigatā),意思是“完全如其所是”。例如,视红色为红色、视黑色为黑色;如果我们把红色看成黑色,或把大的看成小的,就不是如实地觉知事物的本性。如实了知本性的意思是:觉知现象原本如此的本性。

  圣僧的这种智慧能真正了知现象界的本性。我们如果不修行,或者没有证悟空性,常常会误以为事物的存在是坚固的、实有的,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质。即使我们在思想上得到一些智慧的启示,从理论上了解了事物存在的非实有性,我们却无法亲身体证空性。但是,圣僧却能如实地看到世界不具真实和具体存在性的真如实相,他们证悟了一切事物皆为缘起性空的本性。

  尽真实智,是指见到一切存在现象的智慧。

  见到一切存在现象的智慧,指遍知一切事物的相对本性、觉知任何依因缘而显现的现象。在梵文中,“尽真实智”即尽所有性(yavadbhāvikata),意思是指见到任何存在的一切。它的原义是:如果有七个物品,就能觉知到有七个物品;如果有一万个物品,就能觉知到一万个物品。圣僧能觉知任何一切存在的现象,且这种觉知是完整的,不是部分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论其特质为何,都被如实地觉知,这是完整、全然的了解。凡夫的知识或许相当广博,但却一定有限制,一定有不明白或不了解的事物。圣僧证悟的尽真实智具有遍涵一切的智慧,即广泛的真理。

  自觉圣智,即觉知内在的智慧。

  表示修行者觉知自己内心的本质,觉知每一众生皆存有的佛性或开悟的潜质。如实了解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都能达到圆满的证悟。在梵文中,“自觉圣智”即自证圣智(svapratyātmāryajñāna),指依靠自己觉知或证实的智慧。自觉圣智实际上包含于前两种智慧(即如实见智与尽真实智)。但是,这里为了阐明及强调觉知内在智慧的重要,它被单独描述为一种功德。由于人人都有佛性,所以我们不必以“我永远也无法达到证悟”或“我无法达到圣众之成就”而懊恼气馁。圣僧的自觉圣智,确证每一位众生都具有证悟成佛的因。正是由于这第三种功德——觉知内在智慧,圣僧具有致力于广大度生事业的无畏勇气。

  圣僧的智慧三功德至为清净。这三种智慧功德,使圣僧也具有以下解脱的三种功德:远离贪著;远离遮障;离于小乘之见。

  僧宝解脱三功德之一是离贪著。贪为三毒之首,离贪著是指见道以上实际破除烦恼障的解脱境界。

  僧宝解脱三功德之二是离遮障。遮障是指不能透彻了知、见知事物,即所知障。见道位以上的圣僧可以透彻地了知事物。

  僧宝解脱功德之三是离于小乘之见。以自觉圣智能脱离贪著与遮障,便能离于小乘之见。解脱的第三种功德,实际上包括前两种功德(即离贪著和离遮障);然而,为了强调菩提心的重要性,这里把它单独描述为一种功德。小乘之见,主要指没有发大乘菩提心的声闻、缘觉者的见解。声闻者不关切其他有情众生成佛的事业,因此没有救度其他众生的意愿;缘觉者又称为独觉者或辟支佛,觉得仅只为自己而成佛就足够了,因此也没有度众生的志愿。

  根本二功德是指悟德和断德。悟德包括上述三种智慧正见功德,即道谛功德。断德包括上述三种解脱功德,即灭谛功德。

  对初地到十地的菩萨来说,功德和智慧虽然并未达到究竟圆满,破断烦恼障与所知障也并不完全彻底,但由于正处在断悟的某个阶段上,所以仍可以视作具有断、悟二德。

  总而言之,证果的圣僧已经超越轮回,具有智慧及解脱的根本功德,以上六种细分的功德加上两种根本功德,总共是八种功德。

  僧宝功德无量无边。依靠僧宝所植善根,乃至轮回未尽,直至最终证悟成佛,都永无枯竭。所以我们应如理如法皈依僧宝、随念僧宝。如能在此基础上,对师僧产生信心,正确依止,所获利益更是无量无边。

分享到: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