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说他佛子过”,往往都是“因惑”引起的,而非对方真有多大不对之处。这就如同身着不净之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一股怪味儿,而却不停地埋怨别人味道不对一样;由于烦恼的缘故,我们也往往经常只是闻到他人有着这样那样的“味道”,而不晓得这是源于自己我执不净的怪味儿。这也像东坡居士与佛印禅师的那段公案一样,东坡心秽故,定中见佛印如粪;而佛印心净故,定中则见东坡似佛。
因为烦恼的缘故,而说其他佛子的过错,其罪之大,简直不可思议。有关这一方面,大乘经论中多有阐述,大家不妨参阅《华严经》、《入菩萨行论》等,深信因果且信佛语不虚者,都不会不怵目惊心,而戒惕谨慎。
菩萨密行不可思议,凭借我们的小聪小慧,实在难以辨认谁为真佛子,谁为大凡夫,所以,万全之策,便是把一切众生都要看成佛子,乃至等视如佛为妙。正如六祖所说得那样“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非我不非,我非即是左”,倘能如此行持,庶几不致有误矣。
当然,依照律制,出于一种善良的心愿,而如法地规劝别人,自然不在“因惑说他佛子过”的范畴,而是佛法路上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高尚风范;在布萨时,知过不说、当谏不谏,只想作个圆滑的老好人,反而是严重的犯戒行为,此又不可不知也。
※【释异】
本颂第一句“故于已入大乘者”,有的译作“故于大乘诸行者”。前者是直译,后者是意译;二者在文字与理解上都无不妥之处,但前者更倾向于藏文原文,故取前译。无碍大局,故谨供参考而已。
利敬能使互争执,
且损闻思实修事;
故于亲友施主家,
力断其贪佛子行。
(当我们身处亲友、施主之家的时候,)
由于利敬的缘故,
不但会使互起争执,
而且还会使闻、思、修的(佛法正)事
变得衰弱下去。
因此,断除对亲友、施主之家的贪著,
(有关这一点儿,)
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