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行三昧”

2013年06月28日 11:25  新浪佛学 微博

  一行三昧,又名“一相三昧”、“一相庄严三摩地”,就是观法界平等相的“三昧”。修行“一行三昧”而证悟者,可以达到三种境界:

  不生憎爱取舍之心。

  穿衣吃饭当中,虽有动作,心却是如如不动。

  能所双亡,真妄均除。

  所谓“三昧”,就是正定的意思,也就是将善心住于一处而不妄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例如写字写得好,就有“写字的三昧”;说话说得得体,就有“说话的三昧”;处世圆融无碍,就有“处世的三昧”。甚至骂了人,还能令对方心生欢喜,这就是有“骂人三昧”。

  因此,“三昧”的定义,亦即所言、所行、所作都能表现到最恰当、最相应、最究竟的程度,也就是:第一、凡事进入甚深境地者;第二、为人处事有最完美的表达者;第三、处世待人最圆融者,乃至生活中有禅的洒脱、幽默、看破者,都是三昧。

  《摩诃止观》说,三昧有四种:

  常坐三昧:以九十天为一期,专心一意坐禅,口中称念某一尊佛的名号,心意集中一处,而观照真如法性。

  常行三昧:又称“般舟三昧”,也是以九十天为一期。九十天之中不可盘坐,更不可以躺卧,只准许站立行走,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绕室行走,不能休息。

  半行半坐三昧:就是现在的“禅净双修”,可以打坐,也可以绕佛,又可以跑香。

  非行非坐三昧:就是随自己的意思,在行、住、坐、卧之间,把心安住在“不动念”的境界。

  其中,常坐三昧又叫“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就是在一切“处”、一切“时”、一切“行住坐卧”之间,常行“直心”;“一行三昧”就是修行的时候,能够“真心、直心、净心、不动心”;“一行三昧”就是“最上禅”,是如来的“清净禅”。当自己能够舍诸妄想、杂念,把“心”如实地会于一理,或是想一佛、观一佛,念念相续,不懈怠;在一念中,能够见到十方诸佛,见到法界无边的光明,得到“大辩才”、“大解脱”,那就叫做“一行三昧”了。

  此外,又有所谓的“辩才三昧”、“无住三昧”、“无心三昧”、“无我三昧”、“欢喜三昧”、“游戏三昧”、甚至“睡眠三昧”等。“三昧”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能够与“定慧”相应,能在生活里“不动心”,就是进入了“三昧”。

  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的鸠摩罗什大师,幼年时,有一天随母亲到寺院去参拜,看到佛前一个铜铸的大磬,觉得很好玩,就把大磬当帽子一样戴到头上。一旁的母亲看到,对他说:“孩子!你怎么能把铜铸的大磬当帽子戴呢?”

  鸠么罗什说:“啊!这是铜的呀!”当下一念分别心起,顿感好重、好重!

  所以,“无心”的时候,重的东西都会失去了重量,这就是“无心三昧”。“无心”,就是对外境没有分别,所谓“只要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假围绕”。

  此外,还有“游戏三昧”,在佛教史上有许多参禅得道的禅师们,如济公活佛、金山活佛、飞锡禅师、普化禅师等,他们在世间种种的神通变化、游戏自在,说明他们的修行已经达到生死一如、物我双亡、运用自如的“游戏三昧”境界了。

  如何修行才能成就“三昧”呢?天台的湛然大师说,有四种方法能生“三昧”:

  三个月中,除了饮食便利外,不睡常坐。

  三个月中,或弹指间,不生一念,不生我想、我执、我爱、我贪。

  三个月中,经行不休息,如修“般舟三昧”。

  三个月中,说法而不求利养。

  假如能够依照上述这四种方法修行,自能达到人我双忘、物我一体的“三昧”定境。

分享到: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