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亚热带的印度,气候热多雨,夏天的雨季长达三个月,虫蚁繁殖迅速,草木生长繁茂,出家人为避免出外托钵行化时踩伤虫蚁与草木之新芽,招引世人讥嫌,于是规定在雨季里避免外出,聚居一处,安心修道,称为“结夏安居”。
而佛陀在世最初就,并没有夏安居。全年内僧人只要觉得时机合适就外出化度、讲法。如果发现一个地方安静,会去那个地方修习禅定。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僧众都得长途行脚。这些地方远离都市,处于边远的农村、山区或沙漠。
印度雨季长达三个月,瀑雨水涨,僧众往往在大水里漂失佛陀规定要携带的法衣、僧钵、卧具、针筒等资具。此时新出的稻苗看上去像草一样,僧人就常常误踩倒了新出的稻苗,使农民很痛心。
有居士见而诽谤:“沙门释子不羞愧,一年到头行走却不看季节气候,漂失衣具,踏杀生草。外道尚且有三月安居,连虫鸟也有巢窟安住,沙门释子为何这样做?”僧众听了很惭愧,其中有乐持比丘,以此请示佛给个办法。佛陀教诫:“雨季时连鸟都不出巢。为什么僧人不可以聚居一处呢?”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佛陀治制僧人雨季须结夏安居。僧众安居一处,不得外出打坐、讲法,要聚居一处精进修行。在家人想听僧人讲法,需要到寺院里来。佛陀设此戒缘起就是为了避免在家大众对出家弟子的诽谤。
从此,出家五众皆遵制安居。安居时候,比丘与沙弥可在一起安居;比丘尼与沙弥尼、式叉摩罗在一起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