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十祖虞山普仁截流大师佛学思想

2013年10月23日 16:05  新浪佛学 微博

  截流大师著述不多,然从其《 净土警语 》所示,大师注重真修实干,在切实的净业修持过程中,予以理性的指点,言言见谛,语语归真,应机施药,实乃末世众生的醍醐妙味。兹将大师净土思想略标为三:

  (1)真信切愿,成办净业

  大师于《 劝发真信 》一文中,将真信的内涵及无真信的弊端,和盘托出。大师云:

  净业行人须具真实信心,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旃陀罗辈,仅差一步耳。如是信心,岂为真实?

  所谓真信的内涵有三: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无二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我虽颠倒迷惑,觉性未曾失;我虽积劫轮转六道,觉性未曾动。故曰莫轻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第二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弥陀是究竟佛,性虽无二,位乃天渊。若不专念彼佛,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苦无量。所谓法身流转五道,不名为佛,名为众生矣。第三要信得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之外,是我心内之佛。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应,如磁铁吸铁,无可疑者。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也。

  具如上真信者,虽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可回向西方,庄严净土;何况持斋秉戒,放生布施,读诵大乘,供养三宝,种种善行,岂不足充净土资粮?唯其信处不真,遂乃沦于人天福报。故今修行,别无要术,但于二六时中,加此三种真信,则一切行履,功不唐捐矣。

  大师的剖析,精辟入微,契理契机,慧眼独具,堪称法炬。

  (2)激扬行人的厌欣心

  大师洞悉净业行人虽终日念佛,往生成就者鲜少的原因,对症投药,婆心切切。往生未保的原因是:

  爱桩未拔,情缆犹牢。唯贪爱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但情爱一分疏淡,则净业一分成熟,于生死岸头庶得解脱。

  今之富贵利达者,或贪粗敝声色,不知苦本;或著蜗角勋名,不悟虚幻;或复爱殖货利,会计经营,现在碌碌一生,将来随业流转。阿弥陀佛刹中依正庄严,无量胜妙乐事,不闻不知,从生至死未曾发一念向往之心,反不如穷愚困厄之夫,多能念佛,从冥入明,转生胜处。故敬劝净业行人具真实愿,发欣厌心,视三界如牢狱,视家园如桎梏,视声色如鸩毒,视名利如缰锁,视数十年穷通际遇如同昨梦,视娑婆一期报命如在逆旅,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务。果能如是,若不生净土者,诸佛皆成诳语矣,愿共勉之。

  大师的开示,确实点出了末世净业行人的通病。真信愿与欣厌心具内在同构,无真信切愿生不起欣慕净土、厌离娑婆之心,无欣厌心亦不能圆满真信切愿心。大师激扬行人欣厌心,令其强固信愿,成办净业,用心可谓良苦。

  (3)事理一心不乱之诠解

  大师从七日精进念佛修持的角度,阐述事理一心的相状与境界。大师云:

  七日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去,使心中一句佛号,历历分明,着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乱,亦不沉没,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者。

  若能体究万法皆如,无有二相,所谓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因果不二,依正不二,苦乐不二,欣厌不二,取舍不二,菩提烦恼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是诸二法,皆同一相,一道清净,不用勉强差排,但自如实体究。体究之极,与自本心忽然契合,方知着衣吃饭总是三昧,嬉笑怒骂无非佛事,一心乱心终成戏论,二六时中,觅毫发许异相不可得。如是了达,方是真正学道人一心精进持名。前一心似难而易,后一心似易而难。但能前一心者,必可往生净土;兼后一心者,可阶上品往生。然此两种一心,皆是博地凡夫边事,凡有心者,皆可修学。

  综上所述,截流大师的净土思想重在事修上着力,诚笃恳切,总欲净业行人如法如理地修持,出离娑婆火宅,往生极乐莲邦。大师一生自行化生的行业,即以此为主旋律。今日捧读大师文句,亦有回肠荡气之感,堪具净宗祖师的风范。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