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东林大佛·阿弥陀佛

文殊发愿·普贤劝进·如来授记

·《观佛三昧经》文殊菩萨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

·《华严行愿品》普贤菩萨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起信论》,马鸣菩萨示最胜方便,谓:“专意念佛,即得往生,终无有退。”

·《楞伽经》,佛告大慧:“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往生论》,天亲菩萨圆彰净土心要,和盘托出,奠定后世净宗脉流。

以上略举五大菩萨。其余菩萨修净土者,不可胜纪。

赞净土超胜 : 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是以《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弥陀示现之永明,著《四料简》而终身念佛。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者,岂徒然哉!【全文】

《净土五经》免费赠送结缘

《净土五经》的楷定经过

念佛法门大畅诸佛如来度生出世之本怀,乃释尊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故其根本经典的选取,关涉佛法隆替至深且巨,祖师大德于此亦谨慎著力。净土宗根本经典的选取,经历一千余年的料简,降至晚近印光大师手中才最后定局,《佛说阿弥陀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无量寿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参而为五。【全文】

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确立

净宗立祖之说始于宋代,祖师也不像他宗的法系那样有前后传承的关系,而是后人根据其修持成就以及弘扬贡献推举而成。【全文】

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

慧远大师前后·净土宗在中国的弘传情况

随着东汉末年净宗经典的翻译与传布,难信易行的念佛法门在理论与信仰修行层面,经历了四众弟子的观察、试探到最终接纳信受的曲折过程。

在念佛法门流布早期,中国信众潜修密超者不乏其人。文献记载最早发愿求生净土并得以验证的有西晋的阙公则。阙公则居士专勤念佛法门,晋武之世往生于洛阳。道俗设追念会于白马寺中,其夕转经,中夜时闻空中有唱赞声,仰见一人,形器壮伟,仪服整丽,言:“我是阙公则,今生西方安乐世界,与诸菩萨共来听经。”……【全文】

生平事迹

远公大师(公元334—416年),东晋时代人,俗姓贾,出生于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世代书香之家。远公从小资质聪颖,十三岁时便随舅父游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儒学,旁通老庄。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 般若经 》,于是悟彻真谛,感叹地说:“儒道九流学说,皆如糠秕。”于是发心舍俗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修行。纵观大师一生的德业,可概述为四:……【全文】

佛学思想

远公大师的净土思想是古印度净土教在我国初始弘传的理论结晶,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同时又与东晋时代苦难现实的催化以及远公个人修学背景相关。兹对远公净土思想特色概述有三:……【全文】

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

传世著作

大师遗著存世者共五部九卷,计为《 观经四帖疏 》四卷,《 往生礼赞 》一卷,《 观念法门 》一卷,《 法事赞 》二卷,《 般舟赞 》一卷,以及在中国流传的其他偈文。

《观经四帖疏》乃是大师在精诚念佛恳切祈祷下,得到感应而撰成。大师自述著作《观经疏》时,每夜圣僧(阿弥陀佛)入梦,指示如何写作;著作完毕,诸佛皆来放光证明。

生平事迹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生于隋大业九年,安徽泗州(一说山东临淄)人,年少出家。大师本迹不可测度,《天竺往生略传 》云,善导是阿弥陀佛化身。莲池大师亦云:“善导和尚,世传弥陀化身,见其自行精严,利生广博,万代之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若非弥陀,亦必观音、普贤之俦。”……【全文】

佛学思想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在信仰上,具有强烈的宗教情怀;在理论上,继承昙鸾、道绰二大师的净土思想,并丰富发展为一以“他力本愿”为核心的净宗理论体系,澄清了诸多净土理论上的迷误,为净宗在中国的弘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总的来说,大师从契理契机契时的角度,完成以“他力本愿”为核心的净宗理论体系,大畅诸佛度生出世的本怀。……【全文】

昙鸾、道绰二大师

昙鸾、道绰二大师,对净宗根本理念的建构,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且专修净业,志求往生,亦属功德高盛之列。然净宗所列十三祖之中,并无他们的的历史悬案,余以为:鉴于昙鸾、道绰、善导三大师有一明显的传承脉络,故取集大成者——善导大师为代表,列为二祖,与慧远大师交相辉映,一则自他二力并重,一则突显他力本愿。这两大念佛法门的参照坐标,提供中国净业行人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春兰秋菊,各擅其美。只有应机之差异,并无实质之高下。

北魏昙鸾大师作《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略论安乐净土义》,依据《无量寿经》意旨与龙树菩萨的判教,倡导他力本愿说,为净宗理论建构提供坚实的基石。道绰大师的《安乐集》,承继昙鸾大师的教旨,强调依阿弥陀佛本愿力,可得往生净土。立圣道门与净土门的教判,力倡在末法时代,众生出离生死的要路,非依净土一门而莫属。

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

生平事迹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开始学道于成都唐公,二十四岁时,离开四川到荆州玉泉寺,依惠真剃度学道。后遵师命去南岳衡山(湖南省衡山县西南),从通相律师受具足戒,更于其座下学经、律。闻慧日法师离京至广州,大师前往谒见,恭敬求法。慧日法师教示不可独然独善,应依《无量寿经》修念佛三昧,以救济群生。大师从此顿息诸缘,专修净土。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归衡山建立精舍,号弥陀台,仅安置经像。大师精苦修道,有人供养食物则吃,无人供养则食野果花草。衣着唯求御寒蔽体而已。慕名来求道的人,常见一人身形羸弱,尘垢满面,负薪担水,都以为是大师的侍者而轻慢之,及打听方知那正是大师。由于大师万缘放下,精进念佛,于是发得念佛三昧,常感圣境现前。……【全文】

佛学思想

承远大师一生投注念佛实践,不图著作,未见大师有何著作传世,故大师净土思想亦无从考究。然从承远大师修道经历来看,似服膺慈愍三藏的教旨,坚持戒行,专修般舟三昧,以此自利利他,成就一代祖师的特有风范。

建立般舟道场

大师教化众生,善立中道,随机设教。为了使众生早证道果,大师殷殷开示念佛法门,并将经教法语,弥陀名号,书写在大街小巷,镌刻在山岩溪谷,苦口婆心地劝勉众生念佛求生净土。从化者甚众,前后受法弟子千有余人。

后来,代宗皇帝奉法照大师为国师,闻法照大师言其师有至德,便也推尊承远大师,顶礼有加,赐大师所住持的寺庙为般舟道场。

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

传世著作

大师一生修持念佛法门,精进勤苦,有诸多殊胜之感应,不胜备述。并撰有《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 》三卷、《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 》等问世流通。

法照大师遇文殊菩萨教人念佛的公案

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无令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 ……【全文】

生平事迹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初由东吴来庐山,慕远公之芳踪,结西方道场,专修禅观,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承远大师侍于佛侧而大惊悟。永泰年中(公元765—766年),登南岳衡山,师从承远大师受净土法,后始修念佛法门。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夏天,大师于衡州湖东寺,启五会念佛道场。……【全文】

佛学思想

法照大师的净土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会念佛的理念中,按大师自述,此五会念佛实系阿弥陀佛亲授。五会念佛体现净宗以音声作佛事的特质,五会念佛的音声旋律与西方净土的音声能产生共振的效应,诚为不可思议之法门。惜此五会念佛在末法只传五百年,现已绝响,亦是末法众生业重福薄所致。……【全文】

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

生平事迹

少康大师(?—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缙云县人。母亲罗氏梦游鼎湖峰,有玉女授给她一枝青莲花说:“这枝青莲花很吉祥,寄于你所,当生贵子,冀爱护之。”大师降诞日,青光遍室,散发着芙蓉的芬香。……

大师十五岁受戒,学律五夏后,往江苏江宁龙兴寺听讲《 华严经》与《 瑜伽论》。唐贞元初,游学洛阳白马寺时,见佛殿内文字屡放光明,仔细寻看,原来是善导大师的《西方化导文》。大师又惊又喜,重又祝祷:“若于净土有缘,当更放光。”祷语讲毕,果然光明闪烁。大师睹斯瑞相,誓“劫石可磨,我愿无易矣。”尔后,大师往诣长安光明寺善导大师的影堂,恭敬瞻礼,大陈荐献。倏见善导大师遗像升于空中,对大师说:“汝依吾教,广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养。”……【全文】

佛学思想

少康大师亦主要以身弘法,著述甚少。然考其一生的修学弘法历程,不难看出其佛学思想以善导大师的思想为圭皋,少康对善导大师的崇敬之心从他把乌龙山新建的念佛堂取名为:“善导和尚弥陀道场”可以看出。在教理与实修诸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善导大师的影响,其证念佛三昧,并以此感召众生念佛,又与善导大师如出一辙。

被尊称“后善导”的缘故

二祖善导念佛口出光明,少康大师念佛亦口出化佛,此种迹象在净宗祖师中实为少有。世称善导为弥陀化身,少康为善导后身。据记载,大师于乌龙山启建净土道场,逢斋日,有三千余人云集。大师登高座,令四众弟子望其面门,即高声唱阿弥陀佛。每念一声,口中即出一佛,连诵十声,则出十佛,若连珠状。大师对大众说:“汝见佛者,必得往生。”

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

传世著作

大师著作宏富,有《宗镜录》《万善同归集》《神栖安养赋》《唯心诀》《受菩萨戒法》等凡六十余部(篇)问世。

修行道风

大师日行108件佛事为常课,持咒、念佛、礼佛、忏悔、诵经、坐禅、说法等。每日虔礼十方十佛、释迦、文殊、普贤、弥勒、观音、势至等,日念弥陀圣号十万声。每夜施食。

《禅净四料简》说什么?…印光大师释义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全文】

生平事迹

大师一日中夜,见普贤菩萨像前所供养的莲华忽然在手。大师思忖素有二愿,一愿终身常诵法华经,二愿毕生广利众生。忆此二愿,复乐禅寂,进退迟疑,莫能自决,遂作二阄。一是一心禅定阄,二是诵经万善庄严净土阄。大师于佛前冥心精祷,信手拈之,七次并得净土阄。由是,一意专修净业。……【全文】

佛学思想

永明大师集大乘佛法于一身,继承慈愍三藏融通各宗、会归净土的思想,主张祖佛同诠、禅教一体,折衷法相、三论、华严、天台,以禅融合贯通之。后世诸宗渐融趋归净土,以慈愍三藏开其先声,以永明大师为实质开端。大师以法眼宗第三代祖师的身份导归净土,并由此成为净宗第六祖,一身双任两宗祖师,诚为稀有,其作禅净料简亦最具资格,诠释禅宗与净宗的内在关联,为后世修行人建构了禅净理智抉择的参照系,影响后人甚大。……【全文】

七祖杭州昭庆省常大师

生平事迹

省常大师(公元959—1020年),字造微,俗姓颜,钱塘人。七岁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大师的德业主要体现在自利成就与启建结社念佛。宋淳化年中(公元990—994年),大师在杭州昭庆院专修净业,以栴檀木刻阿弥陀佛像。佛像刻成而焚香发誓愿云:“我与一千大众,八十比丘,始从今日,发菩提心,穷未来际,行菩萨行,愿尽此报身,以生安养国。”仿庐山遗风结净行社,有一百二十位公卿显贵参加,宰相王文正公(王旦)为社首。翰林苏易简作文写道:“予当布发以承其足,剜身以请其法。”可见,大师道隆德盛,感格人心之力甚大。天禧四年正月十二日,于寺中端坐念佛,有顷,厉声唱:“佛来了!”随之而化。当时在场的信众见到地面呈金色,良久方退。享年六十二岁,号圆净法师。

佛学思想

省常大师亦无著述问世,故其净土思想无从详考。大师的德业主要体现在自利成就与启建结社念佛。

大师严持戒律,具无碍辩才,刺血书写《 华严?净行品 》。以念佛法门自行化他,数十年如一日。大师在念佛实践中,注重引进《 华严?净行品 》来规范、净化念佛人的身心言动,使净业成就更加上一份保证。莲社易名净行社,持戒念佛,止观并运,深寓大师弘扬净宗之善巧与深旨。

净土宗的史料中,记载省常大师事迹的文字只有区区数百言。但大师为净土宗在宋代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宋代三百年间,净土法门传播十分普及,净土信仰深入民间,当时在以吴越国为中心的南方地区,兴起仿效庐山慧远结莲社念佛风潮,朝野内外,上至公卿贵绅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参与。这一时期,最初启建莲社集众念佛,倡导以深信、切愿、净行三者合一,念佛求生净土的正是省常大师。

八祖杭州云栖莲池大师

传世著作

大师著述甚丰,留世著作有《阿弥陀经疏钞》4卷、《往生集》3卷、《净土疑辩》1卷、《禅关策进》1卷、《梵网戒疏发隐》5卷、《沙弥要略》、《具戒便蒙》各1卷、《缁门崇行录》1卷、《水陆法会仪轨》6卷、《楞严摸象记》10卷、《竹窗随笔》3卷、《云栖遗稿》3卷、《山房杂录》2卷等。后由其弟子搜集师之著作30余种编成《云栖法汇》流通。

开示法语:普劝念佛文

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全文】

生平事迹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讳袾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邻家有一老妪,日日念佛,大师问为何天天念佛?老妪回答:先夫持佛名,临终无病自在往生,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大师闻语感动,遂寄心净土,书“生死事大”于案头警策。或长坐不卧,夜以继日。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二岁母亦永诀,大师决志出家修行。……【全文】

佛学思想

莲池大师生于法道式微的明末,以自己的真修实学重振莲风,其净土思想别成一格,三百余年流韵犹在,兹概述有三:(1)单提净土,融汇各宗;(2)念佛含摄一切功德;(3)注重戒律,普劝念佛。……【全文】

出家明志《七笔勾》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 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两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全文】

《竹窗随笔》在线阅读

九祖北天目灵峰蕅益大师

传世著作

大师在净宗祖师中是著述最多的一位,往生前留下了《占察行法》《戒消灾经略释》《持戒犍度略释》《盂兰盆新疏》《梵网经合注》《大佛顶玄义文句》《金刚破空论》《藕益三颂》《斋经科注》《大乘止观释要》《遗教经解》《周易禅解》《唯识心要》《相宗八要直解》《弥陀经要解》《四书藕益解》《法华会义》《占察疏》《重治律要》《楞伽义疏》《阅藏知津》《法海观澜》等,又选订古人论著辑成《净土十要》。

其中《弥陀经要解》一书独步千古,印光大师尤为赞叹,说即使古佛再来,为《弥陀经》作解,也不能超过其上。

开示法语(三):《十不求行》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障既自寂。以障碍为逍遥。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全文】

生平事迹

蕅益大师(公元1599—1655年),名智旭,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县人。父亲十年持念大悲咒以祈子,母亲金氏梦观音菩萨抱儿授之而生大师。大师七岁即茹素,十二岁读儒书,以传千古圣学为己任,誓灭佛老二教,开荤酒,作《 辟佛论 》数十篇。十七岁时阅读莲池大师的《 自知录序 》与《 竹窗随笔 》,幡然认识到以前的错谬,将所著的《 辟佛论 》付之一炬。……【全文】

佛学思想

蕅益大师的佛学思想淹贯宏富,兹仅以大师的净土思想,略标为三:(1)念佛即圆顿心宗;(2)淹贯诸宗,会归净土;(3)严持戒律,专志求生……【全文】

开示法语(一)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开示法语(二)

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嗔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

大师依《占察经》求得比丘戒

三十五岁时,蕅益大师依占察木轮相法及忏悔清净法,正式退为菩萨沙弥。四十六岁时,因屡经精勤行忏,不得清净轮相,烦恼习气现起更觉异常,故发决定心,尽舍菩萨沙弥所有净戒,退作但三归依人。又发勇猛决定心,誓闭死关,定复清净轮相。自退作但三归依人以来,蕅益大师勤礼千佛、万佛及占察行法,终于在第二年(四十七岁)元旦获清净轮相,得比丘戒。后作疏感叹“念末世欲得净戒,舍占察轮相之法,更无别途。”【全文】

十祖虞山普仁截流大师

传世著作

大师的佛学著作不多,但以净土论述为主,诸如《净土警语》、《势至圆通章解》、《莲藏集》等。其中《净土警语》一书最能彰显其佛学思想,书中有许多关于修学净土法门的经验之谈,标示念佛往生净土之要旨。

截流大师在浙江杭州法华山“莲庵”的六年,是专修净土法门时期,而于普仁院的十三年,则是其弘传净教时期,大倡清代以降“打念佛七”之先风。前期是自修自度,后期则是以教化大众度他为业。截流大师在自度度他的过程中,以自身的修持体验加上对净土经典的研习,从而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生平事迹

截流大师(公元1628—1682年),讳行策,俗姓蒋,清初顺康间人。康熙三年,大师结庵于杭州法华山西溪河渚间,专修净业。康熙九年,大师住虞山普仁院,倡兴莲社,信从者日众。又尝起精进念佛七,曾发起一次长达三年的佛七,行持唯一句名号,唯专唯勤,风范后学,功德无量。……【全文】

佛学思想

截流大师的净土思想重在事修上着力,诚笃恳切,总欲净业行人如法如理地修持,出离娑婆火宅,往生极乐莲邦。兹将大师净土思想略标为三:(1)真信切愿,成办净业;(2)激扬行人的厌欣心;(3)事理一心不乱之诠解。大师注重真修实干,在切实的净业修持过程中,予以理性的指点,言言见谛,语语归真,应机施药,实乃末世众生的醍醐妙味。……【全文】

十一祖杭州梵天省庵大师

传世著作

省庵大师撰有《净土诗》《西方发愿文注》《劝发菩提心文》《续往生传》等流布于世。

《劝发菩提心文》及文白话浅译

如此发心,方得名为真正发菩提心也。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全文】

生平事迹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讳实贤,字思齐,江苏常熟人。……后退隐杭城仙林寺,不出户庭,力修净业。继而受众弟子请,住持凤山梵天讲寺,于是屏绝诸缘,纯提净土,结长期念佛会,严立规约,昼夜六时,互相策励,人咸称是永明大师再来。先后住持古刹禅院十余载,得度弟子甚众。……【全文】

佛学思想

省庵大师的净土思想大多从真实修持处开发,其撰文与开示,语语结归心地,不蹈空疏之谈。兹将大师思想概述如次:(1)发菩提心,圆成净业;(2)痛斥狂禅,指归净土;(3)欣厌心切,拔除爱桩;(4)精进修持,先求自度。略述省庵大师的净土思想,深感字字从真实心中流出,不谈玄说妙,不堆砌名相,娓娓道来,全是家常平实话,亦是净土明珠。……【全文】

十二祖红螺资福彻悟大师

传世著作

大师有《 梦东禅师遗集》《彻悟禅师语录》及《示禅教律》《念佛伽陀》等著作流通于世。

开示法语(一):对治信心不坚之十种信

十种信:一、生必有死;二、人命无常;三、轮回路险;四、苦趣时长;五、佛语不虚;六、实有净土;七、 愿生即生;八、生即不退;九、一生成佛;十、法本唯心。

开示法语(二):十六字真纲八大要领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广说则为八要领: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 心不乱,为净心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

生平事迹

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深感幻躯无常发出世志。病患痊愈后,到房山县投三圣庵荣池老和尚剃发,后受具足戒。……嘉庆五年,大师退居红螺山资福寺,打算于兹终老。四众弟子依恋追随者甚众,大师为法为人,始终没有厌倦之心,于是便收留大众,与大众同甘同苦,担柴运水,泥壁补屋,遂成一念佛道场。”……【全文】

佛学思想

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归心净土后便专志开示念佛宗旨及真实践行。嗣后弟子们将大师的这些开示合前诗偈等篇结集两卷,而大师复将宗门语句删去大半。其预防禅宗流弊、弘护净宗之婆心于斯可见。【全文】

十三祖苏州灵岩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中兴近代净土宗

印光大师(1861~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孟庄乡赤城东村人。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是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被后人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师。大师留给后世的无上法宝《印光法师文钞》,前后三编共计一百余万字,是净土修行人的指路明灯,被誉为“小藏经”。1930年,印光大师赴报国寺闭关,期间成立了弘化社,广泛结缘经书法宝,影响甚巨。

经典开示法语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大师佛学思想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上承古佛、祖师之血脉,下契近代众生之根机,言言归宗,字字见谛,诚为一大光明藏所流现的诚谛法语,允为当代众生亟须研讨服膺之宝藏。印祖淹贯各宗,世出世间知识学问渊深,念佛修持早臻三昧,故其文字摄受力极强。印祖净土思想宏富,兹撷其要者,略示五点:(1)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出离生死的唯一要道;(2)儒佛二教并弘,世出世间法并彰;(3)提倡因果,潜挽劫运;(4)诚敬惭愧,以苦为师;5)家庭教育,治平之本。印祖的净土思想博大宏富,上面仅从五点略示之,从中亦可窥知印祖教化的平实家风,精粹扼要,对症投药,不尚玄虚。虽博通三藏及世间学术,而由博返约,一以念佛为归,对近代净宗的中兴,厥功甚伟。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其《文钞》法语、人格风范仍具深刻的教化摄受力。……【全文】

称大师为大势至菩萨再来缘由

杨信芳居士:纪梦悼印光大师

民国廿五年国历十一月廿三夜,余宿张家,与孝娟共榻。中宵睡去,遥见观音大士立小岛上,环岛皆海,水天一色。大士身长丈许,璎珞庄严,手持净瓶,如世所绘。余则在一叶扁舟中,舟驶近岛,大士招手告余曰:“大势至菩萨现在上海教化众生,汝何昏迷,不去闻法?”。大士又曰:“印光和尚是大势至化身,四年后化缘毕。”言讫而隐。……忆二十六年春,赴苏州谒吾师,告以梦景。师斥“莫瞎说!莫瞎说!以凡滥圣,招人毁谤。此梦不许汝对人说,否则非我弟子!”芳遵师诫,未敢以此梦公开告人。即先生前,芳亦未尝提及也。仅于二、三戚友间,略言之耳。心尚窃意,以为吾师此后住世,如果四载,则为乘愿再来之大势至无疑。今也四载,果端坐而化矣。闻讯之下,不禁泪如泉涌。……【全文】

本空法师:追慕原始要终之第一位大导师

农历九月廿三日,观宗寺根师来函,嘱撰纪念印光大师文一篇,因阅律藏三大部尚剩十册未竟,寄言敬辞。何期于廿四日中夜忽得一梦,见我先师在一广博严丽之一大殿中,展开黄色坐具礼佛,身躯高大,光明赫烨。命我在其后拜佛讫,我即稽首问:“十载翘诚,今得一见,愿兴慈悲,开示愚蒙。” 师曰:“汝好自弘法,毋得厌倦,临命终时,我当来接。”我曰:“见师相好光明,得非大势至菩萨?”师曰:“是,不错!”。 ……【全文】

●印光大师生平画传 生平事迹·文字版>>

地灵人杰 祖师出生">地灵人杰 祖师出生

一八六一年古十二月十二日,在中国佛教圣地陕西合阳县乳罗山下赤东村诞生了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法名圣量字印光号继庐行者又常惭愧僧 。

儒佛兼益 一心念佛">儒佛兼益 一心念佛

一八八零年,大师随长兄读书长安,在去同州考秀才时,只身投奔西安大雁塔慈恩寺出家,后被长兄再三相劝,硬扯回家,但人在家,心已归佛 。

佛心所向 剃度出家">佛心所向 剃度出家

一八八零年底,大师被兄扯回家,闲住八十余日,因佛心所向,决心未移,一八八一年自投终南山五台莲华洞寺,拜礼道纯和尚为师,剃度出家 。

受具足戒 献身佛门">受具足戒 献身佛门

一八八二年,大师到陕西安康县双溪寺座下,受具足戒,从此开始了他终身奉献佛教的漫长生涯 。

《印光法师文钞》妙处

若您是一位普通工作者:则可于其中找到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治家育人的无上妙方。
  若您是从事佛学、儒学、科学、慈善、教育,抑或是医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均可从中找到最为契机深入的答案。
  若您是信仰佛教,而无法抉择依何法门而为修学者:定可从中找到诸宗圆融,万法归宗的一乘修学之道。
  若您是信仰佛教,尤其是信仰正信净土法门者:更可从中找到一门深入的最佳修学捷径。……

微博互动